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今天这样一个消费文化的时代,这样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对张炜创作的研究不仅是一种文学研究,文学归根结底是一种审美的艺术,离开这一根基,文学就可以为其它的文化制品所取代。因此,张炜创作对人的终极价值的关怀恰恰是当代文学富有启示性的写作姿态,专著对于更加清晰地认识与领略张炜创作的文学审美无疑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炜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位标志性作家,他的作品一直秉持着对当代知识分子精神理想的追求和对民间信仰的坚守,拥有一以贯之的道德激情。《能不忆蜀葵》是张炜创作思想成熟时期的作品。在《能不忆蜀葵》中,张炜将他的民间文化价值立场具象化,他的道德理性、他的精神气韵幻化成桤明和淳于的生命信仰,流淌在字里行间,传统的儒家人文精神构成了作品的骨骼支柱,自然本真的生命人格化为作品的血肉灵魂,二者共同构成了张炜面对困境失望而不绝望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读张炜的作品,有两个十分突出的感觉.一个是作者对生活、对人性、对青春、对大自然、对一切美好的东西有着深挚的爱,作品中处处流露着感人的温馨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感情;一个是对国家民族的命运,对人民的疾苦,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切关注,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由此而来的深沉的忧患意识.这两者水乳交融地统一在他的作品的形象体系中.一般说前者表现得十分显著,一打开张炜的作品,就会扑面而来,给人以十分强烈的印象.后者除了象《古船》这样一些历史负载特别厚重的作品以外,大都表现得比较含蓄,往往容易被忽略.而这却是张炜创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对张炜  相似文献   

4.
张炜是寂寞的。人们都这样说。虽说这是一个艺术家上好的创作心境,却分明透出一种悲哀——作家与评论家的隔膜。很佩服钱钟书老人的深刻:“偏是把文学当作职业的人,文盲的程度似乎愈加厉害。”案头的小说多了,职业反倒磨钝了我们的艺术嗅觉。生动活泼的文学在苍白的理论过滤后,失却了先前的神采。作家正期盼知己,当知己甚少,落落寡合之时,便著文自我安慰,“最终有人识文章”。其实,谁都承认张炜小说的灵气,只不过这一感受常常被忽略。我读张炜小说,常常惊羨他的艺术眼光,能从最普通的生活细节里看出最具魅力的艺术情趣,感受到他书卷外纤细  相似文献   

5.
张炜的小说致力于描述饱含生命活力的民间世界,他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自然生态意象,对众多的动物和植物进行描写,还原真实的民间生存形态,礼赞自然、感恩大地,坚持理想、守护家园。本文关注张炜作品中所体现的具有胶东地域特色的生态民俗,对张炜小说中的动植物描写进行了梳理,以求从中解读张炜作品的精神蕴涵。  相似文献   

6.
俄狄浦斯情结是作家张炜对精神家园苦苦寻找的一种寄托方式,在张炜的作品中,大都存在着对"家园"的守护和寻找,主人公作为知识分子在精神上要保持独立,不受侵犯,还要在现实生存中进行挣扎.张炜的作品中大量出现俄狄浦斯情结不是偶然的,而是对人类进行道德关怀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张炜是当今文坛上成就大、影响广、创作实力雄厚的作家。三十年来,他坚守文学的理想家园,孜孜不倦地创作。2009年隆重推出《你在高原》,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1年茅盾文学奖评选,《你在高原》以高票获奖。今年5月,张炜应邀来聊城大学讲学,赢得学校上下的热烈欢迎。讲学期间,张炜被聊城大学聘为名誉教授和文学院名誉院长。张炜是聊大文学院师生敬重和喜爱的作家,他的获奖,使全院上下感到鼓舞和荣耀,"读张"空气更浓。为表示祝贺并推动张炜创作研究,我们特组织本栏目。张炜先生特赐稿件,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你在高原》保持了张炜"纯文学"、理想主义等一贯风格,然而在坚守之中,却体现出超越以往的高原气魄。小说不仅打通城乡叙述的界限,在理想主义高扬的同时增强了人物的自审性,而且具有超越本土经验的思想性和风格多变的创作手法。这种超越标志着张炜创作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茅奖的获得,也体现出文学对他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在香港浸会大学,张炜紧密结合自身几十年的写作实践,讲述了小说创作的几个主要环节:语言、故事、人物、主题等,发表在《青年文学》上名为《小说八讲》。这是张炜第一次具体地、系统地论述了自己的写作理念,其意义就在于作者有意识地将创作实践与创作理论结合在一起,并开始从理论的层面对小说创作进行思考,张炜也因此对当代作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张炜的小说创作理论中,人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现以《古船》为例,论述其小说人物理论与创作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0.
一、自然意识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整合张炜的早期作品是一种清丽、细腻甚至带有点空灵的格调,有人将它归入《二十四诗品》中冲淡、纤秣的一品,特别是他对大自然的描写,将这一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张炜在芦清河边的山楂林、黄烟地、瓜园、桃园等地方探索美、挖掘美,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廖廓悠远而又清新蕴藉的美学境界.在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我们很容易感知一种自然意识的强烈搏动.这种意识不是作者驾驭文字在作品中明确昭示给我们的,而是在字里行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成长于齐鲁大地上的优秀作家,张炜小说创作体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精神。贯穿张炜小说创作始终的是儒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的入世精神;张炜对道家的出世精神并不赞赏,但道家文化对本真天性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观念,又使他在心理气质上本能地倾向于它,并在作品中自然体现出道家文化的神韵;张炜还自觉地从民间文化吸取营养,其小说中的民间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对大地母亲的礼赞、对民间生存意志和生存智慧的表现、对民间价值观念的提炼等方面。近年来,齐文化浪漫幻想的艺术精神对张炜的小说创作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各位同志、各位同学,非常高兴今天能来参加“张炜文学周”开幕式.张炜今年才36岁,才写了12年,就写了400多万字的作品.他这样写下去,写到我这个年龄,我不知他要写多少,可惜那时我也许看不到了.但我们今天看见他了,当我们离一个人远的时候,我们往往把他想象得非常丰富、非常独特,富有个性化,一旦靠近了,又觉得他很普通.张炜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青年.我想时间会说明一切.张炜是一个典型的作家,一个真正的作家,作家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十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那时我就认为他能有大的成就.就象到了春天杏花就要开,到了秋天山楂就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文学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期间虽被从属于政治,但也诞生了不少蕴有“大精神”的作品。历史新时期的作品更多地蕴有了“大精神”,铸就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十年辉煌。后新时期文学相当严重地失却了这种“大精神”,主要表现在:理想主义式微,英雄主义不再;作品缺乏原创性和思想深度;作家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异化为脑力劳动者和智本家。当下只有张炜、张承志等致力于史诗创作、真正地将创作与整个民族命运自觉地相关联的少数“孤胆英雄”支撑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天空。  相似文献   

14.
英雄主义豪情,不仅决定了张承志与张炜创作的诗性气质,而且,决定了张承志与张炜对生活的理解,甚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英雄形象塑造。这就涉及张承志与张炜作品中的“我”或“主体抒情形象”与“民间英雄”之间的深刻关联问题,从诗学意义上说,这涉及作品中的“替代的主体”或“诗人自己”。张承志和张炜对英雄主义的深刻理解,对历史主义的真正透视,对民族命运的直接关怀,使他们的史诗性创作显示出“绝代的光华”。  相似文献   

15.
张炜生态散文中传达的重视荒野价值和野地情结,研究者一般将其归因于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比较视野纳入张炜散文研究中,将美国文学经典《瓦尔登湖》与张炜生态散文进行对照阐释,可以发现梭罗及其著作对于张炜的重要影响。比较视野的运用,将突破以往张炜文学研究中的某种思维定势,为生态散文和生态文学研究开拓新的空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炜创作了很多以大地和自然作为叙事对象的小说,其中《蘑菇七种》、《我的田园》和《九月寓言》是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中反映出张炜意欲复活自然,重建人与自然的诗性关系,在自然性和人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的思想追求。在工具理性甚嚣尘上的时代,张炜“融入野地”的写作,是对现代性直线发展思维的一种反拨,和对机械人本主义的纠偏,其内在精神遥续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天人合一的血脉和儒家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家族》是张炜通过对曲、宁两个家族的命运遭际的表现而建构自身的道德乌托邦理想的一部作品。构成《家族》中心冲突的乃是张炜依据自身的道德乌托邦理想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呈现为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的人类群体,这两类“人”之间的矛盾对立从整体上支撑起了《家族》的基本叙事结构,并形成了推动故事运行的基本叙事动力。虽然张炜的这种道德乌托邦理想从本质上可以划归必然要在现实中失败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但在人的精神建构层面上,在人类文化的传承层面上,张炜的思想实际上是非常深刻并极具现实意义的。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认为《家族》是当前长篇小说热潮中一部具备了独立品格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张炜的杰作《古船》、《九月寓言》催使其较早地登上时代文学的高峰 ,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坛的地位。作家以这两部作品为原型母体创作出 6部长篇小说 ,形成同根同源的“家族”化写作倾向 ,导致人物脸谱化、情节类型化、结构公式化、手法模式化、语言腔调化、意蕴平面化等类同现象。“家族”化写作倾向在当下文坛普遍存在 ,严重地桎梏着作家创作的深入发展 ,张炜只是其中一例典型。这一现象预示长篇小说创作逐渐步向衰退和萎缩。  相似文献   

19.
张炜能写出好的作品并不奇怪 ,奇怪的是为什么他的一些被公认的好作品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比如直到今天还有人对《古船》没能获得茅盾文学奖或别的重要奖项而打抱不平。去年 10月 ,当他的又一部长篇力作《外省书》正式出版时 ,其出版商作家出版社甚至是略有些失态地狂喜不止 ,称其在“多方面、大幅度地超越了《古船》和《九月寓言》”。在《外省书》诞生前 ,一般评论家似乎有一个共识 ,那就是由于《古船》和《九月寓言》的巨大成就和里程碑式的地位 ,张炜未来的创作旅途中很难出现新的高峰。然而 ,《外省书》面世了 ,所有预言便不可挽回地…  相似文献   

20.
张炜的文学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虽然评论界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对其具体文本的研究仍然极其薄弱。因而对张炜的整体创作态势予以关注,客观地分析作家的文学成就,进一步促进这方面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