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7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学者型翻译家梁实秋翻译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学者型翻译家梁实秋在与鲁迅先生的论战、莎剧翻译和莎学研究、以及对其他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和评论活动的分析,全面分析和梳理了这位学者型翻译家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信息传播日益加快 ,跨文化交际广泛 ,翻译也随之发展成为一种服务于多种目的、多层次的综合性活动。翻译除了重视传统的语言分析和文本对照外 ,还开始强调对语言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在此情况下 ,译者须“身兼数职”才能满足翻译工作的需求。本文以较丰富的例子、详尽地阐述了新时期翻译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保证译者译得准确、译得顺畅、译得自然  相似文献   
3.
从奈达的“对等”理论看译者的追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译者追求的不同能反映出译者的翻译观,会牵涉到译文的标准,当然会产生不同的译文.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对等"理论,依靠读者反应确定译文的优劣,但不是追求与原语完全一致.其他中外翻译家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许多翻译实例都可以体现追求与原语"完全一致"的译文的弊病.译者应该追求"最贴切的最自然的对等表达",译文应该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而不应该是贴近或照搬原语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傅庆莲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3):111-112,100
本文试从译者的主体性角度,通过对中国先秦老子《道德经》的AleisterCrowley英译本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当今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文化交流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从译者应具有的跨文化意识(即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的角度,讨论原文语篇连贯的解读以及译文语篇连贯的重构,指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化,更是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从注释的理论出发,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注释为实例,着重从语言难点的注释、翻译方法的注释、历史背景文化常识的注释三方面,分析阐述了注释的恰当与否反映译者的素质这一观点,并指出译者应多读书多钻研,以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种英语教材教师用书的一些英汉参考译文的分析,阐明译者只有保持严谨的态度,译文才能够理想这一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呼吁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的良好翻译习惯,做到对译文读者负责、对原文作者有所交代。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学翻译的一部分,荒诞寓言的翻译也需要经过理解与表达两个阶段.但实践证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译者的综合素质将在翻译时面临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译诗话诗魂     
诗意即译中之所失。”因此,译诗艰辛。1.理解阶段——准确把握诗意:诗意是诗的生命与灵魂。这是译诗的症结所在。诗精炼且多度,须慢咀细嚼以悟之。步骤有三:(1)吟读以知慨貌。(2)探索言外之意以把握深层内涵。(3)遁出现实,化入其境,译者变成诗中发言人,亲历其一切以把握诗意。2.表达阶段——忠实重现原作诗意。(1)先注重首要任务,忠实地再现诗意。这是译作成功与否的试金石。(2)提练整饰,使译作成为言简意赅的“音乐”。译者应精益求精,力争最大限度地理解并重现诗意。这是译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试论"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译者”主体性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