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海派狭邪小说首次把妓女与上海这两个形象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文学模式。海派狭邪小说中,妓女成为上海的生活方式与意识形态的代表者,对妓女的想像就代表着对上海的想像。而时人对上海都市的邪恶想像,也使得海派狭邪小说对妓女作“溢恶”的夸张描写。女性想像与上海城市想像关系的另一种文学表达,就是海派狭邪小说中独特的妓女专用“吴语”表述。讲“苏白”的妓女和“上海”,在海派狭邪小说里奇妙地结合起来。女性想像与上海都市想像从某种意义而言.已开始互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晚清溢美型狭邪小说中的"谪仙"结构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溢美型狭邪小说中,以“罪谪—历炼—回归”为特征的“谪仙”结构有着较为鲜明的呈示。文章结合特定的历史语境,从文学创作的发生、青楼文学的书写传统以及小说创作主旨三个方面对“谪仙”结构与溢美型狭邪小说的“联姻”进行思考,借助于“谪仙”结构这一特定视角,揭示晚清狭邪小说与前代文学之间的承继关系,还原其历史的真实面目,以期更为完整、准确地把握溢美型狭邪小说的内在特质,并对作家的心路历程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3.
《海上花列传》是清末“狭邪小说”代表作,作者韩邦庆以平淡自然的风格结束了《红楼梦》对狭邪小说的影响,首次采用报刊作为小说的传播方式,现代都市小说亦从此初具雏形。然而,《海上花列传》并未突破清末的“改良”思潮,表现出极具当时时代特色的瞻前顾后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最近阅读秦瘦鸥的《小说纵横谈》,其中有《闲话“狭邪小说”》一篇。他写道:“狭邪小说这个名称,见之《中国小说史略》,大概是鲁迅先生所首创的吧?其实他指的就是专写妓院的说部。”他在介绍中谈及这类书中有一部出版较迟而名气特别大的,即漱六山房张春帆的《九尾龟》(1910年出版):“我清楚地记得,抗战前不久,走进上海那些大学或中学的宿舍,还可以在不少同学的枕边发现这部‘巨著’。其影响之深且远可以见矣!”“为什么它会特别走运?照我看大概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九尾龟》这个书名怪得好!不象《海上繁华梦》之类那么平淡。据说《九尾龟》的作者张春帆是把这个书名当作浑号送给他小说里的一个人物的。那人是个大官(很可能指的是盛宣怀),娶了不少妾侍,却无力周旋,以致广田自荒,每个妾侍都有了‘情夫’,作成他做了九尾之龟。”此书在上海颇有影响,在北方也有不少读者,尽管《九尾龟》中夹杂着许多“苏白”。1922年11月14日,北京高等师范趁建校十四周年纪念,对来校参观者举行了一次“民意测验”。有一题是“你最喜欢读的中国  相似文献   

5.
狭邪小说上承古代"世情"、"人情"小说的叙事传统,下启民初的言情、社会小说创作,是近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自鲁迅先生首倡近代狭邪小说以来,研究几经起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到本世纪初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对近代狭邪小说的兴起原因、思想内蕴的整体评价、作品的成书年代考证以及狭邪小说分期等问题的探讨上,然囿限于题材的特殊性以及思维的定式,近代狭邪小说研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人情一派的分支狭邪小说曾经风靡数十年.其繁盛局面打破了乾嘉“红楼”之后小说界的沉寂.使小说创作从低谷里走了出来。据外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统计.当时流行的狭邪小说有几十部之多。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冲专门论述了《品花宝鉴》、《青楼梦》、《花月痕》、《海上花对传》四部狭邪小说·而将张春帆的《九尾龟》界定为“溢恶”之作·胡适、阿英也日其为“嫖界指南”而斥之,这使后世论者多不敢问津于此书而专注于《青楼梦》等其它作品的研究。本文意图通过对史料的征引和分析·重新确立《九尾电》的文学地位·驳斥那些妄加之辞.还其本来面目。在此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辩证地、科学地挖掘作品所包含的认知价值.探求流氓才子章秋谷这一新形象的典型特性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认为.作为耶小说的“溢恶”之作.前人对其看法多有误.所论失之公允·兼之没有能够全面理解鲁迅对《九尾龟》的论述,因而都把视点投向别处,埋没了其地位和价值。实际上·鲁迅对《九尾龟》这部小说还是特别重视的,他把《九尾龟》作为狭邪小说的一个重要层面.归入“三变”(溢美、近真、溢恶)中的末一变.并以如炬目光透视出了小说及其主人公流氓才子章秋谷形象的时代意义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江南士风对晚清狭邪小说的影响。首先 ,采用散点透视法 ,从名士与药、名士与清谈、名士与酒色、名士与隐逸等角度论述了江南士风的内蕴 ,着重剖析此内蕴对狭邪小说创作主体及描写对象的制约 ;其次 ,采用综合视角 ,从总体风貌上把握江南士风之任性放诞、情礼兼到、异性崇拜等内蕴对狭邪小说的影响。通过对创作主体和叙事文本的解析 ,凸现狭邪小说的精神内蕴、文化价值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中庸”本来只有“凡庸”的含义。《论语》仅一见的“中庸”,实为古文字“事祗”的错别字。“执中”多为“艺事”之讹。孔子以仁为至德,他以君子与小人为社会对立的两极,两者的斗争没有调和的余地。他说:“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他偏激好斗,疾恶如仇,不是中庸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漫说《品花宝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花宝鉴》是明中叶以后最早的一部狭邪小说。写的是几个用情守礼的正人君子和几个洁身自好的优伶“相恋”的故事,其间穿插了狎客残害优伶的情节。本书内容广泛,艺术品位较高,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格词以及独到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与中庸无关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庸”本来只有“凡庸”的含义。《论语》仅一见的“中庸”,实为古文字“事祗”的错别字。“执中”多为“艺事”之讹。孔子以仁为至德,他以君子与小人为社会对立的两极,两者的斗争没有调和的余地。他说:“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他偏激好斗,疾恶如仇,不是中庸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应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话轮转换原则、礼貌原则解读美国著名作家理查德.康内尔短篇杰作《最危险的猎物》中的两段对话,分析扎洛夫将军这一人物形象,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在平衡态下 ,气体分子的动能、速率按一定的规律分布 ,且各自存在最可几值 ,本文对两个最可几值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3.
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对最密切联系原则概念认识的模糊,带来该原则运用的困难。这主要是我国缺乏对该原则的本质研究造成的。该原则的本质可以通过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经典案例——贝科克诉杰克逊案的解读和《第二次冲突法重述》中第6条的规定的审视和与相关学说的关系进行廓清来进行探究,以实现对该原则准确的定义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Sunnie 《21世纪》2009,(5):38-39
近日,中国小说学会2008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在江西南昌揭晓。严歌苓的小说《小姨多鹤》同王安忆的《骄傲的皮匠》、韩少功的《第四十三页》等25部小说上榜。严歌苓这个名字也伴随着几个名导、几部作品接连“出镜”而被大众熟知。  相似文献   

15.
习惯权利的地位、内涵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在国家和法律产生以前就以一种自发的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原始习惯权利作为权利最初表现形式,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平等性与差别性、自发性和应当性的统一.习惯权利扎根于社会生活之中,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承继性,获得了民众的认同.事实上,民事和商事的法律规范中有许多内容就是从习惯权利产生的.法律制度越发达,习惯权利法律化的可能性就越大,真正以习惯权利形式存在的残余就越少.  相似文献   

16.
特征性履行方法产生于欧洲,是一种欧洲国际私法理论。特征性履行理论同最密切联系原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将最密切联系原则适当具体化、固定化、可操作化的重要方法。在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中,经常利用特征性履行方法来确定最密切联系地。  相似文献   

17.
在《三国演义》中,三位最杰出的战略家分别是曹操、鲁肃、诸葛亮:曹操具有最远大的战略眼光,富于最卓越的战略才能,创造最突出的历史功业,成为第一位的战略家;鲁肃深刻认识汉朝命运,正确应对曹操集团,着力促成和维护孙权刘备联盟,成为第二位的战略家;诸葛亮完整规划三分天下的战略格局,毕生坚持复兴汉朝的战略目标,成为第三位的战略家。罗贯中在主观上力图使曹操妖魔化、鲁肃边缘化、诸葛亮神圣化,但是终究无法改变他们战略家身份的实际层次。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当前 ,消费需求不足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是今后相当长时期的战略任务 ,是促进消费 ,扩大内需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如何看待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 ,许多研究者往往单从现实需要进行一维定位 ,这种定位功利性有余 ,而理论性不足。本文从人才素质结构分析、当今时代特征分析以及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等三维进行了深入探讨 ,比较全面深刻地定位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根据人类的三种基本属性,对应人类社会存在着三种需要,即物质资料的需求,社会秩序的需求,生活意义的需求。本文通过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的现状分析,以及对三种需求对比分析,指出秩序需求是中国当前最迫切的最稀缺的一种需求。采取的措施是不仅要不断完善各种体制,协调好各种关系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且要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