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日本的住宅管理机构与政策、日本的住宅建设规划、日本的住宅建设方式、日本的住宅立法,分析了日本住宅业管理内容,提出了借鉴日本住宅业管理的经验,发展我国房地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日本的教育民主化改革是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全面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日本教育的改革是去除日本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因素以及将日本改造成为一个西方式的民主国家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占领日本后,美国不仅对日本的教育管理体制、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还对日本的体育、宗教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随着冷战的爆发,日本成为了美国与苏联在远东积极争取的目标,为了抵制共产主义在日本的传播,美国开始在日本的教育界展开了反共行动,并利用宗教作为对日本进行反共宣传攻势的重要工具。通过美国对日本的民主化教育改革的内容和过程的追述,认为在对日本的改革中美国采取了以专制的形式培育民主的政策,干涉了日本的学术自由和宗教自由。  相似文献   

3.
日本古代没有自己的文字,公元285年,汉字、汉籍从朝鲜传到了日本,结束了日本无文字的历史。在以后的五百年中,汉字成了日本的通用文字。随着汉字在日本的普及,日本开始用汉字来注日本语的音,经过一系列的简化,形成了注读日本语音的注音符号——片假名。而后又创造了平假名,从而形成了日语片假名和平假名两大系统。这两套字母都是从汉字脱胎而成,但它标志着在公元八、九世纪日本已有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字。日本文字的产生和汉字在日本的传播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竹子不仅在物质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作者从日本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本竹文化符号、内核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日本竹文化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反映了日本民族的顽强向上、坚忍不拔的特点,构成了日本竹文化的内核,同时,日本竹文化体现了日本民族仔细的观察力和精致的思考方式。竹文化反映了日本民族对竹文化的认识、理解和信仰。  相似文献   

5.
日本逃避对华战争赔偿责任的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中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理应得到赔偿。战后,美国主导了日本的赔偿问题,终止和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日本利用国际形势和中国的不统一局面,尽力逃避中国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由于日本政府不能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战争遗留问题,引发了中国民间向日本索赔。日本再次拒绝承担赔偿责任。日本政府对华赔偿的立场,不仅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对日本国民反思战争责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汉字传入日本千余年,历经数度改革与变迁,与日本历史、文化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甚至成了日本文化的象征性符号。通过对汉字传入日本的史实与传说,汉字传入日本后在日本的受容与变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和分析,多角度地重新审视了汉字的魅力以及汉字在日本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学产生于中国先秦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学传入日本大约在距今1500年前。儒学传入日本之后,与日本传统文化如神道、佛教以及武士道等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儒学。江户时代是日本儒学发展的高峰期。德川家康统一日本之后,幕府大力提倡儒学,从而形成了朱子学派、阳明学派、古义学派等各种不同的派别。儒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对日本的政治、思想、教育、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加速了日本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丰富、绚丽的日本动画人物群像中,有不少其他民族的神话人物形象,但最后人们发现他们已被涂抹上了浓重的日本文化色彩。日本动画通过对这些神话形象的低龄化塑造,透露出日本民族凝缩的自我意识;人物和社会背景的日本化现象,突出表现了日本民族主义色彩,满足了当今振兴日本的社会理想;主神形象的女性化特征,揭示出日本传统文化的女性观。其他民族的神话故事已被日本民族意识的想象所代替,通过对其的变异式书写,可以反视日本民族自身。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文化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发展不可忽视的文化背景。基督教文化不仅影响着日本近代浪漫主义作家的思想及创作,而且冲击着日本人固有的传统思想、思维模式,并由此影响到日本民众的价值取向。日本浪漫主义对基督教文化的接收作为日本近代文化"脱亚入欧"的一个方面,不仅丰富了日本文学的意义内涵,而且激活了日本文学发现个我、反抗封建传统、争取民权自由、参与现实、感化人生、创造自我的多种可能性,显示了日本近代文学发展中的复杂性和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
日本现代化的成功有诸多因素,中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古代中国文化的辐射和影响,日本形成了对于外来文化的心理和态度:主动学习,全面引进;选择、改造,自成体系。这为日本吸收西方文化提供了认识的基础和思维的方法。近代中国的失败对日本起了警世作用,中国一方面成为日本面对西方列强侵略的屏障,另一方面又成为日本侵略的对象,对中国的掠夺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作为海上强国,近年来在推行其海洋国家战略的学术建构过程中,发展形成了海民研究的动向。通过对海洋国家日本的海民群体的概念、特征的阐释,对海民研究专题的归纳以及对海民研究所呈现特点的解析,探讨海民研究对日本海洋战略学术建构的突破作用,为我国海洋战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明朝人突破以往主要由中国古代官方政府垄断记述日本的传统格局,纷纷私撰记述。其数量之多,所述范围之广,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由此反映出明朝人对日本认识、了解的内容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进入了中国古代认识、了解日本的一个新的时期。然而,由于中国古代华尊夷卑的理念以及明朝本国综合国力强大等因素的影响,明朝人对日本的了解、认识也还是存在不少的缺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影响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的由来,指出历史问题是由日本右翼势力及一部分右派政治家挑起的;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了日本为何不能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强调了日本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只有认真对待侵略历史,真正反省侵略战争,才能取信于曾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政府和人民,使自己立足于亚洲和世界.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海外为基地的,而日本在其中所占的地位尤为显著。在日本,孙中山一方面广泛结交朝野人士,以争取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对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有这一切都表现了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这种日本情结虽然有局限和不足,但表明了孙中山的宽广胸怀。孙中山与日本人士的交往扩大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而使中国民主革命带有一定的国际性。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表明他既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又是一位国际主义者。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东北地区进行局部抗战的开端,东北地区局部抗战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唤起民众的重要作用,是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高度完善的日本特殊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本的特殊教育是对身体上有各种残疾和障碍的特殊群体进行的国民教育 ,日本有较为完善的特殊教育制度 ,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自1871年以来,中日之间的人员往来、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和密切。在中日关系的建立和文化交往中,皖人和其他省份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间,李鸿章与中日建交、驻日使馆里的皖人与日本、皖人与赴日教育考察等内容构成了皖人与日本交往的主线;皖人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近代以来中日交往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英语教育比较成功的国家,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外交流的扩大,以交际为目的的英语教学已在各级学校英语教学中成为主要趋势.日本外语学习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其早期学习的外语种类主要是汉语、葡萄牙语、荷兰语.日本人学习外语的目的可分为三类:为某种特定目的而学习外语,为学习以某种语言所集聚的知识和学问为目的,以及作为国际交流的手段.由于英语目前的国际地位,日本人学习英语和英语教育的重点已放在国际通用人才所具有的交流能力的培养上.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郁达夫留学日本近十载,十年的留学生活使他对日本这个民族有了深刻的了解.本文试图中从其<沉沦>三部曲中窥视郁达夫笔下的日本是怎样在文本中发生了"变态"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20.
战争赔偿是侵略国对被侵略国的一种补偿,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有关战争责任的法律和政治问题,日本因发动侵略战争对受害国作出赔偿是天经地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饱受侵略战争蹂躏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却没有得到日本应有和及时的战争赔偿.随着国际国内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中国放弃了对日战争赔偿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