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宋国庆 《决策》2013,(8):86-87
宋朝"钱荒"是结构性的供需失衡,不是因为"缺钱",而是货币的供应和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协调造成的。换成最近流行的说法,"‘钱荒’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钱荒"的产生并不是最近才有的事。历史上,从中唐开始,"钱荒"就一直发生,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清,是长期困扰中国晚期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一个难题。在不计其数的"钱荒"中,宋朝是历史上一个经常闹"钱荒"的朝代。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了取得一官半职而殚精竭虑、奋斗不止的读书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李斯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李云飞 《中国社会科学》2012,(10):159-185,208
在中世纪史学界,"封建革命"论以11世纪自愿委身现象的增加来论证农奴制的产生和当时西欧向封建社会的急剧转变,而批评者则强调委身者并非农奴,委身并未导致其处境恶化。在11世纪法国圣马丁修道院有关奴仆的文书中,自由人委身为奴往往与婚姻家庭、地产占有、宗教渴求等因素密切关联,而且委身契约灵活多样。不过,奴仆在婚姻家庭、财产权益等方面受到修道院的束缚。"封建革命"论及其反对者在解释圣马丁修道院的奴仆地位时各有优缺。此外,委身者与修道院结成的依附关系与上层社会的附庸制颇为相似,因此学界对于上层依附关系尊贵而下层依附关系屈辱的区分并不恰当。  相似文献   
14.
徽州女祠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祠特别是徽州女祠,是目前徽学研究中的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本文对女祠的诞生以及女祠的建构和运作,作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徽州女祠出现于明末清初,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政治松散、徽商兴盛和中国传统文化尊老爱幼思想的产物;徽州女祠以其建构形式和运作内容体现了封建社会末期女性的觉醒和社会变革时期的特点;徽州女祠这一活化石记载了中国妇女抗争与觉醒的早期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封建社会,曾出现了几段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的"治世"时期.从政治方面来分析,这是跟当时统治阶级采取为官择人,注重吏治;改革法制,取信于民;减轻刑律,缓和矛盾;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等政策分不开的.目前,我们应以史为鉴,从历代"治世"中汲取积极合理的因素,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法制、努力提高民众的参政程度等方面入手,以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文景之治历来被人们誉为封建社会盛世的标志,研究和介绍文景之治的学术成果可谓连篇累牍,学术界从不同层面对文景之治进行了多方位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近所见到的徐卫民著《文景之治》(西安出版社,2007年6月版)无疑反映了有关本课题最新的学术见解。这部书充分吸收了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以不同的视角对文景之治进行新的解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迩冬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7,10(3):F0003-F0003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文馆作为一个特殊的、非常设的文化机构长期存在于中央集团中,在社会政治与文化生活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研究文馆史,实际上是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研究政治史、文学史和职官制度史,其本身就是学术研究上的创新。湖南科技大学李德辉博士撰著的《唐代文馆制度及其与政治和文学之关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33.8万字)就是封建社会文馆史研究的一个丰硕成果,研究者以筚路蓝缕的精神填补了一个学术空白,开启了学术研究领域中一方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分期聚讼未决,原因之一是“封建”等核心术语概念有待厘清。本文建议,在给历史段落命名时,应“制名以指实”、“循旧以造新”、“中外义通约”、“形与义切合”。秦以下两千年命名“封建社会”,名实错位、形义脱节,亦与外来义相左,而称之“宗法地主专制社会”较为名实相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封建社会档案工作的“御用性、封锁性、垄断性”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对其正反两面的核心作用予以透析。希望对现行档案建设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笔下有许多人物都没有姓名,我认为这是作者表现人物悲剧命运的一种写作手法,比如闰土。这些人物以其独特的人生与卑微的命运,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代特有的典型形象。而正是这些形象,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那个时代,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缩影;看到被侮辱、被扭曲的无数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