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08篇
  免费   670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管理学   1133篇
劳动科学   65篇
民族学   326篇
人才学   247篇
人口学   210篇
丛书文集   4076篇
理论方法论   737篇
综合类   9676篇
社会学   1445篇
统计学   763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638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520篇
  2020年   600篇
  2019年   578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479篇
  2016年   556篇
  2015年   685篇
  2014年   1191篇
  2013年   995篇
  2012年   1305篇
  2011年   1302篇
  2010年   1269篇
  2009年   1076篇
  2008年   1414篇
  2007年   1033篇
  2006年   789篇
  2005年   682篇
  2004年   505篇
  2003年   500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资本创造模型(CC模型)忽视了要素流动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而发展的新的资本创造模型则认为资本集聚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工业劳动力的流动过程。另外,是资本的实际收益而不是名义收益决定资本是否创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贸易自由度、工业品支出份额及资本贴现率的变大,替代弹性及资本折旧率的变小,将降低对称结构的稳定性,而提高中心-外围结构的稳定性;经济地理空间的产业均衡是集聚力和分散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企业生产工业品的规模报酬递增程度足够显著,或者工业品支出份额很高时,市场拥挤效应将彻底消失,并转化成为促进产业集聚的动力;突破点与持续点的大小比较可以形成不同的关系,这意味着随着贸易自由度的变化,本文发展的资本创造模型可以体现出多样化的产业空间动态演化行为。  相似文献   
2.
文章应用索洛余值法,基于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京津冀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构建反距离权重矩阵的空间滞后模型(SLM)与空间误差模型(SEM),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对国际产业转移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进行解析。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地区对邻近地区有负向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与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其对相邻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尚未形成;从直接效应看,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与经济密度指标均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从间接效应看,仅人力资本指标对邻近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故事内容的空间流转频繁,文中超现实空间与现实空间并存,现实空间则涉及多个不同地域空间和众多空间场景,以及特定的空间类型。空间元素在小说中承担了一定的叙事功能,既配合时间叙事,也引导叙事视角的转移,成为小说诗词叙事的载体。题壁诗的公共空间属性在这篇小说中有所消解。其空间书写具有强烈的寓言性,营造了情绪氛围,特定的空间具有特殊的历史象征意味,产生反讽效应,强化了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地在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存在一定差异.《自然保护地法》立法工作须依赖理论上对自然保护地的类型化,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对应型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制度.因此,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的空间差异,可以将当前相互重叠、缺乏体系的自然保护地划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小区等四种类型,搭建"1部基础法律+4部类型化条例(或法律)"的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并可以通过体系化公法、私法制度工具强化自然保护地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5.
1850—1890年以奥斯曼为代表的统治者对巴黎城市空间进行功能性改造,塑造了巴黎新的景观社会并完成了空间生产化、秩序化、政治化的重构。资产阶级借助地租杠杆,利用空间政治工具性和政治功能性进行资本扩张的同时,也实现了阶层分化和新身份政治的形成。资本投机下的空间改造与生产使得巴黎无产阶级生存与发展的权益逐步被蚕食、侵害和剥夺,无产者对资产阶级的空间改造逐渐产生了由认同—消解—反抗的转向,空间正义意识开始觉醒。通过对城市空间规划改造中的阶级立场分析,论证空间正义与城市发展、阶层融合、社会排斥之间的联系机理,阐明资本主义空间规划与空间生产的固有缺陷,对当代城市的空间规划、贫困问题、社会排斥、城市包容性发展、环境更新与治理等现实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启发与理路审视。  相似文献   
6.
7.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空间叙事以现实空间作为物质载体,反映了古人将世界分为仙、人、鬼三重界的宇宙观,其中的体验空间实现了地理学的想象与历史想象的高度融合。空间叙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灾害、农牧业、生物物种等生态环境。宫廷空间叙事反映了皇权统治的暴虐,山水空间叙事反映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官场空间叙事反映了官场官风的腐败。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空间叙事具有特定的伦理意蕴,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核心均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网络小说叙事中,传统线性叙事的时空关系被打破,时间被淡化、模糊、背景化,而地点、位置、场面、空间等的叙事效能正获得凸显。众多空间的排列、组合形成空间序列,促使网络小说地图的应运而生和旅行书写的展开。从某种程度上看,网络小说的叙事是一种旅行叙事,以空间来结构情节,以旅行来串联情节。空间叙事的意义在于,以空间对接当下的碎片化生活,呈现生活的偶然性,它消解了日常生活的稳定性结构,揭橥了媒介革命时代生活的快节奏与偶然性,并通过一种YY性融入与快感体验,实现着对当下社会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10.
普里什文哲理散文中所具有的预言式生态思想与环保理念备受当代“生态文学”理论家的青睐。但他热衷描写狩猎场景的猎人情结却又遭到新世纪中“生态伦理”理论的诟病。其实从文本的本体性观念来理解,普里什文的诗性自然情怀、生态观念与他的猎人情结并非只有冲突的一面,他所表达出的是人对大自然万物之本能与道义之间的尺度衡量,而这种衡量也可反观当代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的现状,实际上表达出一种更为深刻的天人关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