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7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405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58篇
人才学   88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586篇
理论方法论   425篇
综合类   4382篇
社会学   449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456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629篇
  2010年   600篇
  2009年   604篇
  2008年   673篇
  2007年   592篇
  2006年   528篇
  2005年   496篇
  2004年   420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最近一段时间,习大大的一句话,激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在一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年轻人不要熬夜。他在会议上讲到,自己担任县委书记时,常熬夜。"那个时候我年轻想办好事,差不多一个月大病一场。为什么呢?老熬夜。经常通宵达旦,最后感觉到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不要熬夜"的劝勉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网友纷纷上网  相似文献   
22.
生命本身是一个随机事件,并不具有高尚的意义。进化的结果使人类可通过工作、家庭和人际关系等给予自己的生命以意义感。当我们的生活方式使脑内奖赏系统获得刺激,就会带来生命具有意义的感受,这种感受给人带来更好的生存机会。生存的欲望是一切生物体最具特征的属性,一些精神疾病患者缺乏这种欲望。自杀主要发生于精神疾病患者,它并非是基于自由意志的行为。抗精神病治疗和适当的社会交往可以预防自杀。由于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的大脑,人们的生活方式就应该去适应各自大脑的特征。只要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对他人造成过多的伤害,政府就应该允许和保护人们自由地按照各自的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23.
自由是伦理学和政治哲学领域一个常谈常新的主题,也是一个被赋予最多样化含义的一个哲学概念。形形色色的话语体系都试图“垄断”关于自由的解释,并互相攻讦。伯林宣称的消极—积极式的自由理解曾经主导了对自由的认识,但上纪中期以来它日益受到诸多批评,被一种叫做无支配自由的“第三种自由”所取代。  相似文献   
24.
学界对自然状态的研究认为,强力不能作为合法性的来源,相反,人被赋予的天命般的自由是一切法的合法性基础。以此为基础,任性选择与意志选择两者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差异,道德性是一切立法合法性的来源,从而构成了法律的形而上学基础。在此基础上,"自由—责任—义务—法权"是法律体系能够展开的形式依据。如果将法的普遍形式原则贯彻到实际生活经验中,就是具体的法律条文的来源,也即法律的形式建构。  相似文献   
2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被认定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科技审度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理论准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养分。马克思科技审度的思想精华是分别通过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科学技术与异化、科学技术与自由这三个焦点而展开的理论思考。主要结论有:(1)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异化的根源是"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科学技术异化是造成对自然奴役的重要角色;(3)科学技术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深刻影响着人的自由解放。  相似文献   
26.
精神哲学视域中的伦理、道德是以单一物与普遍物相统一为本质的精神现象形态,伦理是真实的精神,道德是自我确定性的精神。伦理认同是指潜在的道德主体在自我实现过程中,在情感、价值和行为上不断地向伦理实体(公共本质)复归,以实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统一,动态展开精神气质的过程。伦理认同既是道德主体从实体出发克服任性实现自由回归家园的一种精神冲动,也是道德主体在生活世界中坚守伦理普遍物实现特殊性与普遍性同一的一种精神努力。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伦理认同具有三大精神气质:追求伦理本真的道德自由;回归"家园"的伦理冲动;实现"德福一致"的伦理智慧。  相似文献   
27.
波普尔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对历史规律进行预测的历史主义决定论,这是一种整体主义的社会工程,在其构建过程中,经济主义作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而作为上层建筑的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则被排除在历史视野之外。这样,历史的目的就是通过经济上的解放来实现"实质的自由",而现存世界的"形式的自由"就在历史主义决定论中被遮蔽和忽视。然而波普尔误解了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历史与自由的关系。马克思并不否认自由主义的形式的自由,他是从"人的全面解放"的意义上理解自由,他认为自由不能停留在形式上,也不能在精神中解决。我们应当从经济的现实出发,在历史的、实践的张力中趋向自由王国,实现"对人的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28.
张珊珍 《晚晴》2020,(4):44-4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男女平等的事业是伟大的。纵观历史,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70年前的1950年5月1日,首都北京20万群众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第一个国际劳动节的庆典。那一天红旗猎猎、鼓声喧天,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在节日的气氛中宣布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29.
30.
在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非决定论的论战中,有一个不容回避的分歧焦点:如何看待人的自由意志。基于神经科学的里贝特实验,我们的基本结论是:(1)即使当代科学为历史非决定论提供了量子力学的实证依据,也不应当无视一个基本事实,即当代科学也为历史决定论提供了神经科学的实证依据。(2)人们可以从逻辑上拒绝历史决定论,但却不能无视里贝特实验对自由意志所做出的否决性检验。人们可以指责里贝特实验只是刻画了“物理现象”,而忽略了“心智现象”。但是,这种指责若要有说服力,就必须为“心智现象”提供实证检验,而不能仅仅给出“心智现象”的哲学思辨或“意识活动”的逻辑猜想。(3)即便科学实验证伪了自由意志的存在,也并不意味着人们从此就不再对自己的一切行为,包括违反既定的公序良俗甚至违法行为负责。(4)虽然里贝特实验并没有为否定自由意志提供终极判决,但是,里贝特实验的价值就在于,它对那些否定历史决定论的判决提供了相反的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