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综合类   56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说“氛围”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某国举国之人误喝了一种魔水,结果弄得全都言行乖张、疯疯癫癫。但有一个人未喝,尚能保持清醒,而大家却众口一词说他"疯了",因为他的言行举止与众不同,是个"另类"。最后这个人被逼无奈,只好也喝了魔水,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出现了一系列风姿各异的疯癫形象.疯癫人物形象在如何叙事以及叙事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小说叙述视角的特殊性、叙述者的不可靠性以及叙述模式的反讽性等等都和作品中的疯癫人物形象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3.
从女人如何变疯癫这一视角探寻女性身份的迷失。在父权文化和菲勒斯中心主义社会,女人的疯癫与女性身份的迷失有着天然的联系。通过对伯莎·梅森疯癫的剖析,探寻女性身份迷失之谜。伯莎·梅森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的人物,是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原配妻子。作者力图通过分析这个角色的社会背景及其被扭曲的他者形象,展示其被边缘化的轨迹。从这个边缘和失语的人物身上,可以看出男权社会对女人的歧视和迫害,使人们对女性身份的迷失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从而解构菲勒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米歇尔·福柯是关注于西方文化和哲学边缘问题的思想家,在他看来,文艺总是在某种程度上与疯癫结合,因疯癫与理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交流与较量状况的不同,导致文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作为后现代思想的启蒙者,福柯反对现代主体意识,否定作者是自由的创造主体的说法,强调作者是话语功能的实践形式,是一个根据不同语境可以由不同个体填充的位置。他预言了当今文学网络化的状况,对当代许多文论流派造成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传霞 《晋阳学刊》2011,(1):129-134
疯癫不是一般医学意义上的疾病,也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实在,而是一种历史话语建构。作为一种文化隐喻和意义符号,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又一次经历巨大转换的20世纪80年代,它再次获得了出场机会和言说权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书写自我和社会的文化符码。它的出场及其话语变迁,与中国知识分子对做为个体的自我在巨大社会权力网络中的地位认知和认同紧密相关,与中国社会现代性进程的推进有关。从某种意义上来看,20世纪80年代文学中的疯癫话语史,就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  相似文献   
16.
“狂逸”作为一个显著的性格外化表征,蕴含了明清文人独特的人生追求和审美意识,体现了明清文人的精神叙述与审美倾向,昭示着特定时代话语下的独特情感体验.明清时期,高度集中的王朝统治及思想文化专制,与商品经济推动下要求个性自由相悖,涌现了徐渭、唐寅、李贽、龚自珍、朱耷等狂逸之士.他们普遍以疯癫姿态游离于世俗之外,以白眼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以孤独心理包藏着无限意蕴.  相似文献   
17.
18.
戴建国是电视台一位编导,在他事业风光的背后,谁能想到他会和一个疯女人相守一个屋檐下?30年前,当年他娶她的时候,她是一个结过婚生过孩子的女人,疯癫后被婆家送回到娘家,当时风华正茂的他为什么执意要娶一个疯女人?而整天面对一个疯子的傻笑、胡言乱语甚至癫狂撕咬,30年和一个疯女人同床共枕,他又是如何驱散阴霾见青天的?  相似文献   
19.
疯癫作为一种精神或行为现象,它的历史是与西方资产阶级理性之间交流、争斗、冲突、断裂的历史.自中世纪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理性以道德作为工具对疯癫进行排斥、压制.  相似文献   
20.
阎玉兰 《老年人》2000,(1):16-17
她是不幸的,疯癫了30多年,不知今夕何夕;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有家,有始终关爱她的丈夫和儿女。在岳阳长江动力机械厂的生活区,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那个脸色黝黑的妇女来回游走。她似乎有说不完的话,碰到有人时慷慨激昂说上一大串,没人理睬时也自言自语念叨个不歇气。30多年来,她就这样不倦地走啊,念啊,生活在自己梦幻的世界里。打捞起她那流逝的岁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她叫邱克艳。196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株洲航空工业学校毕业,分配到陕西某航空企业工作。远离家乡的孤独,使她很快和一同分配去的袁家腊走到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