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范式变迁的判断标准有两个:一是基本理论的重建,二是方法与应用的改变,其中,前者更为主要。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共行政学范式变迁的观点分歧较大,既是因为他们对范式及范式变迁标准的理解不同,也源于公共行政学本身的复杂性。根据范式变迁的标准,公共行政学研究有三种基本的范式,即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治理。对公共行政学范式变迁的研究对于更好地理解公共行政学的历史发展乃至政府管理实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从19世纪末到如今,公共行政学在一个多的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此,有学者称之为范式的转型。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公共行政学还没有从根本上超出管理行政的范式。在我们看来,就公共行政学本身来讲,它的确还没有出现范式的根本转型。然而,同传统的行政观念或思想相比,它已是对传统行政观念或思想的一种根本转型。目前,全球行政改革运动的深入、持续发展表明,公共行政学范式的真正转型已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范式"是基于共同的学科信仰、一定的理论框架和具体的研究方法而形成的科学共同体。通过对"范式"探源与变迁标准的梳理,可以得出"范式"变迁标准有两个:一是基本理论内核的重建,二是方法论与应用模式的创新。这些评判标准为科学划分公共行政学范式提供了基本依据。依据基本理论重建和实践应用作为综合评析维度,公共行政学范式主要有:传统公共行政范式、新公共管理范式、新公共服务范式和公共治理范式。这对于理解和把握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脉络甚至是政府管理实践应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公共行政伦理精神的实现需要一种理性规约.公共行政范式的转换所隐含的是一种理性范式的选择,并主要表现为价值—工具;事实—价值;工具—事实的二维螺旋式发展,且重心往往偏向于一端.然而,公共行政的精神需要价值—事实—工具三种理性的融合来实现,任何的偏颇都会使公共行政研究与实践的合法性遭受质疑.只有将价值—工具—事实相融合的三维理性范式,才能使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避免理想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片面性,走出盲动、空想、自负的迷局.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的范式转换与价值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威尔逊—韦伯范式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的转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机,从而引发了重塑公共行政的运动。治理主义民主行政范式在吸收政治民主和社会自治思想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公共行政的基本框架,是对传统范式的改进和补充。在公共行政范式转换的过程中,隐含在公共行政传统范式中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相应的消解与嬗变,从善政逐渐转向善治。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范式的概念作了界定,将范式区分为自然科学领域的范式和社会科学领域的范式。文章主要从社会科学领域的范式角度出发,分析公共行政范式的继承与创新,阐释公共行政范式的演变与竞存:印从民主宪政到管理效率,再由管理效率向民主宪政回归,在向民主宪政回归的基础上再到政治、管理和法律途径的多元视角。  相似文献   

7.
陈振明在《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1期撰文,考察了西方政府管理研究领域(行政学)在其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三次“范式”转换,即从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再到(新)公共管理学的三次重大突破,具体评述了每种研究“范式”形成的背景、内容和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劣。作者力求表明,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范围、主题、方法和理论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现实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尤其是管理的范围、内容和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当代国内外变化着的公共管理的现实尤其是转轨时期我国…  相似文献   

8.
公共行政学自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来,其研究范式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传统公共行政范式,新公共行政范式,新公共管理范式以及新公共服务范式,贯穿于这几种范式中的价值观不尽相同,尤其是作为公共行政学中的核心价值观的效率公平观。对效率和公平的偏好选择造成了不同理论之间的分野,并引发了基于不同理论观点的学者们的探讨和争论。尽管各种理论研究范式的观点不同,但它们的效率公平观即对效率与公平的态度似乎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对不同时期公共行政学理论的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变迁进行梳理以厘清其发展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60年代末和整个70年代,是美国公共行政理论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在新的技术进步和工业的新发展面前,传统时期的行政理性模式已显现出滞后性。无论是工业企业的组织还是服务于公益目标的组织,其内部的结构、人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外部的关联都变得更为复杂。处于这样的时代,行政人本主义为当时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一批年轻学者所推崇。由此,从科学理性范式向人本主义范式转换,成了公共行政理论的一个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10.
美国公共行政学界批判理论的引入,在反对公共行政主流学派过度实证主义倾向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一种"非主流"学派,批判理论并未在公共行政研究中受到大多数学者垂青,但是批判理论的学者们所持的观点和立场直接关联着公共行政学者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对公共行政整体运作环境的理解。恰当适时地引入批判理论,对构建中国本土化的、人本主义途径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共利益的概念建构评析 ——行政伦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文章系统地梳理了美国行政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公共利益”观念的变迁;批判了诸种功利主义和技治主义行政学理论对于“公共利益”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主张将“公共利益”取向视为行政人必备的一种精神,一种职业信仰和终极向往。  相似文献   

12.
论民生与政府执政理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又被赋予很多新的内涵.民生问题的成功解决与政府执政理念存在着密切关系.借鉴西方国家有关政府执政理念从传统公共行政向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转变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民生现实,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政府执政理念创新的关键在于以民生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责任政府,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3.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型政府是全新的政府管理目标模式,是在对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汲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本质上是对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扬弃。这里借鉴了新公共服务的思想,并结合我国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出了转变行政观念,确立民主、服务新理念;增强民主管理观念,培养公民参与意识;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注重提高服务效益等原则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合同已成为我国广泛管理公共行政事务的重要手段.但对于行政合同有关的法律责任,我国学者鲜有研究.笔者借用民法上的缔约过失责任理论对在行政法上是否存在缔约过失责任以及概念、性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公共管理,作为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的一种新形式、新途径,开创了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及发挥作用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土壤,如果人们一味地吹捧新公共管理模式,而不对其加以反思,必然会错置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处于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我国,必须用现实性的眼光理性的审视和借鉴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积极塑造具有适应性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透视、诠释近年来国际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其发展态势,可以发现:国际公共管理概念呈扩大化趋势、国际公共管理的合法性面临挑战、国际公共管理与被管理地权力构建的矛盾凸现、国际公共管理与人权的关系复杂化、全球治理理论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对传统行政特别是现代官僚制的批判,新公共管理已成为西方国家行政发展的主要模式。新公共管理的产生有其特殊原因,虽然我国可以吸取和借鉴其成功经验,但由于中西方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与差距,决定了我们只能立足现实,以继续完善现代官僚制为首要任务,探索适合我国未来行政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及其与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的关系的认识还存在许多的混乱,这些又导致了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范围、性质、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方面理解的混乱。因此,正确界定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内涵及其与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的关系,这对于认清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的特质、指导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促进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更好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公共行政学的思想理论基石,政治-行政二分法具有很强的范式张力、思想张力和实践张力。政治-行政二分法通过理想化的理论构想,对公共行政学范式发展和变迁起到独特的导示作用,通过提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二元互动的理论构想、协调重于分开的分协体系、功能主导机构的组织的思想,框定了公共行政发展变化和"钟摆"的范围。政治-行政二分法对公共行政学理论学习、学科发展和行政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应进一步强化历史实践意识、语境生态意识和追根溯源意识,走大学科之路、加强公共行政哲学的建设、形成公共行政学一些大的焦点问题,应遵循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基本精神和要旨,既保持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又使二者适当分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