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0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1614篇
劳动科学   110篇
民族学   111篇
人才学   197篇
人口学   46篇
丛书文集   2461篇
理论方法论   517篇
综合类   5630篇
社会学   794篇
统计学   17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366篇
  2014年   895篇
  2013年   690篇
  2012年   841篇
  2011年   888篇
  2010年   747篇
  2009年   817篇
  2008年   1033篇
  2007年   741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529篇
  2004年   420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358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Austin言语三分说、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以及扩充的言语行为理论三个方面阐述服务业言语交际现象,继而从会话含义的动机因素、合作因素以及关联因素三个方面对上述现象进行梳理.其目的是使言语交际的双方能看对象、知语境、讲实效,做到善听善说善解,促进国际服务业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3.
政府积极与民众进行交流和沟通,找到一个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案,方可实现“双赢”。“邻避冲突”的内涵与特征“邻避”(Not In My Backyard,NIMBY)一词起源于西方,是美国学者O’Hare在1977年最先提出的。主要是指社区居民害怕核电站、垃圾处理站等产生的环境风险,反对设置这类公共设施,称之为“邻避设施”(李永展《邻避症候群之解析》,《都市与计划》,1997年第1期)。而因这类设施引发的抗争就演变为“邻避冲突”、“邻避  相似文献   
4.
探究公示语言语行为以言成事的语用翻译策略,构思出言语行为的多元框架结构,展示语用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策略的动态阐释力。  相似文献   
5.
清代经由长期理性共识的积累与提炼,在森林保护方面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多元共治"法律理念,并构建出符合森林生态治理内在要求的法律制度。古今森林保护问题的表现形式虽不尽相同,但受历史传统、法律文化、森林自然特征等方面因素影响,古今森林保护法律制度在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中关于多元共治的内在逻辑要求具有相通性。清代森林保护多元共治法律制度对完善现代森林保护法律制度以及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实效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语用型的语文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感悟,要指向学生的言语活动,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讲究语言带动内容。  相似文献   
7.
赵元任先生所著的《中国话的文法》一书除了在学术方面对汉语语法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描写与构建,其所展现出的学术精神也值得后人细细品读,包括对语言事实的重视、对待学问的理性态度以及跳出去跳进来的研究方法,也正是这些学术精神使得该书引起了汉语语法研究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下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使得众多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环境正义,作为利益平衡的“天平”,是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法律价值追求。然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在有法可依的应然与实际参与的实然之间存在差距。在环境正义理念的指引下,为了保障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应当对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过程中公众参与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在法律上做出系统的规定,健全公众参与决策的机制,平衡不同利益主体的权益,完善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9.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意味着国内企业既享有机遇但又需面对挑战。国内企业要想让自己的产品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品牌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各大企业都想让自己的产品走出国门,有的企业给自己的产品冠上了洋味十足的名称。事实上,"洋"名称并不能达到企业想要"扬名"的目的,且商品的内涵并未很好地传递,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也并未得到提升,更为重要的是,汉语的本土化地位被削弱。该文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人员走访等方式,发现近些年国产品牌名称"洋化"现象愈演愈烈,并从语言学及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其实质及危害,呼吁采取措施遏制这一乱象。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