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352篇
劳动科学   38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5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89篇
理论方法论   83篇
综合类   1433篇
社会学   158篇
统计学   8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2.
高金梅 《职业》2015,(10):111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不仅强烈地要求产品具有多功能性,而且也需要具有多功能性的产品能够充分实现其应有的功能,也就是说要求产品具有可靠性。基于此,针对机械工程产品的可靠性,探讨对其的优化设计,以期确保机械工程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具体运用中,"非法证据"的界定是当然前提。非法证据并非是任一证据合法性要件欠缺的广义非法证据,而专指取证主体通过严重非法的手段或者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方式所获取的证据材料。我国刑事非法证据包括非法言词证据和非法实物证据两类,两类非法证据在实际判断中虽存在差异,但都应围绕取证手段的非法性展开,分别考察取证手段是否违反法律规定以及违法的严重程度,以准确界定刑事非法证据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催生出的大数据证据已经出现在庭审实践当中。尽管这种新的证据形式提高了事实认定者的认知水平,但同时也隐含着人为偏误与证据失真的证据风险,司法实践需要一套针对大数据证据的审查体系。大数据证据浸润在数据社会这一外部环境当中,同时又因机器学习的内部技术原理而呈现出以电子数据为表现形式、以专家证据为证据内核的证据属性。这决定了大数据证据的审查,一方面要根植于电子数据的规则传统进行证据鉴真,另一方面要对机器学习的源代码进行可靠性评估,以完成大数据证据的相关性判断与可靠性评价。同时,应当以调整证据种类制度、完善电子数据鉴真制度以及构建大数据证据质证机制作为大数据证据审查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5.
6.
7.
文献[1]讨论了服务台可修的多水平优先权排队的排队指标。本文讨论该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利用文献[3]中的随机序,获得了这些可靠性指标的界值。  相似文献   
8.
英美国家的专家证据制度与我国专家证据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家证据是随着科技进步而广泛运用的证据形式。英美法系国家的专家证人制度将专家视为一种特殊证人较有特色。专家证人以鉴定结论或专家意见等多种形式向法庭提供证据 ,强调专家证人的公正性、独立性 ,通过交叉询问进行审查。而我国专家证据仅有鉴定结论一种形式 ,既不科学 ,又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借鉴英美国家的经验与教训 ,建立我国以鉴定结论为主、以专家证言为补充的专家证据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运用 ,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和证明过程中占有日益显著的地位。作为对新生事物的关注 ,我国法学理论界对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种类归属及证据力等问题的研究在近年内也缓慢起步。因此 ,当前有必要从电子证据的收集与提取、资格与归属、认证与证明力各环节出发 ,对电子证据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 ,从而作出新的立法构想与安排 ,以弥补旧有制度的缺陷 ,并适应社会进步和国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制定和完善刑事证据制度对于维护诉讼公正、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和便于司法人员具体实践操作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完善的必要性、刑事证据制度现状和不足以及刑事证据制度完善三个方面来看,要完善我国当前的刑事证据制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宪法为根据,打击与保护并重、公正与效率并重的原则,重新构建刑事证据法典,建立规范的证据规则和设定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