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340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01.
试论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强 《兰州学刊》2009,(3):93-94,121
文章根据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一般理论,指出了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揭示了深层次的体制原因。根据200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今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应该大力增加社会性支出。压缩经济建设支出,严格控制行政管理支出,同时兼顾宏观经济调控,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二元货币市场结构的扩展,重构我国的IS—LM模型,得出IS、LM曲线斜率均为负的假定;利用1990—2008年统计数据,对我国IS—LM曲线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支持我国LM曲线斜率为负的假定。我国LM曲线向左上方倾斜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主要采取调节存款准备金率或者直接调节利率的方式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而非通过债券市场调节货币供应;二是金融市场结构不是简单的货币、债券二元市场结构,还包括股市、楼市等;三是利率低市场化。研究表明,我国的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能增进产出水平。应加快债券市场发展,完善央行调控货币供应的工具体系,维护币值稳定,抑制楼市及股市投机现象,并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03.
对于侵财型犯罪而言,犯罪人的直接目的是通过侵犯被害人的财产而获得经济利益,被害人在此类犯罪中遭受的损失主要体现在经济利益上。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对侵财型犯罪中被害人民事权益保护的立法,主要是围绕着追缴赃款赃物以及赔偿经济损失而展开。然而,在诸多现实案件中,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往往难以通过法院判决追缴、责令退赔或另行提起民事诉讼途径获得有效救济,凸显出我国法律的内在缺陷。针对当前侵财型犯罪中被害人民事权益的保护现状,应分析其法律根源,提出完善对策,以期构建有效的刑事被害人民事权益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4.
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综合改革面临着县乡机构臃肿、乡镇财政运转困难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存在有其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体制背景。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重新划分政府事权和财权以推进县乡机构改革,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增长机制以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教育投入与保障机制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农民负担监管机制和农民权益保护体系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05.
文章首先理论分析了财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随后采取协整和误差纠正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与理论分析不一致。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我国的财政收入会缩小而财政支出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均衡财政对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不显著,这就要求政府在实施财政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财政收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6.
中国财政分权的现实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财政分权的实践而言,建国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如何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分权,始终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要点和难点。检验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结果,应该具体分析我国财政分权的现状,特别是利用描述性统计较为全面和详尽地分析我国自1994年至今的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政分权的基本状况。改革之后,两者比重明显改变;税权过于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财政支出增幅较大,其自给程度远低于中央;资源从预算内资金流向预算外资金;各省之间的财政差异扩大;财政分权改革仍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7.
我国近几年来财政政策的推行实际上都遵循了相机抉择的反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相机抉择行动之所以能够在稳定经济方面产生显著的效果,与长期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和尚未市场化的利率制度是分不开的。随着自由浮动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稳定功能将日益减弱。为此,中央政府有必要对现行财政政策的执行内容和方式加以调整,逐步回归年度平衡的财政预算,加大我国累进所得税制和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实施力度,以适应良好宏观经济管理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8.
中国财政教育投资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国际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配置规模的变化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这一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从中看出教育投入对国民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基于国际数据的面板定量分析,对总量指标建立的国际比较面板数据模型表明,在经济起飞阶段,中、韩、新三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财政教育支出对GDP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增长率指标建立的国际比较面板数据模型表明,财政教育支出对中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增长作用比较显著,对韩国和新加坡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9.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笔者论述了目前我国政府在提供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方面的缺位问题.分析了提供公共服务不足的体制性原因:基层财政的财力与事权不相匹配.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改革建议是:完善财政体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试行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相结合的模式,逐步取消税收返还,将其并入一般转移支付形式,科学界定专项转移的标准,控制其准入的条件和规模,完善转移支付的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0.
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和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的变迁和整个经济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结合中国财政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动,通过分析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变迁的历程,找出其变迁中存在的特点,并为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