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爱尔兰诗人托马斯·摩尔的诗作《夏日最后一朵玫瑰》,堪称西方的“葬花词”。这首优雅感伤的民谣由于其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颇受国人喜爱。但译诗之难,众所周知。细究吕志鲁先生的译诗,从具体而微的角度探讨诗歌翻译的方法。忠实是诗歌翻译的根本原则,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外在的忠实:形式上的因袭,意即无韵或押韵的长短句;二是内在的忠实:理解无误,用字准确,意境相同。在不可能绝对忠实的情况下,根据尽量近似的原则,以诗译诗不失为诗歌翻译的良方。  相似文献   

2.
尽善尽美——诗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诗歌翻译对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四大挑战,分别为:“隐”之琢磨不透;“玄”之表意不清;“想”之不合逻辑;“巧”之难以比拟。鉴于此,在诗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应把握四大原则:“感受音形美”;“揣摩立意美”;“体会境界美”;“重现综合美”。把“尽善尽美”作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出发点,译者主体性实现的归宿点,以“综合美”的实现,来平衡诸“美”间的冲突,有助于译诗者主体性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3.
熊辉 《兰州学刊》2009,(2):102-104
对五四新文化语境中的翻译诗歌展开讨论是译介学关注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创造社创办的刊物为依托。以分析创造社译诗热潮兴起的原因为切入点,从翻译数量和国别、诗歌形式、译诗的“普罗”文学色彩和译者队伍以及译诗思想等方面论述了创造社译诗的特征,并由此突出了译诗与新诗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所”字语法研究吴正中,李清(二)指示代词Ⅰ.近指指示代词──此、这、这种、这个1.所以(1)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孙腹兵法·威王问》译文:出谋划策,(出其不意地突然袭击),用这种方法使敌人无法防备。)(2)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  相似文献   

5.
作者与译者身份重合这一特征使得自译成为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本文试通过分析穆旦诗歌自译作品,探讨自译现象对普通译者的借鉴作用。将穆旦诗歌自译作品与其他个别译者的译文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穆旦自译的诗歌较原文虽然也有改动之处,但基本较为忠实,有时其他译者的译文比穆旦的翻译还要自由。从穆旦的自译作品可以获得的启示是:第一,翻译与创作并非对立;第二,文学翻译必须传递原作的精神内涵;第三,分析研究自译作品有助于译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原文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尤金·奈达的“等效原则”为理论切入点,结合《美国诗歌研究》中的翻译实例,对翻译原则进行研习,认为忠实对等是翻译诗歌时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译者应该在此原则的基础上对原文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进而使原诗和译诗在理解和文化迁移方面均达到对等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7.
同是以“我”为主人公的抒情诗,实际上又有作者自言、代言之分,其甄别结果,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对诗的把握。《诗经·国风》中有一批语涉男女的抒情诗作,汉代《毛诗序》全以代言视之,进而以为是“刺淫”之作;宋代朱熹《诗集传》又全以自言解之,进而以为是“淫奔”之作,由此生出《诗》学史上汉、宋之争的一大公案。其实,这乃是他们对《风》诗本身所具有的自言、代言双重层面不同理解的结果。而这种不同理解,特别是由此引发的“刺诗”“淫诗”说的对峙,则是由他们作为接受主体“先在”因素、条件的差异性所制约的。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 新改变 邓祝仁(1.1)创新工作 邓祝仁(2.1)为青年服务 邓祝仁(3.1)期刊的魅力 邓祝仁(4.3)养吾学韵 邓祝仁(5.1)融入世界 邓祝仁(6.3)名家语丝尊重历史 金春明(1.封二)读史明理 以史为鉴 虞和平(2.封二)研究欧洲的意义 张健雄(3.封二)学韵 袁鼎生(5.封二)政法·社会论统一地科学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金春明(1.5)毛泽东思想是丰富的理论宝库 ——金春明被授访谈录 金春明 卞 谦(1.9)认清形势 发挥优势 稳定局势 ——学习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讲话的体会 …  相似文献   

9.
黄粉保 《云梦学刊》2015,(3):146-149
一部好的译作要能成功再现原作中的人物个性。罗慕士的Three Kingdoms是公认的《三国演义》佳译。其成功的重要方面是译者能准确地解读原著,把握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微妙信息,充分发挥其英语母语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在遣词造句方面精雕细琢,运用灵活的修辞手法,加上娴熟的翻译策略与技巧,很好地再现了原著人物的个性,译出了他们的口吻与神态。  相似文献   

10.
刘精盛 《船山学刊》2001,(1):112-113
杨柳桥的《庄子译诂》大都注释精确,翻译准确,但也有几处注释、译文还有商榷的余地。下面我想就《译诂》的四处翻译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关于《逍遥游》“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也”(1) 《译诂》对这句话的翻译是:“可见尘埃、秕糠这些东西,也都要给尧、舜划定8行动的规范来”(2)。 按:窃以为译文有悖于庄子的原意。译者可能认为直译不叮思议,读者不得其解,故增字成义,然而增字成义为训诂家之大忌也。秕糠乃微不足道之物,尧、舜自古以来称圣人,可是,庄子认为尧、舜犹为俗物所累,犹有所待,故不足道也。“孰肯…  相似文献   

11.
近代诗歌与先前时代诗歌相比,纪实性更加明显。诗人“诗史”意识普遍增强,诗作更具有“诗史”品格。诗歌叙事越来越切实细致,篇制不断膨胀扩大。得益于近代传媒业和和通讯业,近代诗歌对事件的纪录更加客观、全面、快速。  相似文献   

12.
郭军 《云梦学刊》2012,33(2):96-102
当代中国诗歌的拐点正在到来,主要表现为:精英写作与草根写作的结合、新旧诗体篱笆的拆除,从历史深处承接传统,与现实对话书写心灵。但是,诗歌命运没有终结,惟有整合力量,方能重建诗歌与读者间的内在联系,令诗歌在网络全球化时代得以复兴。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的诗论力图融合中西,但其立足点在西方诗论,其侧重点在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朱光潜的诗论科学地揭示了诗的本质特征和中国传统诗的独特内涵,同时又总结了新诗的经验,为新诗"非诗化"倾向的克服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新诗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扬 《云梦学刊》2014,(3):153-156
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广告文案设计者在广告语创意时往往借用诗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甚至也不排除一定意义上的诗歌精神的渗透,但它还不是真正的诗歌创作,广告语存在着伪诗歌化特征.广告语的伪诗歌化特征具体体现在伪情感、伪意境、伪节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朝鲜王朝是朝鲜历史上诗歌理论发展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的许筠诗歌批评涉及到了唐、宋、明诗以及朝鲜历代诗歌。他以唐诗性情本质作为诗歌批评的标准,崇尚唐诗,轻视宋诗,肯定明诗。在对朝鲜历代诗歌的批评上,体现了他的民主、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6.
郭军 《云梦学刊》2013,34(1):83-91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消费时代,诗歌的生存空间正日益逼仄。回溯中国诗歌数千年来的变迁与发展,反思新诗探索的成功与代价,追问诗歌在消费时代被边缘化的因由,由此探究中国诗歌的命运走向———如何在沉寂之后重新回到中国文化的舞台中央?无论夸大新诗,还是独赞古诗,都未免过于片面武断;复兴汉诗,必须从中国诗歌的传统中汲取资源和力量。  相似文献   

17.
汉诗的东渐与流变——日本汉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汉诗是中国诗歌东渐日本的文化结晶,是汉诗最大的海外支脉。在共同的文字基础上,随着对汉诗的不断受容与扬弃,日本汉诗逐渐将域外文化与自身的民族性相融合,走向了自己的审美情趣与文学传统,同时在语言文字、内容题材、汉诗训读方面创新求变,最终完成了汉诗的本土化嬗变,使日本汉诗获得了不同于中国诗歌的异质特性,成为源于汉诗而又异于汉诗的日本的汉诗。  相似文献   

18.
孔子诗学是以诗教有核心的,在孔子诗教中体现了诗性意识。汉儒以“经”解诗,诗性之汩落了。  相似文献   

19.
吴井泉 《北方论丛》2008,1(1):38-43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诗学涌现出一股新诗现代化潮流,其中九叶诗派诗学理论家袁可嘉和唐湜是这一潮流的领军人物。新诗现代化的核心是建构中国现代理想的诗歌图式,其建构的路径是文化融合:即原欲型文化与理性型文化的融合,以此创造出生态更加自觉平衡的或以原欲型文化为主的含有理性型文化的现代化的诗;或以理性型文化为主的融有原欲型文化的现代化的诗。这两种诗歌的文化形态应该代表中国新诗的现代化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诗界和学界,有关朦胧诗的叙述始终存在各种矛盾,也引发了众多争议。近年来,随着朦胧诗考古和细节化的深度展开,学界已开始重视过去30年来以诗歌运动为主潮的自由精神文化的历史检视。而中观研究被运用到朦胧诗派的考察,提示研究者须深入到诗人群体的内部,把握诗派流变的脉络,进而探悉其文学生命的集结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