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9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289篇
社会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吕佳翼 《理论界》2012,(12):161-163
从帝国主义时期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严重影响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这种影响到晚期资本主义时期达到极点。对农业地区的剥削、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剥削和对不发达的工业分枝的剥削这三个方面相互交织,成为晚期资本主义超额利润的主要来源,这是晚期资本主义的重要特点。与晚期资本主义阶段相对应的是新殖民主义时期,除了超额利润与不等价交换外,金融市场已成为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主要剥削机制。  相似文献   
12.
当代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创造了很多经典的黑人形象。其最负盛名的小说《宠儿》讲述了黑人在奴隶制之后依旧艰难痛苦的生活。莫里森痛诉了奴隶制给黑人心灵上带来的巨大的创伤并教导黑人如何走出阴影。本文将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分析《宠儿》中所写的西方带给黑人的毁灭打击以及黑人该如何自救。过去的伤害是难以忘怀的,黑人要获得真正精神上的自由就必须直面历史,团结起来一起努力。  相似文献   
13.
15—19世纪的欧洲早期殖民活动与西非本土文明的发展有着广泛的联系。近代阿散蒂王国的兴起是一个全方面、深层次、多因素共同促动的结果,包括国家形态、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多方面变化,这些变化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大西洋贸易的推动。然而19世纪末阿散蒂王国不能摆脱沦为殖民地的命运,可见外部因素虽能在一定时期内为非洲本土文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非洲本土文明长期以来封闭缓慢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电影为切入点,分析了近年来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阐释西方电影在对中国进行描绘时所带有的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因素.认为在西方人眼中,东方文明依然是一种"他者"的存在,西方对东方依然具有很强的误读性,想在文化上再现他们殖民主义时代的"辉煌".对于中国人来说,要打破这种现状,必须重建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并加强自身文化的输出.  相似文献   
15.
以下的研究,旨在揭示20世纪50年代以来翻译实践演变过程中的种种讨论是如何看待与他者的关系和文化多样性的.这期间,一方面是翻译日益全球化并因此而工业化,另一方面是随民族独立与后殖民主义而来的人文学科表征危机,从而在稍后导致了人所共知的翻译的“文化转向”( cultural turn).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发展公正性是权利伦理与责任伦理、现代伦理与历史伦理、主体伦理与生态伦理、个体伦理与整体伦理的具体统一。全球发展公正性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现代性、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总体逻辑进行更加全面的把握,需要观念、制度、行为等方面的全面调整。在权利与责任的具体历史统一中,有限全球权利与有限全球责任相统一是建构全球发展公正性的重要原则。中国新殖民论与西方中心论有内在相关性,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全面发展的实践,及其对全球发展公正性的历史推进,是对中国新殖民论的有力批驳。  相似文献   
17.
周宁的"跨文化形象学"系列研究立足于西方与非西方世界之间文化权力对比悬殊的前提预设,使其研究回避了中国形象在非西方世界被重新组装利用的可能。因此,其系列研究呈现为一个缜密的推导式论述结构,并对非西方世界进行了整体化的处理,其学理依据仍然是西方中心主义的。西方的中国形象在进入非西方世界时,带出了一个双向互动的跨文化对话空间,混杂并置是文化间对话的基本风貌。中国形象跨文化流动的西方源点并不存在,其跨文化传播的基本图式也是非线型的。非西方世界的文化传统与西方中国形象之间的互塑及其构成的过渡性空间的内在结构辨析,是跨文化研究不能忽视另一重要问题。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理论背后的问题不属于中国,它对中国语境而言不完全具有适切性。只有站在一种本土批判的立场上,对自己的思考本身进行"再魅"和对象化,使其避免与本土的某种权力结构达成无意识的共谋,探讨西方的中国形象才能成为我们深入思考中国问题的有效媒介。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为"文化大传统研究",是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所引发的热烈讨论的成果。叶舒宪《文化大传统研究及其意义》一文重新界定大小传统,指出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的大小传统的划分带有殖民主义/精英主义的  相似文献   
19.
约瑟夫·奥尼尔的《地之国》被认为是近年来最出色的表现"9.11事件"后美国的作品之一,但字里行间表现出的后殖民主义特征才是其最引人瞩目之处。小说以回忆录的方式记叙了两个不同肤色、不同阶层的男人在美国的境遇和友谊。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理论出发,从移民的美国梦想、身份建构和文化认同几个方面阐释作品的深刻内涵,探索众多移民在西方文化中心论依旧盛行的今天,在全球化的时代获得物质和精神双重满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克莱门特·艾德礼和他所领导的英国工党虽然自称社会主义政党,但在政策与信仰上与苏联、东方模式以及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历来颇受争议,他对待帝国殖民主义的态度更是亦正亦邪、扑朔迷离。西方主流学者多数认为艾德礼政府放弃了传统的帝国殖民主义思想并且主动退出了殖民地,东方学者以及原英国殖民地国家的学者对此种看法则恰好相反。为了更好地触摸历史的真相,本文试图做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