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经典诠释是儒学产生和言说的基本方式.通过对<尚书>的经典诠释,儒家拥有了王道理想、圣贤意识和天命崇拜的观念,依此先在的信念儒者展开了自我的理论探讨和实践追求.因而我们在探讨儒学的本质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在儒者的理论体系自身.在探索今天的儒学复兴问题时,要深入地研究儒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要从儒学思想体系与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的互动关系中加以认识和探索.  相似文献   
52.
金荣权 《中州学刊》2008,(3):187-191
在漫长的神话时代,我们的先民以自己对生与死的理解,产生了独特的生死观念,它主要表现为对生命长存的期盼、对形体物化的想象和灵魂不灭的信仰.这种生死观念对后天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启发儒道两家的圣贤们通过对生死的思辩实现了对有限生命的超越,也使长生的追求者们产生迷行与狂想;它导演了一幕幕血淋淋的殉葬惨剧.也引导着华夏儿女对祖先神灵虔诚而不厌的祭拜.  相似文献   
53.
唐君毅认为,人的生命不能只停留在现实的俗情世界,而必须超越到形上的价值世界以求恒定之真美善神圣。价值世界既是超验的,又与现实世界相关涉。人在超越到价值世界的过程中,会有“天才之路”和“圣贤之路”,充满艰难和痛苦。人生的真正安身立命之处,只能在哀乐相生的情怀中。  相似文献   
54.
从儒学义理内涵看,儒学具有信仰和超越性的双重内涵,儒教为“本心本性即天心天性”的天人合德之教,儒学既是一种哲学理论形态,又是“儒教”,仁心本性为一切宗教精神与信仰之根源。从祭祀礼仪制度层面看,“三祭”是具有宗教意义的活动,重对神的报恩。天地、祖先、圣贤的图像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自然与历史秩序之中,可使人超越当前现实世界,又可使心灵不陷溺于对超世的想象中,实现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世界在纯宗教心灵观照下的不脱节。因此唐君毅认为儒学具有宗教性,儒家的超越智慧涵盖了西方的宗教智慧。  相似文献   
55.
李白是对中国古代圣贤最为敬慕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文作品多次反复地展现了历代圣贤名士的形象,特别是齐鲁圣贤名士的立身处世与精神品质对他的思想和人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八股文“代圣贤立言”的特征有一个在儒家经典阐释传统中逐步孕育而成的过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明清科举考试中八股文“四书”题阐释的依据,其以心理体验为特征的经典阐释理论和实践也为明清两代文人所继承,客观上为八股文这一阐释学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朱熹的经典阐释理论以“切己”为最高境界,故从中引申出来的八股文“代圣贤立言”的命题自有其复杂性。  相似文献   
57.
朱熹《诗》学理解修辞的深刻意蕴既简单划一,又无穷无尽。简单划一在于只有一个追求圣贤理想的目的;无穷无尽在于追求理想的道路和方法复杂微妙。其"意思"或"滋味"说,不但是他诗学理解修辞具体的深刻内涵,而且是他《诗》学理解修辞追求圣贤理想之最本质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58.
刘再复 《领导文萃》2008,(20):66-66
《红楼梦》中有三大贤人:贾元春、薛宝钗、袭人,以薛宝钗最贤。她不仅崇尚圣贤、读圣贤书,而且是第一贤人。她是贤人,又是美人,更是贯通古今的通人,其德性、亲情、学问、个体魅力等集于一身,处处体现儒家的人格理想。她虽然世故一些,被视为冷人。但所以会“任是无情也动人”.就因为她把儒家深层的美好精神全化入生命之中了。她这个人与儒家文化一样,是一种可质疑的存在,但又是一种推不倒的存在。  相似文献   
59.
张平 《河北学刊》2006,26(1):201-204
专题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了历史审视.张平认为,在社会发识,必将对河北文化建设进而对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内源性推动作用;梁世和认为,燕赵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孕育了既追求圣贤之学又充溢豪侠之气的"圣贤-豪侠"人格,这一人格兼顾内圣与外王,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颇相契合;郝晏荣认为,在近代中国文化面临历史转型的关键时刻,燕赵人文精神呈疲惫与断层之势,并未完成历史自觉意识与社会理性观念的建构;冯小红和纪兴从人文精神与地域经济近代化的辩证关系入手,认为在近代河北高阳织布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当地独特的人文精神起了决定作用;樊孝东以传统知识分子史梦兰为个案,对其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囿于传统儒家文化的政教囹圄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近代社会转型的动荡中,史梦兰弃仕归隐、闭门笃学既是个人的无奈,更是传统儒家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的矛盾宿命.  相似文献   
60.
本文是作者有关易堂的系列论文中的一篇 ,意在借诸明清之际江右的这一群体 ,讨论于此一时期成为风气的士人的豪杰向慕 :他们在危机时刻的豪杰想象 ,鼓励了想象的思想氛围 ,包含在此种想象中的士文化批判的内容。关于易堂 ,可参看作者所著《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江西教育出版社 ,2 0 0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