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32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658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在马克思哲学中,自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长期以来遭到误解的概念。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只是把自由放到认识论中论述,忽略了马克思哲学自由观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和本体论(存在论)意蕴,因而也就不能把握住马克思自由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胡塞尔现象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海德格尔哲学中 ,现象学真正由认识论过渡到存在主义本体论 ,其直观方法所包含的经验与先验的矛盾最终被圆满地解决了。与此同时 ,海德格尔一贯地坚持并发展了胡塞尔所创立的关于理性、科学的批判概念和原则 ,将认识批判原理发展、改造为存在批判原理。  相似文献   
3.
赵树勤的新著《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对当代女性文学的历史衍变、主题话语、语言特质、诗学模式、文体风貌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文化诠释和诗学建构 ,体现了建构中国化女性主义诗学体系的学术自觉。  相似文献   
4.
朱熹和谐理念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对传统思想中的和谐理念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是一份值得研究的珍贵的思想遗产。朱熹从自然和谐、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等方面论证了和谐的普遍性;从公平性、公正性、和平性、包容性、多元性、适中性、和睦性等方面论证了和谐的原则和基本精神;从宣传教育、建立纲纪、减轻负担等方面论证了实现和谐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以精神生产为主导性生产方式的消费文明中,由于趣味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和人自身再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本体论问题,因此它不可能被冷漠地置之度外;生活中单个人的“吃萝卜”还是“吃白菜”是无可厚非的,但那个在深层决定着人们“如何吃”的语法结构本身无疑是需要辩论的;如果说在古典美学中审美趣味的本体内涵主要是一种由想象力带来的心灵解放作用,那么在后现代的精神再生产中,由于它特别地利用了“反对象化”与“反主体化”这种纯粹欲望与审美趣味表层结构上的相似性,彻底解构了审美趣味固有的带有解放性质的本体论内涵,并最终直接威胁到人自身精神再生产的现实可能性,因而对它的剖析与批判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埃利亚派哲学是古希腊存在学说的开创者 ,是对当时自然哲学的一个反动。他们关注的不是为感性事物找到它们共同的“始基” ,而是首先给宇宙整体定性 ,“始基”学说作为希腊哲学的核心问题被扬弃了 ,下降为一个次要的问题。希腊哲学在埃利亚派这里首次跃升到了一个思辨的反思层次 ,一个单凭理性进行抽象概念的论证推理的层次。这种反思使人类理性首次在自然对象上受到了一种“之后”的训练 ,为后来的形而上学做了某种准备  相似文献   
7.
《墙上的斑点》是世界意识流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是一篇由一个“重要的瞬间”构筑而成的小说,通篇铺陈的是“我”在斑点的触发下细密的感触和绵延的意识,透射出作者幽雅而深邃的哲思,小说凸显了伍尔夫创作的现代理念,是文学走向人类本体的艺术探索。《墙上的斑点》是意识的流,是生命的真,是人类的心曲。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里“本”的含义有各种不同的解读,应当加以辨析。本文认为,“以人为本”里“本”的含义,首先具有本体论的含义,即人的社会物质劳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本体;其次具有价值论的含义,即在价值体系结构里以人的价值为本,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相比较居于第一位,是最高的最重要的根本性的价值;再次,具有认识论的含义,即人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当代认识论的根本对象和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9.
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尽管无意识去进行理解方法论的建设,理论却包含着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其批判继承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诠释学的现象学方法和胡塞尔的经验视域、主体间性等观点,从而提供了诠释文本一些操作性原则之提示。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的儒家经典诠释方法论,就是读者运用自己的“良知”,去与经典文本意义中体现出来的圣人的“良知”相交融。从了解经典文本的符号意义,进而了解经典文本意义中的“理”,最终达到对于圣人“良知”的体悟,实现自己的“良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