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216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1249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在十七年文学创作中,"红色经典"是作为其主流文化资源而存在的。本文以"红色经典"小说中的爱情书写为个案,探讨了当时这些文本在政治夹缝下对爱情的处理策略,由此推及十七年时期爱情书写的时代特征。从而展示了文学书写与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2.
文章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入手,讨论了各种不同的恋爱观的类型,探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疏导大学生感情困惑的对策,以引导学生端正学业、事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143.
浅议大爱理念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爱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与基础,是教育力量的源泉,一所真正的大学,应有大爱的胸怀、大爱的氛围、大爱的文化底蕴和校园环境。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大爱育人理念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体教育工作者要以育人为根本,胸怀大爱,以大爱理念引导学生,以大爱之心培育学生,以大爱之德感染熏陶学生,以大爱之举关心帮助学生,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因为感受到爱而去爱他人、爱学校、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爱人类、爱大自然……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4.
利奥·拜克反对传统的上帝观念,致力解构那种从存在、在场来理解上帝的神学。他强调上帝的伦理向度,认为宗教的核心不是认知上帝,而是构建人与上帝之间真诚而永恒的关系。"爱上帝就是爱人"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新的神人关系。利奥·拜克成功地将犹太教神学限制在伦理领域,在他的自由神学中,存在论让位于关系论,本体论让位于伦理学。  相似文献   
145.
《简·爱》男主人公罗切斯特读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威廉来昂曾经指出 :《简·爱》像一个燃不尽的火把。一百多年来 ,不断释放出绚目的光芒。本文试图对《简·爱》男主人公罗切斯特重新读解 ,揭示 19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经济发展、宗教、婚恋及文学创作等现实 ,使罗切斯特的精神火光照亮 2 1世纪的今天。  相似文献   
146.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将“文艺”专刊改为综合性副刊。《解放日报》改版前的作品更多地是呈现知识分子对于自由婚恋的憧憬与理想,探讨婚后女性面临家庭与事业难以兼顾的窘境以及个人私欲与革命信仰进行博弈而产生的离婚危机。改版后,综合副刊上刊登的婚恋作品主人公大多是工农兵出身,呈现出政治进步可以成就美满婚姻、夫妻共同参加生产劳动可以促进家庭和谐、男女努力学习知识就可以收获爱的体验的新型婚恋观。文章通过考察改版前后不同时期《解放日报》上发表的涉及婚恋问题的文学作品,发现了延安时期男女婚恋观念的嬗变轨迹,认为《解放日报》对男女婚恋问题的反映与思考,对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7.
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引导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引导的形式与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与差异性;但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引导内容的分析上,仍存有与大学生恋爱时序基本吻合的共同要点。  相似文献   
148.
男弃女悲剧在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反复出现,构成了一种原型--始乱终弃原型,并形成了其特定的情节模式一见钟情--山盟海誓--借故抛弃.此种原型的出现,从文化上看,是男尊女卑观念的产物;从现实上看,是男子人生追求中的必然选择和门当户对观的潜在影响;从心理上看,是男子的阴暗心理和女子的认同心理使然.  相似文献   
149.
从以权力为中心的官场人性、以利益为中心的市场人性、以情感为中心的情场人性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沧浪之水》对人性的深刻展示和挖掘,从而说明,《沧浪之水》不仅关注知识分子的精神操守和价值选择,更具有人性关怀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0.
李渔擅长写艳词,《耐歌词》中艳词居多。或状女性态度衣饰,或述艳遇与艳情,或写思妇性苦闷,或用艳语暗示性行为;通俗中不乏雅致,秾丽中稍涉淫亵;艺术上趋于曲化和戏剧化,在清初词坛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