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0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150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36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115篇
理论方法论   194篇
综合类   2299篇
社会学   199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一转身     
正中国人的好玩处,在一转身。刚才气氛还火炉红泥,一转身,便千山暮雪;刚才情绪还春风十里,一转身,便清角吹寒;刚才誓言还城楼永固,一转身,便山河破碎。几千年的迂回与含蓄,使我们韬养太久,城府太深,阴谋太厚,曲折太多。在当面的场合里,愿意示人以虚,还要虚得很热闹;喜欢呈人以假,  相似文献   
82.
阿维斯汗·努尔霍加是从事小说创作的哈萨克族女作家之一,以写生活、反映人生见长。其短篇小说集《遥远的地平线》中的作品多从平凡的生活小事入手,通过一个个纯朴善良的普通人形象的塑造,发掘了生活中的美,展现了哈萨克族人民优秀的品质。  相似文献   
83.
人不仅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也是所有法律活动的目的。人是法律的逻辑起点,法律源于人、行于人、服务于人。离开了人,法律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任何法律的制定都应该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刑法把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也是在人性基础上进行考量的,而我国现行刑事法制裁亲属间的包庇行为,如此规定有违"法律不强人所难"这句古老的格言,同时缺失人性基础。基于此,完善我国包庇罪的立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4.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技与人性之间的冲突日益凸现。探寻科技与人性协调发展的应对之策,实现科技的人性化成为时代的抉择。科技发展人性化具有内在的依据,只有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人本原则与生态原则,创新科技人性化导向制度,构建科技人员与公众的合作与交流机制,并做好人性之自我调节,才能实现科技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85.
人性是一切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具有动物性和文化性的两重性。从人起源于动物来看,人性起初充满着动物性,没有文化性,所以,人性是本恶的。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应当采取措施加以防治的行为。犯罪人既有人的一般属性,又有反社会性的特殊属性。犯罪作为人本身的一种行为,必然与人性是相互影响的。人性之需要、人性之趋乐避苦、人性之个性等,都是影响犯罪发生的重要因素。当然,犯罪亦影响人性,具体表现在犯罪摧残人性,刑罚要求关照人性。  相似文献   
86.
老子庄子向道而思返朴归真的本真性、反其道而行之知其白守其黑的辩证性、齐万物齐是非的相对性思想,在于显示一种无为无欲、大智若愚的超脱境界。这种超然世外的出世主义情怀可以使人们抛弃尘世物欲的诱惑,避免纷争与浮躁,过一种无欲、清净的生活。这对于受累于尘俗中茫然无助的人们有着很深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7.
以显学墨家学派人性素丝论为代表的天赋自然论,认为人性本如丝,无分善恶;人性易受环境染习,可以为善,亦可为恶;人性的善恶完全是后天教育、环境熏陶的结果,后天的教育与环境之于人就像"染缸"与"素丝"。该思想是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出发去认识和阐述教育作用的,强调了教化对于人的重要作用,是对"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这个问题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88.
20世纪,麦克弗森创追性地提出了占有性个人主义批判,揭露了自由主义理论中自我的至高无上性和社会的原子化倾向;深刻剖析了自由资本主义将自我欲望化、社会工具化处理的内在缺陷;明确指出了自由资本主义由于自我欲望至上而导致个人德性泯灭的弊端;警示了社会的发展应该努力保持个人权利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平衡以及财产追求和个体德性提升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89.
现代经济学倾向于认为,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是人的自然本性。实际上,这种所谓的本性是由现代性建构起来的。现代性把人性建构为赚钱加花钱,激励人们以无止境地追求物质财富的方式追求无限或人生意义,激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是对人类价值追求的严重误导,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儒家的人生意义论特别值得我们重新省识。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我们在物质追求方面必须安分知足,决不能继续以无限贪求物质财富的方式追求人生意义。创造能与地球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的人性的关键就是:在物质追求方面像猪一样知足,但在非物质价值创造方面永不知足。  相似文献   
90.
《华伦斯坦》三部曲的诞生,开创了德国的戏剧艺术模式,同时也标志着其作者席勒在哲学与艺术思想上的飞跃,即实现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统一与和解。通过对《华伦斯坦》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人物刻画等方面的分析,突出并肯定了席勒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