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之洞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家,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一生兴办数十所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在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方面多有创新,为近代中国创立了完备、系统的新式教育制度体系.它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非常突出,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2.
在爱国主义思想和“兴学育才”、“求才治国”的近代教育观的指导下 ,张之洞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改革并展开实践活动 :创办新式学堂、推进留学教育、废除科举制、创立近代教育行政机构、制订新学制等 ,不仅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的人才 ,而且使中国近代系统教育制度得以形成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盛宣怀教育思想及实践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推行洋务教育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实业教育"和"教育救国"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中体西用"的方针指导下,他一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另一方面又大胆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和教育制度,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为教育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19世纪60年代初,以曾国藩为首的"中兴名臣"集团开展了一场旨在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的"自强"运动。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即是创办新式学堂——开启中国近代学校教育之先河,派遣赴欧美官办留学生,发展近代新式教育。作为近代中国与欧美世界交往前沿平台的晚清海关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发展关系密切,同时,其在客观上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轫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它由兴办外国语学堂、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开端,而后发展到创办新式实业学堂,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军事技术,再到派人出国留学,以便更接、更迅速地掌握先进技术,洋务教育事业的兴办,首次改革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客观上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要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而且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不仅是中国近代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而且一生十分重视办教育。他创办和改造书院、兴办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开近代教育之先河。张之洞办学堂的数量和类型之多,范围之大,以及在废科举、建立系统教育制度等方面,在当时没有人能同他相比。他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家和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8.
盛宣怀不仅是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的开拓者,也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开先河者,他在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在兴学育才的实践中,形成了轻科举封建传统教育和空疏无实、学而无用的科举人才,重新式教育和有用之学,重学有专长和实际才能的新式人才,西学中用、实学实用的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在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中国古代科学教育传统为近代科学教育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另一方面,中国近代实施科学教育引发的激烈论争及影响,传统的治学方式对近代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影响等,又透视出传统文化对近代科学教育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作为近代教育家,早期曾对传统书院教育进行改革,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洋务运动期间,试办以"西学"为主的新式学堂;甲午战后,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近代教育思想,并认识到建立新学制的重要性,在湖北大规模兴办新式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和国民教育.这些活动对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代实业家卢作孚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 192 5年筹建民生公司以前 ,他是典型而真诚的教育救国论者 ,致力于实业建设后仍以教育为实业的核心。卢作孚的教育活动多姿多彩 ,涉及了民众教育、学校教育、企业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等诸多领域 ,期间恰是中国教育转折、反思并通过争鸣和实验而走向中国化探索的关键时期。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 ,卢作孚作为教育家应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教育思想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的教育家。他敢于对当时的教育体制提出质疑,提倡终身教育,主张教育宜放长及于成年乃至终身;化社会为学校,实行全民教育;谋求各种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综合统一;主张创新教育。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亚南是现代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解放后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他在大学执教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办学经验,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尤其对现代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对如何办好综合性大学、如何培养和使用人才以及如何治学,多有精辟的见解。王亚南的教育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是我国教育理论的一份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4.
王符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对教育颇有见地。他主张:“正学为基”,重视教育作用;培养“君子”,重申儒家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择师就学”,提出严格的师德要求;“心思道求”,提倡正确的学习方法;“积善成贤”,注重道德教育。他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中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5.
我国超常教育先驱者沈亦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亦珍是我国现代超常教育的先驱者。他于1936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央大学教育学教授。早在20世纪30至40年代,沈亦珍就提出了超常教育的思想,并且进行了超常教育的实践探索,他的超常教育思想包括超常人才的客观性、超常教育的重要性、超常教育的特殊性、超常教育的实践性与创造性等观点。抗日战争胜利后,沈亦珍在上海中学主持实施超常教育实验计划。当年参与实验的师生的反映表明,超常教育的效果是显著的。从当时受到实验影响的上海中学学生的后期发展来看,超常教育的意义是深远的。沈亦珍的超常教育思想与实践已经在我国超常教育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记录。  相似文献   

16.
胡适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虽然在政治上他一贯反对共产党 ,但在高等教育领域却成绩显著 ,著述甚丰 ,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界公认的领袖人物之一 ,形成了自己比较系统的高等教育思想。对其的深入挖掘与整理 ,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裨益颇大。  相似文献   

17.
北大的美育传统与音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率先施行美育,他认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内容,因此,他非常重视艺术教育,不仅口笔宣传,而且躬身实践,北大早期音乐教育,正是在蔡元培先生亲自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从音乐会到音乐传习所,从同乐会上的演说词到《音乐杂志》的发刊词,这其中既有他的理论思想,又有具体实践,他开创了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确立了中西兼容的音乐教育体制,从宏观上,科学与艺术并重上、美育上来发展音乐,以达到音乐美育的效果,他的美育思想影响了几代人,美育是北大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从提高人民整体素质和关系国家兴衰的高度来思考教育的地位问题,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创造教育思想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对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文会被誉为“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晚清国势衰微,杨文会提出以佛学教育振兴佛教,拯救人心,进而振兴中国。他主张佛学人才必须具备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精神,通过兴办佛学学堂、刻印流通佛经、建立佛学研究会等教育实践培养佛学人才。杨文会的佛学教育思想和实践在思想文化革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文化强国缔造、教育条件及教育方法等方面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李鸿章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人物,在洋务运动中他改变传统观念,重视西方科技,将此视为富强之本;他倡导科技教育,培养科技人才,进行科技实践活动,留下可贵的科技思想及实践,推动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