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310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130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1176篇
社会学   99篇
统计学   2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Emergency material allo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stdisaster emergency logistics that is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rescue effectiveness and reducing disaster losses.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single‐period allocation model often causes local surpluses or shortages and high cost, and prevents the system from achieving an equitable or optimal multiperiod allocation. To achieve equitable allocation of emergency materials in the case of serious shortages relative to the demand by victim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multiperiod model for allocation of emergency materials to multiple affected locations (using an exponential utility function to reflect the disutility loss due to material shortfalls), and illu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of allocations and the cost of emergency response. Finally,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both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usefulness of the proposed model for achieving multiperiod equitable allocation of emergency material among multiple disaster loc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a nonlinear utility function to reflect the disutility of large shortfalls can make the material allocation fairer, and minimize large losses due to shortfalls. We found that achieving equity has a significant but not unreasonable impact on emergency costs. We also illustrate that using differing utility function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materials add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flexibility.  相似文献   
3.
徐姗姗  张文英 《民族学刊》2020,11(4):59-65, 131-132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在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针。然而在“教育改变命运”的共识之外,布迪厄认为教育一代代地维持着对社会中下阶层的不公平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被一些学者应用于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如在“三区三州”等民族地区,代际间的贫困传递难以阻断,因家庭文化资本弱势而造成子女求学、求职受阻,看似可用“贫困文化的再生产”予以概括,但笔者不同意直接套用西方理论认定中国存在“教育不公平”的论述。因为我国社会实际与布氏提出“学校教育再生产社会阶层结构”观点之环境不同,有多项教育政策在切实保障着少数民族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当前在我国民族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障碍,并非 “文化再生产”的结构性阻力,而在于就业环节的阶段性困难。教育公平可分为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民族地区经多年教育扶贫,“起点”入学机会和“过程”教育质量已明显改善,而作为“结果”的就业环节亟待改善。以“就业优先”方针多渠道扩大少数民族就业,可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市场融入、巩固减贫成效和精准防控返贫,是助少数民族自主掌握教育“社会阶梯”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考虑在一个区域内单个充电站为多辆电动汽车(充电顾客)提供充电服务的排程与定价问题.充电顾客的排程(排序)有三种可选择的机制,即从高到低将待充电顾客按下列准则进行排序:1)顾客充电的总报价;2)顾客充电的单位报价;3)顾客在当前时间点之前已充电量的价值.基于上述充电排程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顾客已充电量的平均电价且不依赖未来充电需求的定价机制,证明了所提出的排程定价机制具有个体理性和激励兼容特性.与已有的按顾客获得的最后一单位待充电价格进行定价的方法相比,研究发现:在第1)或第2)种排程机制下,所提出的定价机制顾客充电最终支付价格的期望相同,但方差减小;在第3)种排程机制下,所提出的定价机制顾客最终支付价格的期望和方差均减小.算例结果展示了所提出定价机制在减小充电顾客最终支付价格不确定性方面的作用与效果.  相似文献   
5.
经理行为的激励方式与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现代公司经理行为的激励方式包括来自所有者的协议性激励、来自经理市场的声誉和职业升迁激励、经理自我激励等三个方面。我国国有企业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着弊端,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货币报酬偏低、在职消费模糊;第二,声誉、职业升迁激励异化;第三,经理自我激励泛滥。因此,国有企业激励机制需要进行如下改革:1.激励机制的建立要与国有企业的目标定位、分类改革相结合;2.完善协议性激励机制;3.加快经理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作为社会阶层一特殊群体,必须取得与其业绩相对应的报酬。文章试图从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能力本位制理论等视角分析提高企业家物质激励现有水平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银行业规制性进入壁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业规制性进入壁垒是影响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银行机构市场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银行业绩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对银行业进入规制进行改革,降低规制性进入壁垒,确保银行业进入规制的科学与适度,是进一步深化我国银行业改革,提高银行业整体绩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股权概念的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公司立法出发 ,在明确公司法人财产权及其与股权的关系的基础上 ,分析了关于股权的各种观点 ,对股权的概念作了一番理论探讨 ,认为股权是基于公司法的规定 ,股东因出资而享有的一种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 ,具有支配性和请求性以及可转让性的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9.
试析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收入分配公平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它的内涵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正确理解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必须搞清楚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收入分配公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确立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结果公平的分配范式.在分配中,防止平均主义,保持合理差距,反对两极分化,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0.
转轨期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区域均衡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政府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多重目标:实现纵向平衡和横向平衡、矫正外溢性及其他经济政治目标。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终极目标追求的是区域间财政能力或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我国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虽然在实现纵向平衡方面有明显成就,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区域间财政能力的均衡,但总体而言,从设计到实施,在矫正区域间的横向均衡方面缺乏成效,没能有效地控制区域间财政能力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要进一步发挥其区域均衡效应,必须进行转移支付制度的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