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0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1153篇
劳动科学   97篇
民族学   158篇
人才学   188篇
人口学   373篇
丛书文集   1759篇
理论方法论   327篇
综合类   4010篇
社会学   461篇
统计学   537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339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616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563篇
  2011年   591篇
  2010年   568篇
  2009年   549篇
  2008年   669篇
  2007年   534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本创造模型(CC模型)忽视了要素流动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而发展的新的资本创造模型则认为资本集聚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工业劳动力的流动过程。另外,是资本的实际收益而不是名义收益决定资本是否创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贸易自由度、工业品支出份额及资本贴现率的变大,替代弹性及资本折旧率的变小,将降低对称结构的稳定性,而提高中心-外围结构的稳定性;经济地理空间的产业均衡是集聚力和分散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企业生产工业品的规模报酬递增程度足够显著,或者工业品支出份额很高时,市场拥挤效应将彻底消失,并转化成为促进产业集聚的动力;突破点与持续点的大小比较可以形成不同的关系,这意味着随着贸易自由度的变化,本文发展的资本创造模型可以体现出多样化的产业空间动态演化行为。  相似文献   
2.
文章应用索洛余值法,基于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京津冀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构建反距离权重矩阵的空间滞后模型(SLM)与空间误差模型(SEM),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对国际产业转移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进行解析。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地区对邻近地区有负向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与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其对相邻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尚未形成;从直接效应看,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与经济密度指标均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从间接效应看,仅人力资本指标对邻近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科技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已成为不可逆趋势。域外数据立法试图以规制的方式寻求个人金融数据跨境自由流动同个人金融数据保护两者之间的平衡。我国个人金融数据经历了从绝对本地化要求到有条件跨境流动的过程。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规制面临多重困境: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规范不清晰和不统一;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安全审查未引入针对金融行业的考量因素;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规则制定中难以形成我国影响力。在未来完善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的进程中,“进”应树立动态的个人金融数据价值观,细化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具体规制措施,为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的不同场景构建区别化的规制模式;“退”则通过识别个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过程中的不同法益,在现行法律体系框架下积极寻求和探索综合且多元的个人金融数据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4.
寨堡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性聚落,其修筑的时间、空间皆与区域的战争形势有着较大关系。清代四川省由于多次大规模战乱,迫使乡民修筑了数以千计的寨堡。寨堡的命名主要可分为因自然地理条件和因人文社会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地形、水文、土石、植物等,后者包括姓氏、寺观、神祇、嘉名、人物、神话、形象、纪事等。寨名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了寨堡的选址、用材、作用、历史、精神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6.
西方城市人口增长的文献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文化转向":工作就业等经济因素让位于文化休闲等消费因素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吸引力。城市人口流动的"文化转向"在中国同样明显,尤其表现在大学毕业生群体当中。城市在大学毕业生眼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作地点。城市是学习机器,是娱乐机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城市流动选择中追求价值实现,表达自我,体验生活和分享梦想。青年大学毕业生是城市人口流动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城市流动目的地选择直接影响到城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景等 《统计研究》2019,36(8):100-113
本文基于四要素双层嵌套的生产函数,利用1990-2016年全国层面及省际层面数据测算投资效率,并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轨迹,检验投资效率匹配效应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1990-2016年我国整体投资效率呈下降趋势,资本-技能劳动匹配效应与整体投资效率走势趋同,快速累积的资本存量和不断升级的资本质量与短缺的技能劳动之间矛盾突出。②东中西部地区投资效率增长非一致性明显。东部地区资本相对投资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但下降幅度大于中西部,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差距缩小,其中匹配效应是区域间投资效率非平衡的主要成因。③若产业结构升级的技能劳动需求不能满足,将引发要素错配,不利于有效投资。房价与工资提升分别通过影响技能劳动供给和需求抑制要素匹配效率;教育和公路设施会对地区要素匹配产生积极影响,改善地区间投资效率非均衡性;地区投资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毗邻地区的要素流动和经济发展相近地区的技术溢出均对投资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城市化进程催生了规模日益扩大的民工潮,也造成了严峻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事关社会公平,也与农民工的前途和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流动儿童动荡的生活和转学经历、边缘化的学校教育、再生产阴影下的家庭教育、居住环境及文化资源、父母教育程度及亲子交流、家长的教育期望、流动儿童自身对未来出路的迷茫等问题的探讨,认为在当前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下,教育对于处在城乡夹缝中的流动儿童而言,更多地是一种阶级再生产的渠道,而非向上流动的阶梯。  相似文献   
10.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求职应聘成为大学生迈向社会、走入职业生涯的最主要途径,几乎所有的行业和领域也都把招聘活动作为增强团队活力、补充后备力量的重要措施。于是,能否求职成功,如何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大学毕业生们追求的至上法则。当然,除了求职者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外,大学生更应该注意在求职应聘中的美学要素,涵盖到了简历美、语言美、表情美等几个方面,这也是求职招聘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