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无名的裘德》中女主人公淑的悲剧性毁灭的根本原因,前人研究中较少提及。本文就淑这一叛逆者形象作详细分析,以挖掘其毁灭的根源。本文探究了淑个性解放形成的时代背景;追求个性自由,爱情婚姻幸福的果敢行为和它积极的社会意义;分析了淑最终自我毁灭的客观原因和主观根源。对于淑这位为个性解放拼命奋斗过的女性悲剧一生,哈代给予深深的同情,同时又批判了不公正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宗教  相似文献   

2.
作为在世界文坛上享有极大声誉的著名作家,歌德一生塑造了众多的文学人物形象,而少年维特和老学者浮士德无疑是这众多人物中最引人注目的.他们追求个性的解放,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追求真、善、美的社会理想.然而,面对人生的不如意,维特在绝望中自杀,浮士德却选择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出现反映了歌德的矛盾人生:既渴望寻求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又对残酷的现实表示妥协与无奈.  相似文献   

3.
人的解放,指的主要是劳动解放以及社会解放。人之所以要获得“解放”,源于高扬主体自身超越秉性的内在要求,跨越当代社会发展卡夫丁峡谷的现实需要以及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的客观要求。发展和完善人的劳动能力、自由个性以及社会关系,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是马克思和他的伙伴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发现、发展并不断完善中才逐渐形成的。人的解放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人成为"真正的人",也就是要摆脱外在事物对我们的奴役,在做事情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实现自身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将这一价值理想奠基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现实基础上,探讨人的解放的实现条件,寻找人的解放的现实道路。在我们当代中国,新视野下人的解放就表现在追求中国梦的实现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从单纯的个性解放到把个人斗争融入阶级斗争 ,在社会革命成功以后 ,丁玲仍执着关注妇女生活。我们可以把丁玲的探索范围分为三个阶段 :个性解放时期 ,社会革命时期和革命后。从三类女性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妇女解放道路中的女性性格和命运的共同点 :不满于现实、敢于反抗、伴随着挣扎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人的解放不仅是一种思想运动和价值追求,而且是一种现实的历史性社会运动。现实的个人的生存和自由发展是每一个时代都关注的理论焦点和尚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历史生成的方式分析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的自由与解放状况。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设定,基于“现实的个人”的自主活动对生产交往形式交织而成的社会结构的参与和渗透,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自然共同体阶段“现实的个人”对共同体的依附与从属,剖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虚幻共同体内部“现实的个人”与共同体的对立与分裂,进而对未来真正共同体中“现实的个人”与共同体实现真正的统一进行设想构建,以此解开人类历史发展之谜。  相似文献   

7.
黄庐隐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和塑造悲剧女性群体形象的代表 ,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大大的一笔。本文较具体地论述并指出庐隐小说集中反映了当时的一代知识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和个体人生价值的过程中 ,徘徊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苦闷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庄子思想追求精神超脱、生命自由.它审视现实社会,探索宇宙根源,其超脱思想开了中国个性解放先河,促成文人个性化和文学作品的丰富性,使中国文人不断反省并超越自我;其"观于天地、回归自然"的思想影响到古代诗歌、绘画及书法各方面,从而使中国文学艺术呈现一种特有的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9.
独立人格: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个人解放的历史。从现实看,中国现代化进程必然与人的个性的独立和发展相一致。现代化的核心标志是人的现代化,个人的解放和人格独立是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所以,独立人格的最终确立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10.
英、汉姓名的社会心理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汉民族的姓名复杂多样,反映了两个民族独特的社会心理现象。英、汉姓名在形式和意义取向上都不尽相同,英语民族①追求个性解放,有着强烈的平等意识与竞争意识,具有外倾性特点,笃信宗教;而汉民族追求共性,等级观念强,性格上趋于内敛,崇尚儒学思想,具有平和的处世态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发达工业社会技术统治对人单面化的束缚,需要艺术自由创造的审美政治来通达人个性和感性的解放。审美政治超越当下政体消极自由原则的单一性而具有个性解放的更高追求,即在人自由保证的前提下追求人的形而上学、美及感性丰富性。审美政治的成立需要哲学理论的支撑。哲学爱智慧的本意,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美的行为目的,休谟的感性幸福,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对我艺术故我能的启示,康德的先天原则对人内在尺度的间接证明,席勒的审美解放的思想,黑格尔辩证思想同人的生成完满性的关系,穆勒对个性自由的强调,马克思的感性解放思想,尼采的艺术对生活的统摄,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马尔库塞的审美之维等构成了审美政治成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女性文本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离家出走"者。面对苦难和冷漠的生存环境,他们断然逃亡了;逃亡是一种自救,期盼改善生活,然而逃亡也充满了无奈,没有人能全新地"重建"。这种逃亡者,与以前文学中追求个性解放和社会解放的逃亡者不同,他们更真实地揭示了潜在的社会心理;如此写作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文学的本体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精神的特点和重点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特殊的农耕文明社会中表现为泛伦理政治和泛道德主义色彩,但其以人为本,关注现实人生,高扬人的主体价值,注重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完善,重视责任感和使命感,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等思想,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西方哲学中的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突出个性解放与自由,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强调了知识与德行的重要作用,对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的未来社会理想,它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平等社会、以人的自由个性为宗旨的自由社会和国家职权复归社会的超政治社会。对于如何通向“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提出了劳动解放和时间解放的双重解放方案。这种方案超越了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未来社会实现方案,揭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现实的社会变革与运动的本质。“自由人联合体”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是世界左翼力量开展社会运动的精神旗帜和进行理论创新的不竭动力,尤其是中国对“自由人联合体”的赓续发展为世界共建美好社会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两种小说真实的倾向──新写实小说与新潮小说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小说的真实性仅仅在于对现实真实的反映这种观念提出质疑,并由此肯定新潮小说尝试在文本中建立虚构真实的努力,指出新潮小说由于追求文本真实而故意破坏小说与现实真实的关系。同时,赞成新写实小说为反映现实真实所进行的探求,但批评它过于偏重社会文献真实而排斥叙述和虚构的真实。并认为这种小说真实的纯正性是令人怀疑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批判性继承了启蒙思想的人类解放主题,确立了以人民幸福和现实自由为内容的社会价值目标。马克思通过对现实历史的分析,重新审视了启蒙思想所倡导的自由价值观和国家理性,揭示了启蒙价值观的阶级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中,阐释了由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的历史进程,为基于唯物史观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7.
在追求个性解放的道路上,易卜生借娜拉由满足到反叛,再到出走的人生轨迹,提出了妇女争取解放的"独立宣言",但是娜拉出走后的归宿却是盲目的;鲁迅借子君由反叛到出走,再到无助,最后又回到旧家庭的经历,辩证地宣告了个性解放的失败,同时也深刻地暗示出社会的根本改革才是妇女解放的真正道路.  相似文献   

18.
悍妇薛素姐任性率情地张扬了女性个体人格的自然欲望和天然本性,触犯了文化专制下的禁欲伦理和贞节道德,对伦理社会的人性禁锢、等级压迫形成破坏性威胁。作者西周生自觉的教化意图,阴差阳错地促成了薛素姐自觉的个性追求;而作者思想与历史文化的局限,又注定了薛素姐人格个性的先天不足和半路夭折。薛素姐个性的双重价值悖论表明,《醒世姻缘传》对明清叙事文学的个性解放主题,具有独到而值得肯定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尽管茅盾一再把《野蔷薇》的主题往革命的方向指引,但对女性个性解放的追求与命运的表现,对旧社会、旧礼教的批判,却使《野蔷薇》在主题上与五四时期关注女性解放的小说一脉相承。对个性解放思想在改变女性命运方面的能力与成效的质疑,对男权思想和社会旧势力的批判以及对革命的揶揄和讽刺,既显示了《野蔷薇》对革命文学潮流的背离,也展现了茅盾这些小说在探索与反思女性解放问题方面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嗣昌的旅游文学产生于明代中期以后追求个性解放和旅游形成热潮的社会氛围中。他同公安派和竞陵派代表人物都有很深的交往,但文学思想还是接受了公安派尤其是袁中道反对模拟、崇尚真实自然的影响;创作方面则兼采两家之长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家乡先贤和父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