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谁“安居不动”,原文作者亦或译文读者?长期以来在翻译界都是争论的话题。以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为个案,分析强势文化中林氏文学翻译策略的归化与异化共存互补现象;并指出“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选择的翻译策略的历史文化背景。随后得出结论,在文化翻译中,最佳的策略是如林语堂先生的让读者和作者相互走向对方,即归化异化彼此杂糅,以达到两种文化的互补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由于归化和异化之争在国内外翻译界由来已久 ,笔者从语言角度和文化角度出发来比较《浮生六记》的两英译本 (林语堂译本和布莱克译本 )。最后得出结论 ,即归化和异化是互补的翻译策略 ,异化应是主流 ,归化是补充  相似文献   

3.
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在翻译活动中的辨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因素有译者、承载着原语言与文化的文本、以及参与实际阅读过程的读者.文本中所承载的语言与文化以及读者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所以我们应该动态地去看待翻译活动中关于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之间的选择.本文从译者的目的、文本特点和读者等关键因素出发, 分析了上述因素对异化策略与归化策略动态选择的影响.说明在翻译实践中, 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的应用是相辅相成,辩正统一的.  相似文献   

4.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选择和采取的两种翻译策略。与直译意译不同的是,归化和异化是以翻译过程中文化的取向来定义的。归化通常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而异化则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本文通过归纳归化和异化的意义以及分析归化和异化的代表人物,论述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运用和译者所采取的文化姿态,并通过翻译实践说明归化和异化对译本的表达和读者的感受所带来的不同效果,进而总结出通达顺畅的泽本需要译者要把握好支撑点,努力在归化和异化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5.
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文化立场,向来在翻译界引起激烈争论。翻译实质上是两个文化之间的转换,并非局限于符号学或者文字内部。普遍观点认为翻译过程中应更多的考虑把原语的文化,风俗和内涵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主张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可从三方面进行阐释:一是异化策略符合翻译标准中"信"的要求;二是翻译中采用异化手段能够更好地传达原语文化,满足译文读者了解原语国家的好奇心;三是翻译中采用异化手段可以丰富目的语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胡庆昆  余鹏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2):71-73,116
从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两个因素:社会意识形态和译者的诗学形态,分析程小青翻译《罪数》的翻译策略,以期了解程小青翻译《福尔摩斯全集》时是如何灵活采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对程小青的异化策略进行考察,发现译者对小说形式、称谓与结构等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其原因是为了追随主流翻译策略和让译文充满“洋味”;对程小青的归化策略进行考察,发现译者对小说题名、文化等方面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其原因是为了关照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通过分析,认为程小青在翻译福尔摩斯系列侦探小说时较多地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适时地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归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而异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与异化两种方法在实践中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8.
翻译实质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比较,分析评述了两位译者在传递不同背景的文化信息方面所采取的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及由此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和在目的语文化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本文的研究认为异化策略在保存源语文化特色和传播源语文化遗产方面显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习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它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民族特色.翻译习语一定要注意文化因素,将文化意蕴向译文读者传达清楚.习语翻译主要有两大策略,归化和异化.归化以译文为目标,方便读者理解,而异化则从源文出发,尽量保留原来的文化色彩.作者认为习语翻译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10.
异化是以源语文化为认同的翻译策略,而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批评家们对跨文化翻译活动中的归化和异化原则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视角,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文章认为,两个译本在言语信息的传达上均可谓经典之作,但是在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上,则有很大区别: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主要采用异化原则,目的在于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而Hawkes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原则,目的是让译本更容易让外国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文化翻译与归化异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实"是翻译的基本准则,文化传真则是文化翻译中"忠实"准则的最好体现.受不同文化及语言环境方面因素的影响,文化翻译时,无论采用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都会造成语言意义的走失.基于这一观点,文章探讨了归化和异化策略对文化翻译的影响及文化意义走失的原因,以从中寻求文化传真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多元系统论对中西文化势力不均衡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文化多次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造成了中西方读者对彼此语言表达方式的接受性出现不对称状态。该现象导致翻译工作者在英汉互译时根据不同的目标语读者采取不对称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英译汉时既采取"归化"策略又采取"异化"策略,而汉译英时多采取"归化"策略,尽量避免中国式英语。这种不对称的翻译策略随多元系统内部的动态变化也在向趋于平衡方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13.
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之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不是静态的,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根据不同的编码符号进行再解释的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归化或异化策略的选择应视两种语言文化及文化的差异、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和译入语读者等方面因素而定。归化与异化这对翻译策略相互渗透、相互兼容和相互促进,二者是并存的。其目的是指导具体翻译方法和技巧的选择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文学翻译中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可分为两种: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前者即“异化”,后者即“归化”。异化论与归化论似乎不可调和,而实际上,翻译中没有绝对的异化,也不会有绝对的归化。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决定了翻译中文化杂合的必然,文化杂合具有抵抗强势文化的积极意义。异质文化在林语堂译《浮生六记》时的兼容与杂合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实例,说明了除异化与归化之外,文化杂合也是文学翻译中处理文化问题的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5.
异化法扣归化法是文学翻译的两种策略,翻译研究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完成了从方法到策略的飞跃。回顾我国近百年文学翻译史,不难看出归化翻译力求异质因子本土化,迎合政治要求;异化翻译则试图通过引入异域文化,促进本土文化更好地发展。虽然在我国异化派和归化派不断为成为主流文学翻译策略互相排斥,可是科学辩证法却强有力的证明翻译策略的制定并非一味地二选一,而是适度地兼而考虑,周全翻译。  相似文献   

16.
以"翻译即译意"为依据,以"剖析论"与"关联论"的互释互补为参照,对《浮躁》英译本文学文化翻译案例从语言文化的四个层面进行了解读。目的在于通过有关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和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的译例划分与分析,廓清归化与异化策略和直译与意译方法的术语概念,揭示乡土文学文化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和直译与意译的殊途同归。以译文语言的相似性与文化意象的相似性是否"语"与"文"并茂、"意"与"象"融合为依据,论述了乡土文学文化翻译中文学语言艺术与语言文化意象再现的方略抉择与文化传真的维度。总结归纳了"心理剖析"与"明示—推理"的内在规律,强调了归化与异化、直译与异译的原文取向以及中西翻译理论的互释互补性。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一种文化活动。译者的翻译策略,受其对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态度影响,并继而影响了翻译最终的结果。对《红楼梦》十二支曲中《晚韶华》一曲两译本的分析表明,从英语读者的角度看,杨宪益夫妇的译本采用了异化策略,即忠实于源语文化的行为模式和表达方式,霍克斯的译本则采用了贴近目的语的归化策略。异化对于源语文化而言固然忠实,但对译文读者而言,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归化对读者而言易于理解,却狭窄了他们的视野,所以应将两种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意义的传达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宣翻译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采用多种方法:直译、意译、删译等.在翻译中,译者十分注重译入语的用词、通顺和可接受性.而美国新闻期刊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多采用音译、直译及音译加注的方式.这两种翻译策略各有优长.德国语言学家施莱尔马赫提出了翻译的归化和异化两种途径,归化是以读者为中心,异化是以作者为中心.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最终发展趋势是由归化走向异化.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中对跨文化因素的处理往往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手段———"归化"、"异化"有语言形式和文化内容两个层面。这两种方法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策略应结合具体的社会情境和文本目的。译文功能理论的翻译则调和了"归化"和"异化"的优劣之争。  相似文献   

20.
归化与异化作为两种翻译策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话题之一,近几年在国内翻译界尤其如此。随着翻译界“文化转向”的兴起,翻译研究已被看成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需要从广阔的文化视野来看待翻译的归化与异化。在中外文化交往日益深入但西方文化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应从中国弱势文化背景出发来处理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在英汉互译时,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