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1世纪精确农业的新内涵及我国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建能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8-11
介绍了精确农业的产生,拓宽了21世纪精确农业的内涵;阐述发展我国精确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简要总结目前国内外精确农业的发展应用状况;并提出21世纪发展我国精确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鄱阳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维护和确保鄱阳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江西全省乃至长江流域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现实意义。目前,鄱阳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农田渍害、农田鼠害、农田结构不合理、血吸虫病依然严重,以及贫困人口多、农民素质低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作者认为,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鄱阳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二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三是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四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增长;五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同时,还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开展植树造林;(2)加强水利建设;(3)调整农业结构;(4)提高农民素质;(5)增加农业投入。 相似文献
3.
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美国、德国、日本、印度四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归纳分成市场推动型和政府推动型两类.指出无论何种模式,政府在农业合作社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对政府在两类发展模式中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其差异点包括与政府的关系不同、组织功能不同、不同层次的农业合作社之间的关系不同和在政府的具体支持方式上不同四方面,得出政府扶持合作社发展是改善单个农户市场弱势地位的有效手段和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合作组织、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关系等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4.
农林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生态形势十分严峻,水产品的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威胁着国家生态安全。农林类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日益重视。阐述了某些农林类开发项目的污染特点及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土壤、生态、风险、景观、安全等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并提出图像法、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法在景观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清代西北地区农业开发与农牧业经济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兆余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75-82
清代在西北地区实施农业开发的过程中 ,主要采取移民实边、兴修水利、调拨生产工具、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作物优良品种等措施 ,解决西北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清代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 ,不仅解决了当地驻军和居民的粮食供给问题 ,而且对传统的经济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确立了农业经济在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构成内容,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发展休闲农业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民的增收、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起着重大的作用。安徽是农业大省,地理、资源优势明显,发展休闲农业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在休闲农业的开发上,应针对本省不同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不能盲目开发。特别是在休闲农业开发模式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以农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服务,规范管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7.
我国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融促进农业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城乡发展差距、农村信贷制度、统一标准的金融监管、支农资金风险高等原因,国家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力度不够,资金供给方向边缘化,农村金融主体自身服务与创新能力不足,民间信贷活跃但弊端多,农村金融服务和管理人才缺乏。提出要加强金融服务创新,优化农村金融服务,通过加强财政政策调控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要根据农业贷款的特点,建立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以降低和减少支农资金的风险和损失和促进信贷;同时完善《担保法》法规,加强农村金融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秋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29-32
我国国民经济一直呈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且日趋明显,转换二元经济结构已成当务之急。要转换二元经济结构,农业发展是根本,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建立村镇小康居住体系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政策为导向,结合西部地区村镇居住区的实际情况,依据大量的实例和数据,分析了西部地区村镇居住区建设的现状,阐述了村镇小康居住体系的重要性,进而从注重西部村镇居住区的特色,确定村镇居住体系的"小康"居住标准的内涵,制定西部地区村镇小康居住区规划体系等8个方面,提出建立村镇小康居住体系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任雪琴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44-48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在我们这样的大国,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随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出来。文章就粮食安全新定义的内容分析了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