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9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61篇
管理学   534篇
劳动科学   206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79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176篇
理论方法论   212篇
综合类   2346篇
社会学   334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在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具体运用中,"非法证据"的界定是当然前提。非法证据并非是任一证据合法性要件欠缺的广义非法证据,而专指取证主体通过严重非法的手段或者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方式所获取的证据材料。我国刑事非法证据包括非法言词证据和非法实物证据两类,两类非法证据在实际判断中虽存在差异,但都应围绕取证手段的非法性展开,分别考察取证手段是否违反法律规定以及违法的严重程度,以准确界定刑事非法证据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从立法规定的表象看,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与抗诉监督方式在监督效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然而司法实践中,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和监督效果却不可小觑。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监督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对抗与合作,再审检察建议监督方式与采纳监督意见是符合博弈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策略选择。再审检察建议的制度安排从长远来看,能够实现监督实效、维护审判权威。博弈论分析为当前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完善路径,提供了一种探索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催生出的大数据证据已经出现在庭审实践当中。尽管这种新的证据形式提高了事实认定者的认知水平,但同时也隐含着人为偏误与证据失真的证据风险,司法实践需要一套针对大数据证据的审查体系。大数据证据浸润在数据社会这一外部环境当中,同时又因机器学习的内部技术原理而呈现出以电子数据为表现形式、以专家证据为证据内核的证据属性。这决定了大数据证据的审查,一方面要根植于电子数据的规则传统进行证据鉴真,另一方面要对机器学习的源代码进行可靠性评估,以完成大数据证据的相关性判断与可靠性评价。同时,应当以调整证据种类制度、完善电子数据鉴真制度以及构建大数据证据质证机制作为大数据证据审查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5.
6.
7.
宋代民事诉讼中,受到"息讼"思想的影响,审判官们往往把"息讼"作为司法审判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调处成为息讼的主要手段,可为今日构建中国法治之路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我国民事执行不力的现状 ,对民事执行制度完善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主张对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 ,应由审判员移送执行 ,以维护法律的实施 ,体现法院的权威 ;为了强化执行措施 ,作者认为应当将诉讼保全裁定的效力维持到执行完毕时止 ;作者还认为 ,解决执行难 ,还必须解决当事人负债能力 ,禁止企业重复登记、强化对公司的实质管理等  相似文献   
9.
程伟 《社区》2002,(2):16-17
2001年4月17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理达了一份民事判决书撤销上海市某区法院的一审判决,被告某区中心医院赔偿原告潘先生各项人身赔偿费15.6万余元。一场打了4年的人身损害赔偿官司,终于在新世纪的第一年有了结果,法律还了患者一个公道。  相似文献   
10.
浅析民事调解制度的作用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制度,长期以来受到立法与司法的重视,其具有提高办案效率,有利于案件执行,促进纠纷双方当事人团结的优势,在当今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的形势下作用不可低估。但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日益完善,调解制度日渐暴露出调解原则不合理,程序不规范,调审合一暗含强制,对民事权利保护不力等弊端。为此,必须借鉴国外优秀的法律文化,认真总结丰富的调解实践经验,从完善调解程序,实行调审分离,尊重当事人处分权,建立当事人主义的调解模式,注意与人民调解相衔接等多方面入手,重塑顺应当今社会需要的民事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