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信用的产生存在经济、理论和制度基础.利益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物的属性,是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社会利害关系的表现,因此信用反映了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具有经济利益价值.交易双方相互的信任构成了交易的前提,也是信用行为发生的伦理道德基础.实现交易必须建立某种共同社会制度或交易规则并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明确财产所有权、制定交易协议等方式,可以保证人们交易行为的如期完成及交易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
关于信用和信用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既包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又包括市场规则、交易方式、经济关系等内容。在经济活动中,市场交易越发达,信用交易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建立与形成信用体系应包括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工具与手段以及各市场主体严格遵守的市场基本规则和法律规范。当前,我国信用关系还存在信用工具少、执业不规范、法制不健全、服务不配套等问题,为此,应树立对诚信的正确认识,建立运作便利、制度完备的征信体系,大力发展规范的信用关系、信用工具与信用中介机构是真正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信用是保证社会经济交易顺利实现的基础。信用是一种社会资本。信用与契约、法律等共同构建起社会经济顺利运行的保护屏障。目前,我国经济交易中普遍性的信用缺失不仅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而且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中基本的经济关系和交往方式为契约、信用交往,其以平等、自由、信任为原则。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经济主体交往中,政府部门作为经济主体以及国有垄断企业、自然垄断企业以及寡头垄断企业在契约交往中,不遵守契约中的平等原则以及失信现象时有发生,其中不完全契约、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地位是重要原因。重视和加强社会契约和信用建设,应对契约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予以改善,政府和垄断企业应做好平等履行契约和守信的模范,加强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应的契约信用法律和制度。  相似文献   

5.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根本支持。然而,社会信用失范现象在经济、法制、社会等各个层面饱受社会各界诟齿。对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的分析揭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有其重要的法制价值、经济价值、现实价值。因此,当务之急应当以政策为基点,以共建协同机制为核心,以权力本位调整转型为支撑,配套完善各项机制为保障,籍此建立起体制完备、机制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性质关系到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合理配置。分期付款买卖契约说、租赁契约说、货币借贷契约说、动产担保交易说仅从传统契约类型的角度阐释了融资租赁交易的局部特征。独立契约说认为融资租赁是不同于传统交易的一项独立交易,但其并未具体揭示融资租赁交易的本质特征。融资租赁合同实质上是基于信用而建立起来的具有金融性质的以租赁为表现形式的债权债务关系,即融资租赁合同是一种金融信用租赁契约。  相似文献   

7.
与中国古代的传统信用观相比,现代信用观不仅重视从道德的角度解读信用,更强调从经济和法律的维度展开对信用的全方位解读。从道德、经济、法律三个角度来诠释信用,会使我们形成一个丰富、立体的信用观。信用固然是人的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营准则和为政之基,同时它也是一种资本和财富的体现,在契约社会里守信还是公民的基本法律义务。基于此,在构建中国现代信用观的过程中,既要重拾中国传统信用文化之精华,又要汲取西方契约信用文明之营养,更要建立完备信用法律制度之体系,最终形成一种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现代社会信用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关系基础上的经济形态,人们之间的信用关系影响和制约市场交易的形成和发展.信用是市场要素中的一种社会资本,市场交易特别依赖信用机制、交易规则和市场秩序.信用关系和信用机制以其特定而独到的功能表现出强大的调节经济运行秩序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立我国社会信用制度体系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或信用经济,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发育阶段,企业信用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些失信行为出现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当务之急是要切实加快社会信用制度体系建设,这直接关系到能否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市场效率,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能否长期繁荣。从信用管理立法工作、加强对信用行业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监督等四个方面提出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信用制度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问题的制度经济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本质上讲是经济主体间信用、契约关系的重建。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契约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等因素,破坏了市场健康运行。为此,在信用、契约关系的重建过程中,应加强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从"人伦"到"契约":中西方信用文化的比较分析及法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信用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是借助于血缘关系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由人伦基础所构成的德性范畴,它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而在西方国家,可以说契约文明构成其信用文化,信用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契约关系之上,它强调的是规范和监督,体现了平等自由、等价交换和正当权利的法律原则。当代中国社会相对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那种借助于血缘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人伦信任心理和权利义务关系,均被由市场经济利益调整所形成的契约关系所取代,由法律调整的现代信用,完成了我国信用文化从"人伦"到"契约"的现代转换,进而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市场经济信用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是维系和约束经济主体之间特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反映经济主体对未来预期的信任和安全心理,具有资本价值的一种理念和行为准则。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信用制度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构成该制度的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方面。完善信用制度,应从消除信息不对称、健全法律法规、树立信用理念和健全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有效的基于个体自由竞争基础之上的市场机制 ,必须有一定的道德秩序予以支持。在一定意义上说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也是信用经济、道德经济。当前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还很不完善 ,失信行为盛行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正常运行的严重障碍。因此 ,必须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入手进行社会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14.
信用缺失是社会转型期的一种道德病态。分析信用缺失产生的历史渊源、现实基础及其表现形式,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改革,健全市场体制;大力倡导诚信理念,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社会信用制度;加强信用立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打造守信政府,发挥政府的信用保证职能,对有效治理信用缺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任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在企业组织活动中,信任不仅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也是重要的生产力。本文从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出发,系统分析了组织信任的功能及其社会心理特征,力图从中揭示组织信任产生的社会条件,并阐述了低信任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最后,文章就如何建立高信任的社会组织环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在时下的信用问题研究背景中,经济学一家独语的状况非常明显;即便是在伦理学研究背景下,信用也仅被作为一个关键概念局限于经济伦理领域。但是,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信用就应该首先被还原出它的作为一个一般伦理学概念的内涵,即它的本质内涵。当代的中国信用建设,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或经济伦理领域来讨论具体的制度建构,无疑要走很多弯路。信用这个概念,正如诚信概念一样,不仅存在于人的经济活动领域,也存在于人的其他重大活动领域。在这些人的种种活动领域中广泛存在的信用概念是紧密联系和互动的,并且存在一定的同步性需求,这种需求的理论化,就是信用概念在一般伦理学语境下的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各国银行业已意识到加强信用风险监管的必要性.研究信用风险特征,建立合适的度量模型准确地度量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降低信用风险的必然要求,而Credit Metrics模型以其擅长度量非交易性资产的信用风险而著称.作者首先对Credit Metrics模型加以改进,使用我国的信用评级转移矩阵,其次考虑宏观经济和企业本身的非系统性风险,重新调整信用评级转移矩阵.最后以某家银行为基础,使用Credit Met-rics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对于模型中的部分参数进行修正并对模型加以改进,从而完善CreditMetrics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社会交往中恪守承诺,这样一个关于信用的定义无疑具有极强的张力,能够涵盖人类的所有经济活动和整个社会生活,解释所有人类个体在经济、社会交往中恪守承诺的各种各样的行为。信用的经济学内涵,即信守合约,诚实交易,摈弃机会主义行为,既与信用的一般定义相吻合,紧扣重诺守信这一信用的内在规定性;又符合经济信用的特点,着眼于诚信交易,信守合约,决不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损害经济交往中对方的利益。诚信、信任与信誉是同信用密切关联的概念,需要从理论上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