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6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6篇
丛书文集   345篇
理论方法论   98篇
综合类   1918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日本近代化的思想来源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日本走向近代化的动力 ,在思想来源方面 ,主要有两个学派 :一个是1 8世纪晚期的“江户经世学派” ,另一个是 1 9世纪前期的“兰学启蒙学派” ,他们的作用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92.
"延安时代"是指从遵义会议到新中国成立,以"延安13年"为主体的一个完整的革命的辉煌时代。延安时代先后夺取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延安时代不仅明确提出了将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历史任务,而且构建了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模式;延安时代确立了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道路和基本政策,初步回答了中国怎样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93.
龚书铎先生在文中谈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学术"原创性"的问题。龚先生认为不良学风的形成是学者自身道德修养和社会评价体系有欠科学二个原因造成的,解决这一弊端的办法,首先是需要学者克服浮躁。同时,他反对把学风问题扩大。二是针对史学领域,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存在的利用非本质性的史料刻意"创新"的问题,主张要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地进行历史研究。三是关于中国近代化和革命的问题,龚先生认为近代化和革命是一个问题的二个方面,革命是近代化本身应有之义。认为以近代化代替革命是用新的片面代替了旧的片面。  相似文献   
94.
"小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概念,历史上曾是儒家主张通向天下"大同"的必由之路和现实目标.今天,其内涵在不断深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形象表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口号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5.
国内学者关于政治文化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治文化研究在我国兴起,研究成果灿然可睹。在政治文化研究的历程中,对于政治文化的概念界定、政治文化的功用以及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和现代化等各个层面的研究,都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96.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努力已一个世纪有余,然而文坛经典之作却屈指可数;尤其是近十年来,伴随着话语转型而来的却是“失语”的焦虑;“颠覆”“消解”之后却不见有效的重构。具体表现在:一,我们的文艺理论一直在西方的文艺理论里徜徉;二,我们的创作在一味地模仿西方的现代形式。显然,我们的现代化已走入误区。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照亮我们走出误区的圣火。  相似文献   
97.
论民族实业家卢作孚的教育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作孚是深受辛亥革命熏陶的民主主义者 ,世所公认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其教育经历包括两个阶段 :早年 ,以“教育救国”为职志 ,致力于川南新教育试验和成都通俗教育民众教育试验 ,奠定了他新文化传播者与教育改革家的基本地位 ;中后期以“现代化”理论为指导 ,推进北碚乡村教育建设和民生公司学校化运动 ,成为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杰出先驱和业绩突出的职业教育家。  相似文献   
98.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不仅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而且也以农民大国著称于世,农民数量大、素质低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巨大制约因素,这就决定了中国农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中的特殊地位.它们不仅构成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实现三个转变,即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农村社会转变.  相似文献   
99.
从实现现代化的两种模式"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前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入手,吸取了中国邪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现代化从"变器"到"改制"层层递进的探索历程所提供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前苏联的成功经验,深刻领会和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首创精神和革命实质,根据中国革命所面临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当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是中国人民的必然的理性的选择.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以及对我们的成功跨越,进行了具有积极意义的思考,提出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不是片面地完善、改革其生产关系,而是全面提高和大力发展自己滞后了的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0.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中国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过程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是各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共同道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化 ,是“第二次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与核心内容。我国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和根本途径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