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4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9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213篇
理论方法论   171篇
综合类   1164篇
社会学   256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通过时代哲学的主要问题和哲学派别的中心问题表现出来 ,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坚持哲学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勇敢地去解决时代哲学的主要问题 ,以克服简单化、教条化和否定哲学基本问题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2.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知行统一"、"继承与创新"相协调、"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统一等原则。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03.
《周易》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格类型,其人格类型基本上划分为二大类一类是肯定型的人格类型,即君子一类;一类是否定型的有待教化的人格类型,即小人一类。“君子”是《周易》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而“小人”则是君子所要教化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4.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惯性,“三农”投入,特别是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存在许多问题,多头管理、分散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十分突出。继续加大对“三农”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提高财政支农的政策效应和制度效应,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5.
In response to call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quality of life, we draw upon working professionals’ perspectives and experiences to introduce a theoretical model that emerged from an inductive analysis of respondents’ language. A key element of this model includes a collective picture of factors representing quality of life. Further, this model suggests interrelatedness among these factors with pursuit of a high quality of life emerging as a dynamic process with a tensional nature. Our proposed model extends existing research by more fully capturing the complex ways in which peopl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describe quality of life and its pursuit.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从伦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廊桥遗梦》中女主人公的爱情观和道德观进行分析,寻找其在爱情与责任之间选择后者的原因,同时也揭示出伦理价值观,尤其是其中的道德观,以及人的道德社会化对人类个体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档案材料的分析总结,文章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宁夏民族工作的概貌和取得的成绩。这些民族工作及其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它使宁夏地区顺利地完成了社会秩序恢复的各项目标,实现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同时也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8.
自舒尔茨将人力资本定义为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之后,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肯定。另一方面,加强对人自身的投资、提升个体的人力资本,进而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据统计,我国18周岁以下的流动人口达1 982万。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开始突显,他们在城市的受教育状况受到关注。文章从人力资本培养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流动儿童基础教育面临的困境,以及导致这一问题的制度性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流动儿童教育困境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群体的受教育问题,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9.
本文试从“人我”关系亦即我与他人或他者的关系这一角度 ,重读孔子和儒家传统有关孝的思想 ,以期重新接近这一观念所蕴含的深刻伦理意义。孝这一观念所强调的是一个作为能够承担责任的伦理主体的我对他人的无可推卸的伦理责任。虽然从表面上看孝仅仅规定我与作为父母的这一特殊他人的特殊关系 ,但是 ,这是我与“第一”他人所发生的“第一”关系。作为我的第一他人的父母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一切他人的“原型”,而我与父母的伦理关系已经是我与其他一切人的伦理关系的“原型”。本文从分析孔子所说的敬开始 ,孔子对孝中之敬的强调表明 ,孝远非某种自然感情 ;敬作为我对他者之敬蕴含着他者的某种“超越”性和我作为我的“主体”性 ,一种“我而为他”的主体性。最后 ,对作为孝的构成部分的“事死如事生”亦即为父母居丧守孝以及祭祀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0.
鲁迅站在人类本位的高度认为父子关系是一种自然的伦理关系 ,是平等的。父母对子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育儿童方面 ,他也有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