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问询函是证券交易所常用的信息披露监管措施和工具,问询函公告后,被问询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反应值得研究.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15年问询监管事件为样本,通过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研究了问询监管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表明:问询监管对被问询公司总体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有显著影响,在问询公告前,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在问询公告后,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显著为正.而每天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在问询公告前为负且不显著,在问询公告之后显著为正.因而,证券交易所应严格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优化问询监管流程,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以实现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6-2008年的138个大股东大宗增、减持公告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大股东大宗交易行为能缓解金融危机下投资者羊群行为和过度反应,改善系统性和结构性市场定价效率;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制衡度较高公司的控股股东倾向于增持,说明控制权竞争现象逐渐显现,这有益于外部治理机制改善;外部大股东没有起到被国外实证结果验证的惩罚低效管理的作用.应对大股东,尤其是外部大股东交易行为加强监管,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事件研究的方法,探析2001-2005年间控制权转移事件发生前后的市场反应及非正常报酬率的变化特征,据此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程度进行界定,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公告(首次公告)引起了市场的积极反应;市场对于公告存在过度反应,表现为公告日后股价的回调,这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并未达到半强式有效;深市和沪市两个市场信息泄露和传递的时间不同;两个市场公告效应的数值都很小,公告前信息泄露明显,累积超额收益的70%以上都是内幕交易或模仿内幕交易的跟风操作带来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事件分析的方法,选取超额收益率(AR)和累积超额收益率(CAR)两个指标,对上市公司关于MBO信息披露前后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信息优势、波动风险与大股东的选择性减持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流通股解禁和减持问题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以截至2008年2月 29日的减持数据为基础,对大股东减持的各种动因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大股东凭借对公司估值和业绩前景的优势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减持,高估值且业绩前景差的公司更可能成为减持的对象;与国外不同的是,A股市场的高波动风险是推动大股东减持的另一重要动因。进一步区分减持力度发现,估值与业绩前景动因对强度减持更具解释力,而高波动风险是引发轻度减持的主要动因。从大股东层级来看,控股股东的减持传达了估值偏高、业绩前景不佳的更明确信号。上述发现对投资者决策和监管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强制内部人在交易股票后及时披露交易信息,是监管层抑制内部人获利能力的重要举措。利用大样本的高管交易数据考察及时披露政策执行情况的实证研究显示,15%的交易出现了延迟披露,鲜有受到惩罚,披露管制的执行较为宽松。内部人选择延迟披露存在机会主义的“猫腻”。在延迟披露的交易中,连续性交易、违规交易的问题更严重,交易对未来股价走势的预测性更强,即内幕性交易的概率更大。这说明在现有披露管制宽松、内幕交易管制较严格的不均衡监管环境下,内部人策略性地利用披露违规(即延迟披露)来降低内幕性交易的暴露风险、增大内幕性交易的实施收益。从市场对交易披露公告的反应来看,延迟披露行为确实对价格发现产生了负面影响。上述发现凸显了监管层强化交易披露管制执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基于市场氛围对大小非减持的市场反应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测度。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行为的确产生了短期的市场财富效应。大股东减持幅度与短期市场财富效应负相关,在股市上涨的市场环境中表现更为显著。公司投资价值与短期市场财富效应显著相关,但影响方向并不一致,投资者表现出偏好逆转现象,说明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因素是复杂的,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理性有限。   相似文献   

8.
对于现有的投资者情绪研究多数研究者只关注市场情绪层面,对投资者情绪的描述还不够详尽.文章通过对De Long et a1.(1990)的噪音交易者模型的修正,构建市场和行业投资者情绪两个层面的指标,进而研究两者对股票收益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市场情绪对同期行业超额收益有普遍的正向影响,市场情绪条件期望波动率与超额收益负相关,行业情绪对个股超额收益的预测能力有独特的优势.这些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国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非流通股不能自由流通的根本性问题,伴随而来的是股改限售股减持的流动性冲击对于市场波动率影响的问题。构建lshock-GARCH模型,实证检验股改限售流通股大额减持公告信息对市场波动率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内深圳股票市场上牛市阶段的市场总体波动水平大于熊市阶段的总体波动水平,但由限售股减持公告信息造成的市场收益波动率的变动在熊市阶段却明显大于牛市阶段。  相似文献   

10.
以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年报为研究对象,从投资者异质解释的视角对上市公司盈余公告披露期间的股价反应进行研究。发现公告日前后股票的超额收益与投资者对盈余信息的异质解释正相关,其原因是异质解释会使投资者之间产生意见分歧。在市场存在卖空限制的条件下,股价会因为体现乐观性偏差而被高估,高估的幅度与投资者对盈余信息的异质解释正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投资者对好消息的异质解释引起的股价高估程度强于坏消息。  相似文献   

11.
放松卖空管制后,投资者可通过挖掘公司“坏消息”在资本市场投资获利,在允许被卖空情境中,公司内部股东和管理层面临股价下行压力增大,会积极采取行动以规避被卖空的风险。借助中国证券市场2010年开始逐步放松卖空管制的准自然实验,以2007—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卖空压力对企业债券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放松卖空管制与企业债券期限显著负相关,特别是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和管理层市场压力更大时。进一步分析发现,放松卖空管制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显著负相关,表明放松卖空管制会促使企业缩短发行债券的期限。研究结果显示,面对放松卖空管制引起的股价下行压力,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为了规避被卖空风险,会积极选择缩短发行债券期限以传递信号,证实了卖空机制对改善市场信息环境的积极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卖空机制制度建设和监管,推动企业调整行为决策,降低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12.
投资者针对股东大会的各项议案进行表决投票,是股东权利保护的重要机制,也是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方式。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投票数据,可证实投票议案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利益相关性是投资者参与投票的重要动因。投资者参与投票建立在投票信息被市场关注的基础上,利益相关性不会影响市场关注度较低的议案。进一步地,按照投票前股票异常收益率区分“好议案”与“坏议案”,“坏议案”弃权率仅受市场关注度影响,而利益相关性与“好议案”的弃权率显著负相关,表明投资者面对“坏议案”的投票信息会选择“用脚投票”方式卖出股份,以降低预期损失,而积极参与“好议案”投票。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事件研究法,本文实证分析了家族企业在信息泄露和内幕交易可能性等方面与非家族控股类企业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对于利好消息,家族控股类企业在信息公告之前30个窗口期内的累计异常收益率显著高于非家族控股类企业(约高出1.5%),说明家族企业存在着更为明显的信息泄露问题,其发生内幕交易的可能性较非家族控股类企业更为明显;而对于利空消息,两类股权组织结构不同的企业间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考察第一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区间效应,检验了第一大股东持股处于不同区间时其持股比例与投资者评价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处于"支持区间"时,投资者的评价趋向于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正相关,而第一大股东持股处于"掏空区间"时,投资者(不包括债权投资者)的评价趋向于与第一大股东持股负相关。这表明中国投资者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大股东支持和掏空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的内部人交易行为会对股票流动性产生怎样的影响?由于历史原因,针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研究了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期间1 386只股票内部人交易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虽然跟随内部人进行交易并不能获得超额收益,但内部人交易行为并没有显著降低股票的流动性。这和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很不相同,根据分析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上外部中小投资者热衷于跟风炒做的行为造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稳定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路、减少存货.企业间相互提供商业信用的情况与日俱增。主要探讨了企业如何对应收账款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加速应收账款回笼,减少坏账,确保企业经营利润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以A股市场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年报为样本,从投资者意见分歧的角度解释年报披露期间的股价反应,发现与意见分歧程度较低的股票相比,意见分歧程度较高的股票在年报披露期间获得显著的低收益,投资者意见分歧与年报披露期间的股票收益负相关,说明年报披露会降低投资者之间的意见分歧,导致公告前因卖空限制和意见分歧而被高估的股价在年报披露期间向其基础价值回归,这一结果符合意见分歧资产定价理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10年3月-2015年12月的数据,检验了分析师评级调整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股票的异常买空、卖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分析师上调评级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的异常买空不相关,但分析师下调评级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的异常卖空显著负相关,表明买空一方的信息总体上并非源自于分析师的知情交易,但卖空一方的信息明显包含分析师的知情交易;此外,随着卖空交易量或券商规模的加大,分析师下调评级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的异常卖空呈更加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券商声誉机制在约束分析师"泄密"行为方面并未发挥有效作用.研究结论为资本市场加强对券商、分析师及投资者的有效监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2年至2004年间我国深沪两市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离任事件的财富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从样本整体来说,独立董事离任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公司股东带来显著的财富减少;(2)剔除任职时间超过5年的独立董事离任样本的影响后,公司股东的财富在离任公告后会显著地减少;(3)独立董事主动离任(辞职)会使股东财富显著地减少,而独立董事被动离任(被更换)则对股东财富没有显著影响;(4)原因不明的独立董事辞职,会令公司股东的财富显著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