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笑”作为非语言交际在日常交际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文化中,“笑”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并且“笑”的语用功能也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或交际语境下,对“笑”的不恰当运用可能会导致交际銎方的误解和交际的失败。本文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笑”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笑”的语用功能,并指出在交际过程中了解“笑”的交际原则、正确运用笑,对双方的顺利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红楼梦》前80回中凤姐重复和模糊的"忙笑""陪笑"和"冷笑"三种笑态为例,从直译、功能对等的阐释和锦上添花式的增译三种显化英译策略,论证大卫·霍克思采用细节显化翻译原则英译《红楼梦》的体态语。通过霍克思具体清晰地英译三种笑态,得出霍克思采用细节显化翻译原则取决于译者专业汉学家身份、译者翻译目的、《红楼梦》小说本身因素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霍克思显化解码隐藏凤姐笑态背后的含义,让英语读者成功地理解东方文化下人们对自身和社会认知机制及心智活动过程。对霍克思版《红楼梦》凤姐笑态英译进行分析,也是解释不同民族与文化非语言交际单位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休克"现象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主客体中,但由于文化是可以后天习得的,这就决定了"文化休克"是可以减轻或克服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规避"文化休克"现象的发生。此外,跨文化交际主客体的非智力因素对于规避"文化休克"现象的发生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笑”中透视俄汉民族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面部表情是极其丰富的,其中最具动态感的是"笑".但不同民族的"笑"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却大不一样.本文试从对比的角度来探讨"笑"在汉俄文化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文化交际活动显得日益频繁。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因特网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扩展知识、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要想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参与者不仅要知道本族文化的规则,而且还要懂得目的语文化的规则。鉴于此,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应恰当引入"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依据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就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笑"有两个基本义项,具有义项1的"笑"是非及物动词和一价动词,具有义项2的"笑"是及物动词和二价动词。"笑"在现代汉语中可以构成不同的句型和句模。根据人们的心理状态,"笑"在具体句子中可以分化出不同的动态意义,这些意义呈现连续统状态。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文化则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不同民族在人文历史、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在其语言上打下深刻的烙印.论文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在认知语言学等理论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词义民族性表现形式展开分析,研究了语言特别是词义中具有的明显文化特征,认为如果处理不好这种语言上的文化特征对于跨文化交际会造成"交际短路、交际失误、交际障碍"的影响,认真分析、准确运用语言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把隐喻作为一种随意言谈,对隐喻具有强大的阐释力;关联理论的"互明"假设和共享的"认知语境"包含了文化因素,因此,对不同文化内涵的隐喻同样有强大的解释力。根据关联理论,我们把交际中正确(互明)的语境假设看作是一个沟通的通道。畅通的交际通道是交际成功的必要条件,交际的失败就是通道受阻。交际的双方可以通过开辟新的关联通道或构架关联桥的方法,重新打通交际通道,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化意象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下生成的代表各个民族文化的特殊符号。在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同一喻体、不同喻义"和"同一喻义、不同喻体"以及"意象空缺"的差异,经常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误。通过文化意象的移植、套译、重塑、直译加补偿和意译等五种翻译策略,译者能够有效地传递文化意象所承载的语义内涵和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0.
文化语境,即文化营造出的语言环境,是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霍尔依据文本语义对文化语境依赖程度的特点又将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在以中国为代表的高语境文化中,人们擅长于借助隐形的文化语境去解读文本的语义,因此,其交际呈现出了"非言"的特点;而以欧美为代表的低语境文化中,人们则时常需借助言语的力量去解读文本语义,因而,其交际呈现出了"言"的特点,而中西传统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正是构成"非言"与"言"这一文化差异性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1.
"天"与"地"在中国和西方都与民族起源和创世神话紧密相连,作为一对基本的文化概念,二者拥有丰富且不同的文化内涵。近年,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发展,以中英文互译为代表的语言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基本文化概念的有效互译不仅增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理解,也推动了不同文化间的沟通。本文以中国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为背景,对"天"与"地"在两种文化中的渊源、历史、定义、内涵以及宗教、哲学和文学三个方面的翻译进行了比较,以跨文化研究的视角重新审视二者,讨论这些概念各自代表的社会与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差异,以期为翻译的文化研究及跨文化交际的进一步研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2.
理性意义相对应的两种语言的词汇因文化的不同而附载不同的文化信息,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如果忽视词汇的民族文化特征,就会因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文化冲突和交际障碍.因此,在词汇习得中,重视词汇与社会文化的联系,比较文化差异有助于语言不习者培养文化意识、提高交际能力,达到文化理解和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13.
“面子”的文化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际中共建文化定格和话语定位的目的是传递信息,理解别人和被别人理解,并随时保全自己及其话语参与者的"面子"。"面子"可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不同文化的成员在处理礼貌"面子"关系时,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在交际中,人们都得采取理性行为保留自己的双方面"面子",同时仔细地突出我们自己的"面子",尊重另外参与者的"面子"权利。  相似文献   

14.
入世"后对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大学生将面临更多的机会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习得跨文化交际知识,了解其他国家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应对高校非外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及其《教师用书》中原有的文化内容基础之上,增加文化教学内容;并采取"文化讲座","文化参观","文化讨论"和"文化欣赏"等多样性文化导入策略,加大文化导入力度,使他们拥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人们在探讨礼貌的认知与应用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在跨文化社会语用学的范畴内探讨比较有关英汉文化在礼貌的本质、规范、策略等方面的异同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跨文化交际中礼貌行为的"得体性"问题。提出了以"求同存异"和"入乡随俗"作为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原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从动物名词在中英文化中引起的不同意象看文化移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基础,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通过文化移情这一中介,在不同的语言模式、文化模式和交际模式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意义十分重要。某些动物名词在中英两种异质文化中会引发或相似、或不同的联想和文化意象,本文从这一视角论述文化移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和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符号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媒介和文化传递的载体入手,着重阐述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受文化认知和语用推理原则的影响,从而影响交际的效率。这是因为人们的文化认知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并在理解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值所致。此外也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Grice的合作原则与Sperber和W ilson的关联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8.
论非言语行为(沉默)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沉默"这种非言语行为在中、美两个国家中不同的文化内涵及产生原因,进而指出"沉默"中的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论中英语汇借用与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汇借用是语言交流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文化融合和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试从跨文化的角度来诠释英汉双语在不同交际年代的互借互动特征,以及交际中出现的"借用不对等"与民族中心主义,最后验证借词在跨文化交际中传通、融合异域信息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际时,由于文化或心理的差异,往往容易违反说话规则,从而影响交流与沟通,严重时会造成"文化休克",使交际无效或产生相反的效果。因此,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还应包括文化教学,否则,必然产生语言教学和文化脱节,使学生缺乏"跨文化"意识。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将会促进学生对说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