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孙中山早年游学欧美,于中学亦颇有心得,从而形成独特的文明观。孙中山的进化思想体系并不是单线的,而是多线循环并进的。这是他文明观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他对物质文明和心性(精神)文明的区分。这种文明的二分法往往与东方和西方的对立联系在一起。近百年来,中国不仅在物质文明方面远远落后于欧洲,而且现实道德水准、政治情形也落后于欧美文明国家。孙中山将中国文明不进步的原因归结于“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学说的错误,为了再造中华文明,就必须打破这一成说,建立“知难行易”说。“知难行易”是孙中山再造中华文明的总方针,在具体方法上,则不外乎恢复旧有的中华文明传统和吸取先进的西洋文明的长处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对人类的道德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格外注重传统、延续传统的民族来说,道德文明是需要进一步挖掘的本土资源;西方法律文明对发展中国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已被历史实践所证实,对于将法治奉为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中国来讲,西方法律文明无疑是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资源。将中国传统的道德文明与西方法律文明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结构模式中有机结合,这是我国21世纪德育教育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民生生态观,是他在深入考察中华传统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生态意识因素和借鉴西方生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民生性是贯穿孙中山的民生生态观的一根主线.孙中山的民生生态观具有二重性,既包含了许多积极可贵的因素,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深挖其正确内核,剖析其不足,对当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是20世纪中国社会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孙中山和梁漱溟本着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出发点对民生问题进行了自己的阐发和论述,形成了各自系统的民生思想.本文从思想产生由来和具体内容分析入手,对他们如何看待资本问题、土地分配问题、阶级问题以及发展工农业问题等方面的民生思想进行了比较.对民生问题不同的思考,导致孙中山毫不犹豫地把发展工商业作为"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认为真正的民生主义既要发展大工业,又要预防和避开资本主义,而梁漱溟则选择了从农村立足,优先发展农业,走合作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关乎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政权兴衰治乱。近代中国在反动势力统治下,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孙中山认为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腐朽的封建专制社会制度是国家衰弱、人民困苦的内在原因,土地、资本的垄断剥削是劳动群众民生凋敝、生活困苦的重要原因,技术落后、实业不发达是民生难以改善的瓶颈制约因素。解决近代中国的民生问题、为众生谋幸福,必须实现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必须实行平均地权、土地国有、耕者有其田;必须通过实施门户开放主义、大胆借鉴西方文明成果来发达国家实业而又节制资本、防止大地主大资本家垄断社会财富、压制人民群众从而引发劳资间的社会冲突。其思想给当前我国的民生建设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明是实践的事情,不同的文明观塑造着不同的世界秩序。近代以来的世界秩序深受西方文明观尤其是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影响。立足于新时代,跳出西方文明观"一元、等级、冲突"的文野拘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站在人类数千年文明发展史与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交融互补的制高点上,提出了新时代文明观:揭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等本质特征,指出不同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的共处之道,提出"文明超越"主张,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判断,有力驳斥西方的"历史终结论"和"文明冲突论",集中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刻思考。新时代文明观,不仅在思想上引领了世界秩序的变革,而且在实践上为重塑世界秩序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民生政治语境近年来越来越凸显,促使人们挖掘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科学因子,但由于对孙中山民生思想与民生政治语境生成的联系性、差异性研究的缺失并未全貌彰显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科学价值,因此,进一步探索孙中山民生思想在民生政治语境中的当代审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西方文明话语霸权的背景下,辜鸿铭以道德与文明的关系为逻辑起点,提出文明的本质为“道德标准”的观点。在中西文明比较视域中,辜鸿铭认为西方现代文明缺乏一个高尚的道德根基,在19世纪商业主义的侵蚀下,西方自由主义文明已蜕化成一种“物质实利主义文明”;而儒家文明以“道德责任感”为道德根基,将道义置于利益之上,是一个有着合理道德根基的成熟的文明。辜鸿铭对儒家文明道德本质及其现代价值的阐发,对我们今天反思儒家道德文明的价值深具启发意义,但其文明观体现出道德本位主义倾向,是一种重德轻力、重义轻利、重精神轻物质的有失偏颇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9.
民生思想是孙中山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思想背景.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出了"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提出了"节制私人资本"和"发达国家资本";提出了"实业救国之道";强调教育是立国之本.对孙中山的民生思想进行探讨,挖掘其中的合理、有益的成分,对目前我国的民生建设实践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联系楚文化的伦理精神来看,可以分两方面采思考湖北的道德文明建设问题:其一,如何针对楚文化的特点,恰当处理湖北的道德文明建设与全国的公民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其二,如何利用楚文化的精神资源,向世人展示湖北的道德风貌.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基于对楚文化特点的理解,先考虑湖北自身的道德文化传统与中国乃至世界的道德文化之间的相容性,然后思考在相容的基础上如何发挥湖北独特的道德风貌.  相似文献   

11.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创立的中国第一个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其形成与发展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相关。其中,马克思唯物史观对孙中山民生主义影响较大:孙中山民生史观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具有唯物主义色彩;民生主义的四大纲领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孙中山师马克思唯物论之意,倾及中国国情,在不少方面创造性地阐发了马克思唯物论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民生思想。民生是"现实的个人"、"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他们的活动"三个要素的统一。民生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贯穿主线是人的实践,目标旨归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理想民生的基本道路是:占有生产力总和,建立合理的生产关系,从事真正自由的劳动。全面准确地探究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论墨子“兴利除害”的民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民生思想的核心是"为万民兴利除害",他力图匡正社会积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墨子的十大政治主张中,"兼爱"、"尚贤"、"尚同"等主张属于为民兴利,而"非攻"、"非命"、"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属于为民除害。墨子的民生思想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改善民生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现阶段,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改善民生不仅必要,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改善民生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秩序的稳定;有利于保障个人的人权。  相似文献   

15.
万义广 《南都学坛》2009,29(6):12-19
汉代皇帝诏书中有很多是关注民生问题的,按内容可分为若干类,根据不同时期某类诏书数量的多寡,可推知不同时期诏书关注民生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大致而言西汉前期皇帝比较关注农业和刑罚吏治问题,后期赦诏和求言选贤诏较多;东汉诏书较多关注刑罚吏治问题,东汉中后期赈济灾贫的诏书较多。皇帝诏书发挥的作用,取决于诏书本身的内容,更取决于官吏对诏书的贯彻执行。影响皇帝发布关注民生诏书的思想背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神佑有德者的观念、对上古帝王德治境界描述的信仰、对阴阳灾异学说的信仰。  相似文献   

16.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对民生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生的基本内涵、改善民生的重要性、民生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民生思想、现代民生思想的理论来源、寻求民生问题的解决途径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进行回溯和总结,由此感受到民生思想是以民为本执政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7.
围绕着对相关民生评价指标的讨论,就评估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建设民生型政府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并结合对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在总结概括的基础上,揭示了要确立民生型政府执政理念,就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合理有效的社会机制和解决民生具体问题,以及提供相应的制度性保障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张 “精准脱贫”的扶贫方略改善农村基本生存型民生,通过创新土地经营制度和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建构农村发展型民生,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来推进农村普惠型民生,布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村民生的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对农村民生的理论创新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着新时代我国农村社会建设的基本思路。这成为全党在新时代开展“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我国农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新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改善和保障民生需要民生理论的指导。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民生的思想资源,阐述其当代价值,概括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并总结其成功经验和演进脉络,将促进中国特色民生理论的发展。综述这些方面的研究,检视研究的空白和不足,发现未来研究的生长点和创新点,引导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20.
民生发展时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发展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根本目标,是发展的高级形态,进入民生发展时代标志着一个国家开始进入现代化的成熟阶段。中国现代化进程经历了30年的制度转型和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两个30年,中国需要将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推进到民生发展时代。中国的民生发展时代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包括丰富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