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财富》500强榜单以"年度营业收入"作为唯一的评判指标,入围者多出自世界主要经济体,榜单的进退,很能折射经济体的变迁,以此为逻辑,过去5年,中国新入榜企业的产业分布及其发展动力,也可反映此间中国经济成长的若干特点。2017年12月6-8日,财富全球论坛在广州举行,该论坛由《财富》杂志主办。《财富》杂志以每年发布的500前榜单最为知名。  相似文献   
62.
复杂性主要是关于自组织系统的,而自组织系统有两个基本方面即自组织的过程和自组织的结果;这使复杂性具有相应的二重性,即历时的复杂性和共时的复杂性。由于自组织过程是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渡阶段,因而不宜用标志系统之有序性的序参量来刻画之。序参量及其密切相关的役使原则宜于用来揭示诸多子系统协调工作的活力机制,从而揭示自组织系统的共时的(而不是历时的)复杂性。哈肯的协同学首先明确引入"序参量"和"役使原则",但由于哈肯没有明确区分自组织和复杂性的两个方面,致使其理论存在不少含混欠妥之处。  相似文献   
63.
晓平同志: 六月十三日来信收到。 你所提的问题很好。我的那篇文章的提法,确实有问题。 “某种事物”和“所以为某种事物者”的意义并不相等。其间的关系,是一个名的外延和内涵的关系。一个名,有外延,必有内涵;有内涵不必有外延。所以,可以从其有外延推知其有内涵。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说法,详载《新原道》第十章和《新知言》第六章。  相似文献   
64.
李约瑟本人对“李约瑟问题”有不同的表述,他在很大程度上将作为近代科学的狭义科学与包括古代技术的广义科学混为一谈,也对冯友兰和爱因斯坦的相关问题产生误解。冯友兰问题和爱因斯坦问题都早于李约瑟问题而提出,并且涉及更为深刻的问题,即:数学演绎和实验归纳的逻辑方法为什么产生于西方而不是中国?冯友兰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超越方法论层面,深入到“顺从自然”和“对抗自然”的基本人生取向。  相似文献   
65.
悖论被分为四种,即一阶客观描述悖论、二阶客观描述悖论、一阶主体操作悖论和二阶主体操作悖论.意外考试悖论、求婚者悖论、双信封悖论等属于二阶主体操作悖论,对它们可以统一地给以二阶操作性解决.这些悖论通常被归入认知悖论,而“认知悖论”是一个比较含糊的概念,它本身并无独立的地位,因而它要么被归入语义悖论,要么被归入操作悖论.对于语义悖论,通过对其语义规则加以限制可以给以弱的解决.对于操作悖论,不仅可以给出弱的解决,还可给出强的解决.  相似文献   
66.
达尔文进化论立足于个体选择理论,这使它难以解释社会性昆虫等的利他行为;为此,达尔文后来提及群体选择思想.群体选择理论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正式提出,却仍然面临利他行为与适者生存的矛盾.为此,亲缘选择理论和基因选择理论应运而生.这两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把个体选择与群体选择结合起来,但又各自面临新的困境.索伯-威尔逊模型区分了"群内选择"和"群间选择",前者以个体选择为主.后者以群体选择为主,并给出利他主义得以进化的条件.本文在索伯一威尔逊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利他主义对利已主义的随附性关系,亦即群体选择对个体选择的随附性关系;同时指出,这只是适合于人类这种具有独立意志的物种,因而是一种次级关系.而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物种来说,更为基本的关系是:个体选择随附于群体选择.  相似文献   
67.
笛卡尔问题是"什么是真实存在的?"笛卡尔首先给出的答案是"我思故我在",然后代之以"上帝存在"和补之以"灵魂不灭"。康德对笛卡尔的论证及其答案不以为然,称之为"先验实在论"或"经验观念论",而把自己的哲学立场命名为"经验实在论"或"先验观念论"。尽管康德对笛卡尔的一些批评是有力的,但对笛卡尔问题并未给出有效的解决。为此,笔者从梦怀疑入手给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8.
基于受灾人员损失的应急资源网络多周期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规模突发事件灾害链演化新情景,以及不同救援周期应急资源供给和需求在数量、种类与需求时间上的差异性,建立应急时间最短、受灾点人员损失最小和运输费用最小3个带主从关系的目标函数,并以应急资源供给和需求等为约束条件,构建多资源、多运输方式、多应急出救点——多受灾点的多周期复杂应急资源分配网络配置决策模型,并基于资源需求急迫度和应急限制期,设计多周期、多资源分类调度启发式算法对模型求解。以汶川地震为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灾害链情景下,受灾人员损失、应急限制期和资源需求急迫度,对多周期应急资源分配网络动态优化调配决策均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9.
语义悖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义悖论包括所有悖论,而狭义的语义悖论与直观悖论和决策悖论相区别。直观悖论涉及语义分析与直观事实之间的背离,其中又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的直观悖论包括芝诺悖论,复杂的直观悖论涉及对“直观事实”的解释或认识,就是所谓的“认知悖论”,如意外考试悖论。决策悖论是语义分析之结果的应用困境,它的产生常常不仅来自语义分析,而且来自价值分析,如囚徒困境。一些最简单的决策悖论只涉及操作而不直接涉及价值,故而称之为“操作悖论”,如理发师悖论。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悖论分别给出解决方案,并以双信封悖论为例来说明有些悖论不只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0.
张清宇同志对张金成同志的系统 Z(见[2])以及我们对系统 Z 的评价(见[3])从三个方面提出意见。这些意见发表在文[1]中。针对文[1].我们也从相同的三个方面给予答复。一、关于 Z12在系统 Z 中的不独立性文[1]关于 Z12在系统 Z 中的不独立性的证明是成立的.对此我们表示欢迎。其实,我们在文[3]中关于系统 Z 的语义完全性的证明已经暗含着关于 Z12的不独立性的证明。因为在此证明中没有用到 Z12.而 Z12是系统 Z 的一个永真式.因而对于 Z12可按照此证明所给出的机械程序加以推正。需要指出.Z12原来被作为系统 Z 的一个公理.而现在只能作为系统 Z 的一个定理。这仅仅改变了 Z12在系统 Z 中的地位.而对于系统 Z 的推演能力和逻辑性质不产生任何实质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