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114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8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7篇
理论方法论   73篇
综合类   452篇
社会学   168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探究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完善对策,以期对公务员制度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土地财政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和地方官员晋升考核体系的影响。基于此,可在委托--代理的理论框架下,提出包含分税制改革影响和官员晋升锦标赛的分析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格局的形成。同时,该模型还可解释中央政府试图通过转移支付政策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的努力为什么会失效。本研究有助于促使地方政府土地融资走上更加理性和规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个性官员"是指党和国家行政机关中有明确的价值主张和实际行为,并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工作人员。如果从"元治理"的视域研究,"个性官员"群体是可以和中国社会语境兼容的,其标准在于合法性标准和"返魅"标准。但在契合中会遇到官员主体和客观环境要素的对立和冲突,其原因包括制度供给的不足、"个性官员"角色冲突以及政治文化发展的滞后性等。因此,要实现"个性官员"和当代中国语境的真正兼容,必须促进普遍道德标准和官员个体创新的统一,通过法治建设实现制度"善"的落实以及构建符合公共精神的当代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4.
15.
梁衡 《领导文萃》2016,(5):71-74
1封建皇帝作为最大的统治者,总是以天下为私。道光在禁烟问题上本来犹豫,大臣中也分两派。我推想,是林则徐那篇著名的奏折,指出若再任鸦片泛滥,几十年后中原将"无可以御敌之兵""无可以充饷之银",狠狠地击中了他的私心,他感到家天下难保,所以就鞭打快牛,顺手给了林一个禁烟钦差。林眼见国危民弱,就出以公心,勇赴重任,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  相似文献   
16.
"商而优则仕"的现象让具有企业高管任职经历的地方官员(本文称"政坛CEO")与辖区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但之前并未获充分的研究。通过对199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定量分析,本文发现具有市场经济时期企业任职背景的官员对辖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在一定范围内,任职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而仅有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任职背景则对此无影响。而且,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对这种关系更敏感;省长比书记对这种关系更敏感。本文的另一贡献在于通过探索性案例和计量检验的混合研究方法讨论了以上结果的影响机制,发现市场经济企业背景的官员能通过管理方式、知识能力和社会资本3个途径有益地方经济,促进投资增长和工业发展。本文结论将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之间领导干部交流提供丰富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来描述汉代官员俸禄的支付依据与水平。从俸禄支付依据来看,汉代以职位为依据,俸禄的调整也常与职责权属等的调整有关,这种指向工作成果的支付依据是一种较前代制度更有效率的安排。从俸禄水平来看,汉代高官俸禄相对有后,小吏俸禄则相对微薄。  相似文献   
18.
王一 《人才瞭望》2016,(11):74-74
古代君主十分注重官员的读书与学习,并倡导建立“学习型政府”,通过对官员的文化培训,达到维护、巩固阶级统治的目的,而这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和行政能力。  相似文献   
19.
潘洪钢 《人才瞭望》2016,(15):74-75
学界对清代“奴才”一称的理解基本依照陈垣与鲁迅先生的看法 清代官员,常常自称“奴才”,既见于官方文件、奏章之中,也常常出现在官员觐见皇帝之时.学界对此基本依照陈垣与鲁迅先生的看法,视为清廷强行区分满汉官员身份的措施. 陈垣是这么说的:“满人称奴才,有时可以称臣;汉人称臣,无时可以称奴才”.鲁迅先生说:“在清朝,旗人自称‘奴才’,汉人只能自称‘臣’.这并非因为是‘炎黄之胄’,特地优待,赐以嘉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这其实是排满浪潮影响下对“奴才”一词的理解,当然其中也道出了清代旗人与民人身份的不同.事实上,这两个称谓所对应的对象有一个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罗屿 《东西南北》2012,(12):13-15
一些地方官员到了国外,“不懂穿衣”、“不会吃饭”,讲话时尽是大话空话套话,有时还带有“暴发户”心态。在国际交往中地方官员缺失哪些常识甲涉外交往遭遇冲突时又该如何解决?资深外交家吴建民强调:中国官员需补“对外交流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