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民族学   3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402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辅教授在经济理论方面提出了市场经济理论、混合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理论和证券市场理论等一系列新观点,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魏紫姚黄——微型作家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微型作家论 ,是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界有代表性的几位作家的点评 ,以揭示他们在 90年代文学格局中的地位 ,以及属于他们自己的风格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侗族以族群的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拥有本民族突出的社会生活价值观。重义轻利、克己利人、热心公益是侗族人最为突出的传统美德。宽容儒雅、趋静求稳、崇尚和谐是侗族最为基本的民族品性。  相似文献   
4.
侗族先民以生产糯稻为主,并利用稻田养鱼鸭,创造了侗族地区“稻鱼鸭共生”的原始有机农业文化经典形式。侗族特有的生存环境和农耕方式,形成了侗族人民食不离酸、喜糯食、喜酒、好鱼、茶饮独特等饮食特点及文化。侗族的原生食品加工方法独特,选料考究,营养价值高,富含各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特别是以鱼类为加工原料的侗族酸食富含人体所需的可溶性钙是新鲜鱼食品的16倍以上,“稻鱼鸭共生”系统成为侗族食材的一个重要来源。稻鱼鸭复合系统保证了侗族传统食品的特殊性及无公害性,只有优质的传统原生态食材才能保证传统民族食品的传统性,保护“稻鱼鸭共生”系统不仅为民族食品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原料的保障,也为侗族传统食品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原料供给基础。  相似文献   
5.
因侗族芦笙习俗而形成的侗族芦笙文化,为侗族民众所喜闻乐见。侗族芦笙文化是一种礼仪文化,不尚武,只追求亲和。和侗族其他文化一样,其精髓就是追求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可以说侗族芦笙文化是最能体现东方文明的文化。对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促进人类团结、和谐、友好相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款词文化超稳定性”的成因直接受侗族家族制度、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环境、语言特殊性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孙秀伟 《兰州学刊》2009,(10):23-28
董仲舒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以天为本”,天人同类相感的“天人感应”的宇宙生成论体系,呈现出与先秦儒家心性形而上学不同的发展脉络,但实质上仍是对先秦形而上学继承及发展后的产物,弥补了先秦儒家形而上学发展过程中对宇宙形而上学论述的缺失,开创性地建构起中国古代形而上学发展过程中首个形而上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文献和田野调查,对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侗族织锦技艺(以下简称通道侗锦)的基本类型与制作工序进行了详细梳理与总结。通道侗锦按颜色可分为素锦和彩锦,按用途可分为日用锦、寿锦、法锦等,根据织造工具不同可分为机织锦和手工编织花带,根据构图方式可分为大花锦和小花锦;侗锦有斜织机和木梳式手工编织两种织造方式,其中斜织机织锦有十三道主要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没有图谱,仅靠织娘口耳相传。通道侗锦是侗族传统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纹样是侗族民间信仰的符号化表征,它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唤醒当地织娘的文化自觉,营造良好的整体文化生态;同时还必须在传统与创新之间不断调试,既实现对技艺及其文化内涵的坚守与保护,同时又能实现创新和传承。   相似文献   
9.
广西三江县梅林乡车寨村是典型的侗族传统村寨,灵魂观是当地侗族人观念世界的核心。复杂的宗教信仰及信仰礼俗蕴藏着侗族人独特的灵魂观。车寨的宗教信仰体系中不仅有草木、山石崇拜等自然崇拜,萨岁、土地公等神灵崇拜,还包含信奉灵魂不灭的祖先崇拜。这些复杂多样的信仰及相关祭祀仪式,镶嵌着当地侗族人的生态伦理观和灵魂观。  相似文献   
10.
董小宛入宫说始于清末之见不确,仅仅一部《红楼梦》就能证明早在乾隆年间即存在董小宛入宫说,而导致此说产生、传播的,则当是对顺治末年吴梅村《清凉山赞佛诗》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