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4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15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5篇
人才学   3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813篇
理论方法论   116篇
综合类   1808篇
社会学   172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王瑞之  江海 《生存》2020,(15):0125-012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渐被运用于各科教学当中,为课堂教学带来全新的活力。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连续体”模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问题连续体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24.
25.
中国政治传统中积累了深厚的立国智慧,注重统一、安定之后的政教重建。古典革命本身意味着社会政治风化的向善提升、最终指向政治共同体精神的教化变迁。更化就代表了政治体致力于善治的文明化转变。儒家传统对于更化有全盘复古和与时损益两种激缓进路,渐进调适论在历史中更显出实践稳健性。政治更化着眼于立国构造中政治精英群体的养成,以此影响立国精神与政治权力再分配,体现出兼顾政治信念与宪制结构的治体论意识。文教振兴因此有其宪制蕴涵。更化立国的政治技艺,避免全盘复古的激进变法冲动,也避免将政治转型急切聚焦于政体制度的大规模改变。这是我们理解中国政治变迁的关键维度。  相似文献   
26.
作为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在奠定词体特色与促成词体意识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参照作为词源的诗体、盛中唐文人词调与宋代流行词调,对“花间”词调作综合统计与对比分析,可知有两大类词调数量最多,影响最大。一是基本律句主导类小令,包括纯奇字句式,从中唐起已占据文人词主流;奇偶句混合式,由《花间集》兴起,在南唐词中发扬光大。二是混合类小令,由《花间集》兴起,尤能彰显词体特色。“花间”词调特色由温庭筠奠基,主要表现为篇句短、韵密、偶字句增加,押换韵频率、句式长短、结构、声律更灵变。因此,“花间”词调以繁促著称,更擅写细美柔婉意境,能别于诗源,奠定词体本色,促成词体演进。  相似文献   
27.
28.
《庄子》以"三言"为方式,以"论道"为目的,而在体道的过程中,多以寓言加以呈现,其间使用了大量创造性的词语,在后世文学创作与批评文献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回响。在具体使用与书写间,庄子采取词语链的形态作递进式的体道认知,与文学创作构思颇为契合;而我们通过对其词语的诠释观测他对文道本论的构建,考量其对文学创作鉴赏理论的献益,尤其是喻理在像的书写给予文论的启示,均可获得新的意涵与省思。  相似文献   
29.
30.
对于阳明《大学问》,学界主要从万物一体、大人之学、格物致知以及致良知等角度展开诠释,实际上这些考察的视角均涵摄于阳明晚年的仁学思想建构。阳明在反思宋儒及明代社会文化状况的基础上,以万物一体之仁为核心理念,熔铸其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一生最为重要的学问理念,建构了融义理与工夫为一个完整体系的仁学思想。这可视为阳明晚年思想的新动向,也可视为儒家仁学思想在明代的新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