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1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9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72篇
丛书文集   516篇
理论方法论   134篇
综合类   4907篇
社会学   120篇
统计学   4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432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地产权结构是搭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与宪法秩序有效链接的重要桥梁.从农地产权结构变迁的视角看,我国传统土地增值收益的国有化机制实际在很大程度上符合1982年宪法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地租国有原则及地利共享秩序.然而,由于宪法土地条款一开始就被注入了地利分配具有倾向性的思想基因,长此以往便忽视了农民作为整体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另一半宪法秩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进行了"同地同权"、赋权于"民"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其实质是宪法秩序的延续而非替代,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机制仍是征地补偿制度.要实现我国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享,必须回到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一元论的完整地利共享秩序中来,并遵循实质平等的要求,通过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对区片综合地价进行限定、采取倾向于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土地财政"政策、打破城乡户籍二元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案,推动农民全过程参与、共享土地利益.  相似文献   
2.
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将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联系起来思考,可以具体地考察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以农业技术水平作为门槛变量,选取2009—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测定城乡收入差距,以劳动力转移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得出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农业技术水平较低时,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敛效应较小;当农业技术水平越过门槛值达到较高水平后,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几乎增加了一倍.此后,通过替换解释变量泰尔指数为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农业技术水平为农业生产效率重新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其检验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文章将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三个重要变量纳入同一模型框架中,在加深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视角的研究的同时,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户的地权诉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地权稳定、自主经营向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转化。这一变化的内在动力是农户急切希望改变承包地过于细碎化以及改善农业生产经营基本条件。考察我国农地制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基本逻辑就是农户的地权诉求决定农地制度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在当下一些地方的农地制度创新试验和经验中再次得到证明。今后我国农地制度创新必须遵循这一逻辑,根据我国农户地权诉求的变化,实施农户自愿前提下的承包地连片重划,争取国家对承包地重划制度的支持,强化农民集体民主决策制度,地方政府也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从农户意愿角度,以福建省农民的农用承包地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农户承包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到影响农户流转承包地的样本数据,并对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对各个因素的显著性进行检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的职业、农户家庭的人口、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承包地面积和农户流转承包地的租金水平是农户流转承包地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其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承包地面积和租金水平是正向影响,户主的职业和农户家庭的人口是负向影响。根据研究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孤山智圆是北宋天台宗山外派的著名学僧,也是宋代倡导儒佛互融的代表性人物。智圆一生致力于天台三观,同时又“刻心净土”,力求以天台宗圆教的“心性”论统摄净土法门的“唯心净土”,又以“心性”为诸法之体来消解净秽二土之别。智圆不仅是“唯心净土”论者,也是“实在净土”的坚定信仰者,其净土思想具有鲜明的“唯心净土”和“实在净土”两重性。  相似文献   
6.
While migration has been found to enhance welfare across a range of settings, most of the literature focuses on rural‐to‐urban migrant flows. Using a unique dataset from north‐western Tanzania, this article probes an important, yet overlooked, link between land markets and rural‐to‐rural migration. A mixed‐methods approach is used to discern how these two forces are intertwined in village lif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ousehold decisions to migrate are particularly influenced by the ease of market‐based land access in their new communities. This suggests that labour mobility may be facilitate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 well‐functioning land market.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是自汉、唐以来人地关系日益尖锐的结果。文章在分析了当时土地利用方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形成土地集约化经营趋势日趋明显的原因进行了论述 ,并从明清时期的土地利用得出启示 :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WTO框架下我国农业发展进行了讨论,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并对WTO框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政策空间进行分析,指出了在WTO框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政策取向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农业现代化滞后原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现代经济结构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 ,农业较之工业显得缓慢和滞后。这其中固然有中国固有的农业基础薄弱、战争破坏以及世界经济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本文力求抛开这些表面上的因素 ,试从政府决策、市场结构、农业传统文化这三方面对近代中国农业现代化滞后原因加以探求。  相似文献   
10.
试论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产业化尚处在起步阶段 ,但是已经呈现迅猛发展势头。到目前为止 ,很多种农作物已经有了不同改良性状的转基因新品种 ,部分农作物的不同改良性状的转基因新品种已经进入商品化种植 ,并且商品化种植的面积逐年扩大。转基因农作物商品化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广大发展中国家分布面积不大。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产业化跳出了以前农业生产的基本思路 ,通过改造农作物以增强其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来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产业化面临人们对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产业化是否会危害人类和环境的担心、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不完善、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体制落后等问题。需要从强化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和知识宣传、强化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深化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体制改革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