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5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56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32篇
人口学   62篇
丛书文集   431篇
理论方法论   229篇
综合类   3100篇
社会学   218篇
统计学   7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金融是"第一生产力"与"第一助推力"的有机结合,承担着带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基于当前我国科技金融结合不断推进的背景,文章以2007—2016年我国共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对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推行的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试点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及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能够有效带动试点地区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第二,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试点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第三,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提升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和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双重路径带动地区经济增长.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各地政府应高度重视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正外部性,积极申报试点城市建设.同时,应结合各地市情社情制定差异化试点政策,大力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充分发挥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资本创造模型(CC模型)忽视了要素流动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而发展的新的资本创造模型则认为资本集聚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工业劳动力的流动过程。另外,是资本的实际收益而不是名义收益决定资本是否创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贸易自由度、工业品支出份额及资本贴现率的变大,替代弹性及资本折旧率的变小,将降低对称结构的稳定性,而提高中心-外围结构的稳定性;经济地理空间的产业均衡是集聚力和分散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企业生产工业品的规模报酬递增程度足够显著,或者工业品支出份额很高时,市场拥挤效应将彻底消失,并转化成为促进产业集聚的动力;突破点与持续点的大小比较可以形成不同的关系,这意味着随着贸易自由度的变化,本文发展的资本创造模型可以体现出多样化的产业空间动态演化行为。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路径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纽带,双向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和路径面临重塑和调整。研究认为,应当以推动新时代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提高双向直接投资的质量,畅通供应链和产业链;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通过更高水平的双向投资带动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水平的提高; 建设高水平自贸区和自贸港,提高对外开放标准,更高质量吸引外资,提升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技术含量和自主性; 在畅通要素流动领域,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更高标准的要素流通市场体系,降低制度性交易费用,提高生产率和对高质量外资的吸引能力。  相似文献   
4.
ABSTRACT

This article narrows in on the mundane yet extraordinary events surrounding migrant farm workers’ decisions to leave their state-approved employment and to seek a better life in Canada outside of state-managed circulatory labour migration. In so doing,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conceptualisations of precarity, and of precarious status in particular, that are beginning to recognise its effects not only on workers’ economic survival, but also the more ordinary daily conditions surrounding workers’ sense belonging and personal autonomy. In their refusal to accept the terms of their contractual circulatory labour migration agreements through what is conceptualised here as an act of ‘escape’, workers claim a space of belonging that contradicts the precarity of their formal citizenship status. In carving out a space in which they may perform autonomy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daily life, however, this rejection of contingent citizenship status intensifies the precarious material conditions governing workers’ relationship to the state.  相似文献   
5.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protection interventions is key for achieving positive change.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mainly focuses on issues related to programme design and impact, rather tha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mergence, expansion and provision of these programmes. This article builds on the recent literature that indicates that the quality of institutions and people’s preferen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protection. It does so by using Ethiopia and its Productive Safety Net Programme – one of the largest social protection programmes in sub-Saharan Africa – as a case study,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debates on how to implement social protection more effectively, particularly in settings of widespread poverty and relatively low levels of institutional capacity. Based on primary qualitative data, the article finds that greater institutional quality at the local level is associated with the more effective provision of social protection. The ability of community members and social protection clients to voice preferences can lead to adaptations in implementation, although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occurs is highly gendered.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作为我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其区域发展面临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首先,基于STIRPAT模型构建京津冀面板数据模型,研究1990—2017年京津冀人口密度、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其次,采用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京津冀人口密度变动对能源消费的作用机理和动态影响关系。结果显示,京津冀三地的人口密度、人均实际GDP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正向影响关系,其中河北省影响系数最大;北京和天津第三产业占比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反向影响关系,河北省第三产业占比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不显著;北京和天津的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费影响不显著,河北省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费具有正向影响;京津冀地区和京冀两地人口密度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在短期呈现负向效应,但是在中长期京津冀地区和三地人口密度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均先上升然后缓慢下降,人口集聚具有集约用能效应。相对于能源消费自身影响而言,京津冀人口密度变动对能源消费的贡献相对较小,其影响效应有限。最后,对京津冀人口流动和能源消费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谢秋山 《南方人口》2020,35(2):1-16
理清农民工作回报期望的影响因素进而精准施策,对于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义重大。利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和CGSS2015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结论发现:以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外出务工经历为代表的主观感知性因素是影响农民工作回报期望的关键,而以养老责任和未成年子女数量为代表的客观责任因素的影响则不显著。同时,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农民工作回报期望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农民对生理回报和安全回报有更强烈的诉求。  相似文献   
8.
This paper employs literatures of mobility to explore the ways which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are represented publicly via television drama.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popular serial Mingong, the paper examines the underlying politics of contemporary migration in China through three themes: the territorialisation of rural and urban spaces; the embodiment of boundaries via corporeal practices and subjectivities; and the politicisation of rural migrant desires. This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television in crafting discursive understandings of mobility and migrants that are suffused with contemporary governmentalities of generating but also managing and excluding migration.  相似文献   
9.
2020年,我国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消费、投资两大引擎均呈现显著的负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文章通过对“非典”时期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和互联网发展程度相比“非典”时期有显著变化,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电商送货、在线办公等数字经济产业是我国应对疫情不利影响、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稳定就业的新引擎。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发展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工会作为代表广大工人阶级利益的群众组织,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重担。在目前新形势和时代变革下,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现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转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工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研究,在借鉴制造业强国经验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引领、搭建发展平台、打造能力提升工程、利用“互联网+”和完善保障体系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建设,从而为工会组织持续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工作提供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