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20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6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469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校教师创造力保持与激励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力的生命周期与组织的生命周期是影响高校教师创造力的两个重要因素.建立科学的教学测评体系,以科研激发创造力,适度的人才流动,形成以科研创新为纽带的非正式组织,探求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是延长创造力生命周期和组织生命周期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与企业生命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要从其价值驱动因素入手,但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价值驱动因素。因此,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价值驱动因素以及相对应的价值评估方法,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提供几点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理论的国内外实践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循环经济理论是上个世纪末环境革命的产物。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准则。在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在形成一股潮流与趋势,从物质层面、体制层面、价值层面全方位地改变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本文概略地介绍了循环经济的起源、内涵及国内外的成功实践,并介绍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电介质热力学理论导出了等压等容过程中,处在居里点附近的单电畴铁电体的热力学量.应用这些热力学量计算了由两个等温和两个等电压过程组成的铁电体循环的效率.结果表明,该循环的效率就是卡诺效率.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详细分析了《楚天都市报》在导入期、成长期及成熟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作为。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媒体必须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找准定位,求索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用热力学原理讨论了碱金属三碘化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以及它们在常温常压下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80-2016年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年度电力消费数据,采用H-P滤波技术对中国电力消费的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轨迹进行刻画,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MS(n)-AR(p)]模型分析中国电力消费周期在各区制间的动态转移过程,识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消费周期的路径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5年中国电力消费周期的区制分布情况。研究发现:(1)中国电力消费增长率的波动程度自2003年明显缩窄,且从2007年开始进入下行周期。(2)中国电力消费周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易向着其收缩期和扩张期跨越。且中国电力消费处于"低速增长区制"的年份往往对应着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趋缓的大环境。(3)2014-2015年中国电力消费向其收缩期转移的迹象明显,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5年中国电力消费整体上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剩余收益模型(Residual Income Model,RIM)是评估公司权益价值的经典模型,特别地,奥尔森系列剩余收益模型由于可以利用历史财务与会计数据而得到广泛运用。本文在一般剩余收益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规范研究、逻辑推理等方法,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即项目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时,其净资产收益率不同,在增长期的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上升,衰退期的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而成熟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则围绕行业平均水平波动,从理论上就项目投资价值的评估构建了多阶段剩余收益项目决策模型,并就所构建的多阶段剩余收益项目决策模型进行参数赋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新构建的决策模型具有较好的理论和运用价值,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项目投资决策模型。本文的研究一是拓展了剩余收益模型的应用,从主要用于对公司权益价值的估值拓展至对项目投资决策的评估;二是有利于寻求项目投资决策的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In emergent photovoltaics, nanoscale materials hold promise for optimizing device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he related impacts remain uncertain, resulting in challenges to decisions on strategic investment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We integrate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MCDA) and life‐cycle assessment (LCA) results (LCA‐MCDA) as a method of incorporating values of a hypothetical federal acquisition manager into the assessment of risks and benefits of emerging photovoltaic materials. Specifically, we compare adoption of copper zinc tin sulfide (CZTS) devices with molybdenum back contacts to alternative devices employing graphite or graphene instead of molybdenum. LCA impact results are interpreted alongside benefits of substitution including cost reductions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through application of multi‐attribute utility theory. To assess the role of uncertainty we apply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We find that graphene or graphite back contacts outperform molybdenum under most scenarios and assumptions. The use of decision analysis clarifies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adopting graphite as a back contact while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mitigating conventional impacts of graphene production processes if graphene is used in emerging CZTS devices. Our research further demonstrates that a combination of LCA and MCDA increases the usability of LCA in assessing product sustainability. In particular, this approach identifies the most influential assumptions and data gaps in the analysis and the areas in which either engineering controls or further data collection may be necessary.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 CHIP)数据对城镇居民家庭的储蓄率进行了队列效应的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属于不同队列的城镇家庭在储蓄水平上都呈现出相似的“U”型年龄分布,即中年家庭(40-50岁)储蓄率低,年轻家庭(20-40岁)和退休家庭储蓄率较高,这一现象与其他国家的实证研究结果有显著不同。本文认为,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U”型年龄分布主要是由人口与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的:人口高速增长带来的队列规模效应使得面对更大竞争压力的年轻人口储蓄率较高,而经济水平持续增长带来的消费水平增长预期使得接近退休家庭储蓄水平重新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