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技金融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科技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中介机制检验发现,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科技金融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两条路径;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促进作用受制于制度环境,呈现边际递增与倒“U型”门槛效应。鉴于此,亟待进一步提高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实施差异化科技金融发展策略,构建高质量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绿色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以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显示,科技金融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创新。机制分析显示,科技金融通过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科技人才集聚水平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促进了非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创新,而对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创新尚未起到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系统研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角色和地位如何影响绿色创新。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能促进绿色创新。三重差分检验结果发现,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表现出丰富的差异性: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较少的城市相比,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较多的城市相对更大;与科技人才数量较少的城市相比,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科技人才数量较多的城市相对更大;与财政科技支出规模较少的城市相比,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财政科技支出较多的城市相对更大。因此,应进一步发挥科技服务业试点对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科技服务业,不断提高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4.
选取东北三省2001—2016年面板数据,引入人力资本和地区消费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对东北三省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均消费水平不利于地区经济发展。结合东北三省发展现状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划分,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6—2016年科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各项指标的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GMM估计构造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并分析了科技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发展科技金融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金融和资本市场发展程度的差距,造成科技金融对东部地区的增长效应要明显大于中西部。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科技金融发展的区域化战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在为金融市场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因其技术特征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风险,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强度增加金融科技的普惠效应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采用2011—2017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来探究金融监管是否促进了金融科技的普惠效应.研究表明,金融科技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使用情况和可负担性,具有较强的普惠效应.在金融监管程度较高的地区,金融科技的普惠效应更强;但当金融监管程度过高时,金融科技的普惠效应有所减弱.并且,市场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有利于金融科技普惠效应的发挥.本文的研究对于构建金融科技监管制度体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科技的普惠效应,在实施柔性监管的过程中,既要防范金融创新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形成统一全面的监管框架,更要给予金融创新一定的"试点容错"空间,鼓励多元化的金融业态,助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更好地满足长尾群体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软实力"塌陷"现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人力资源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中部地区目前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之一就在于科技人力资源软实力的"塌陷",即科技人力资源的规模与发展水平、研发与创新能力、对支柱产业的支撑效率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拉大.中部地区各级政府需要尽快采取措施以提升科技人力资源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熵值法计算我国28个省份2009-2018年科技金融综合指数,本研究构建起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科技金融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技术创新和要素市场发育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显著推动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制造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在科技金融和制造业结构升级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而要素市场发育仅在科技金融和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科技金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显著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系统分析沿海地区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和海洋经济间的关系,构建了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和海洋经济三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较有代表性的苏、沪、浙、鲁、粤沿海5省市为研究对象,分别测算了三个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进而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三者间的协调关系.研究发现,沿海5省市金融发展指数、科技创新指数、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地区间差异较小.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测算结果显示,沿海5省市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系统的协调水平逐年提升,均已达到良好协调水平,反映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有效促进了省域海洋经济发展,但尚未达到优质协调,三者协调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县域农业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一项配套政策,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是否有 效地促进了县域农业经济的增长? 基于2013-2019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 分析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 现:(1)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使试点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提高5.6%、人均第一产业增加 值提高了4.2%,但其溢出效应使得这一政策的长期效果并不明显;(2)试点政策通过提高规 模化生产与农业技术水平两种中介机制,作用于县域农业经济;(3)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 高的地区,较落后地区的县域农业经济在受到政策冲击后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据此提出针 对“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建议:在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要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业 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给予差异化的政策激励,以实现农业经济的 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和重庆市是西南地区的两个重要省市,在西部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两地科技创新能力对西部大开发有重要意义,通过两地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其现状,找出其原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首先基于行动者差异理论分析了不同企业规模的行动者差异的特征模式,进而分析了不同规模企业行动者差异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规避不同企业规模行动者的差异,及如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考量。  相似文献   

13.
技术问题是技术认识活动的起点,它是指技术活动中某种未知的情况与已有的技术情境之间的不协调或者冲突,因此,技术问题是技术认识活动的关键要素。技术认识的过程就是技术问题的形成、展开和解决,因为技术问题所隐藏的信息为解题提供了某些必要的条件,而这些条件能够成为解决问题的线索和启示;技术问题的类型引导着技术活动的展开,无论是正方向的指引还是反方向的限制;同时,技术问题对技术活动起着调节作用,工程师通过分析和比较技术问题反馈回来的信息,不断调整原有的技术方案,保证技术活动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我国25省2003-2014年相关数据,利用“公共科技金融资源、经费、产出”三项指标,通过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构建对我国各地区公共科技金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距.为进一步研究地区公共科技金融指数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了各指标对公共科技金融总指数的贡献度,从而为我国公共科技金融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普遍而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保证我国经济增速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加强技术创新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根本路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式。文章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污染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尝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文章借助中国2004—2017年各省份(不包括西藏、港澳台)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环境污染的固定效应模型,并提出产业结构升级是技术创新影响环境污染的中介变量,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分析验证,实证探究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从全国层面以及区域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在验证前文假设成立的基础上,对比不同区域的实证检验结果,尝试从中国区域差异性的角度得到更具针对性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从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减少环境污染,作用强度与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成反比,且分地区检验结果相同;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大小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从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创新降低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充当中介变量。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西部地区中介效应占比27.46%,中部地区中介效应不显著。文章的研究结果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政府需要因地制宜施策,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东部地区在追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应发挥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核心作用;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进生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7--2005年度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运用广义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全国样本和各省区分组次样本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当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5,合理的科技投入结构和科技投入方式能增大科技投入的经济效果;技术创新差异带来的工业化率的差异造成了区域发展差异,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地区创新能力应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地区的技术引进和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技术系统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技术的未来发展,高新技术的开发,都需要从技术哲学理论中获得新思路、新方法。应用系统哲学观点,从复杂性理论视角对技术及技术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建构,分析了技术系统的主要特征,认为技术系统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具有复杂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同时对国家技术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于更好、更有效地处理技术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以及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在研究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科技环境的对策,旨在提升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综合经济性效应。  相似文献   

19.
知识技术观和技术创新的非线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知识经济形态中技术创新是经济内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基于知识技术观的技术创新实质上属于知识生产的一种。同时 ,知识经济形态下的技术创新具有网络化、属人化和富集化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论述了气候风土、民族文化、社会体制改革和传统文化变革分别对技术器物创新、技术制度创新和技术观念更新的作用和影响,对欧美和日本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技术创新的具体实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