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水”是附缀于河流专名后的河流通称。“渎”本是“江、河、淮、济”四大河流的专称,后可泛称大小人工河道,入湖泊的小渠、河。“江”、“河”本是南、北两条大河流专称,都可兼称其支流,并分别作南、北方河流的通称。“川”才是使用最广的河流总称,相当今称“河”。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古有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三河二江五大水系的京杭大运河工程,近有引滦河水入天津城的"引滦入津"工程。而2000年,共和国的版图上将镌刻上另一条人工开挖的河流--克拉玛依河。这,正是克拉玛依人的世纪宏愿! 2000年,对於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克拉玛依油田30万人民,这是具有非凡意义的页章,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页章,是永载千秋的页章。 举世瞩目的引水工程竣工了! 河水越过无垠大漠,向大漠、向山脉、向世界宣告:克拉玛依结束了一段历史,开启了一个新纪元。 流水岁月,…  相似文献   

3.
直到上世纪60年代,沙市还有一条俗称便河的人工运河可以通航,南接长江,北通汉水,东达汉口.便河的开凿始于魏晋时期,杜预开凿杨水运河时,在离江陵城东不远处,利用三湖、荒谷水,使运河与长江水相通.这条以荒谷水为主体的南北向河流,便是沙市便河的最早起源.五代时,南平国高氏父子在修建江陵砖城,开凿护城河的同时,也开凿了从城东门至沙市的运河.此河东南流向沙市城,在金龙寺和塔儿桥附近与南北向的古运河相汇合,在沙市津巷口附近入江.随着运河的开凿和长江河道南移,作为荆州外港的沙市港,在唐宋时期沿江堤逐渐形成比较繁华的市镇.  相似文献   

4.
最近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明实录>瓦剌资料摘编》,这是我国蒙古史研究、新疆地方史研究中的一项新成果。瓦剌是我国明代蒙古族的一支,在此以前称斡亦剌,明后称厄鲁特或卫拉特。元代聚居在今叶尼赛河流域,明代活动在准噶尔盆地周围。兴盛时曾西征中亚、北隶乞儿吉思,占据整个新疆。至清代,瓦剌在准噶尔部治下。今天,它的后裔大部分生  相似文献   

5.
河谷寻幽     
我大清早就出了门,在马尔博罗公路上走了两三英里,然后拐向西北,翻过一处高地去寻找阿文河的源头,这条河流向索尔兹博。我曾经在河谷中一个叫作下阿文的村庄里住过一些日子,然而不止一次听说,这条河算得上是整个英国的胜地之一。那谷地不过三十英里长一英里宽,可上面竟然耸立着大约三十座教区教堂。我决定去探讨一番,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我们的先人们建造了这么多的教堂,更何况直到最近几年以前英格兰的人口还非常少——苏格兰人一直力求让我们相信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水是生命之源,那么水的缺失,或许就是生命的终点?这个终点的形式,或许是因为水尽源绝,或许是"未来将因水而战,冲突和战争将因为对有限水资源的争夺而爆发"!①在全球500条最大的河流当中,已有超过一半的河流干涸问题严重,有一些大河已经退化成涓涓细流.②全球最长的20条河流上全部修建有大型水坝;五分之一的淡水鱼或者正面临灭绝的威胁,或者已经灭绝.每三年发表一次的<世界水发展报告>指出,"我们已经严重地改变了世界各地河流的自然规律",这主要是温室效应以及过多的水坝工程所导致的.目前全球各地共有4.5万座大坝,令河流入海水量下降了15%,水库也占据了地表面积的1%.  相似文献   

7.
中外学者早就注意到,中国河流名称的分布具有区域特征:北方以称"河"为主,南方以称"江"为主,黄河、长江之间地区则有称"水"的."北河南江"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江、河"词源又如何?这成了汉藏语言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罗杰瑞、梅祖麟、桥本万太郎等学者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假说,他们认为,"江"、"河"均非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而是分别借自南亚语和蒙古语.桥本万太郎还进一步假设,汉语是南岛语言和阿尔泰语言南北夹击的产物,而"江"、"河"名称的来源正是在基本词汇方面反映了这一南北推移过程.然而,研究表明,这些假设中有关"江、河"词源的部分有违语言历史事实.根据语言学、民族学、历史文献以及地理学等方面的材料,可以证明,"江"是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至于其他语言中的相似形式,则可能是受汉语的影响而产生.区别外来借词和固有基本词有一个原则:若某词的得名过程与某语言中的固有基本词的得名过程类似,同时,它在这个语言中还具有一个完整的同源词系统,那么,它就应是该语言的固有基本词.至于外来借词,则不具备这些特点.考察汉语"江"的得名过程,其结果正和这一标准相合.  相似文献   

8.
中外学者早就注意到,中国河流名称的分布具有区域特征:北方以称"河"为主,南方以称"江"为主,黄河、长江之间则有称"水"的."北河南江"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江、河"词源如何?这一切成了汉藏语言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罗傑瑞、梅祖麟、桥本万太郎等学者为此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假说.他们认为,"江、河"均非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而是分别借自南亚语和蒙古语.桥本万太郎还进一步假设,汉语是南岛语言和阿尔泰语言南北夹击的产物,而"江、河"名称的来源正是在基本词汇方面反映了这一南北推移过程.上述说法在汉藏语言学界似乎已成定谳.然而,这些假设中有关"江、河"词源的部分有违历史事实.梅祖麟和桥本万太郎都声称汉语中的"河"借自于蒙古语,这种假设主要建立在上古汉语中"河"的语音形式gal和蒙古语中"河"的语音形式rool的联系上,以及"河"所呈现的地理分布上.根据语言学、民族学、历史文献以及地理学等方面的材料,例如来自汉语词源的证据,来自蒙古语的反证,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十三经>、<国语>、<庄子>、<楚辞>、<战国策>等)的证明,以及"河"在中国历史地志中的分布以黄河为中心、分别向南和向北两边扩散的史实,证明"河"是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它的词源不是蒙古语,至于"河"在别的语言中的相对应的形式,很可能是受汉语的影响而产生的.另外,区别本民族固有基本词和外来借词的基本原则是:一种语言的固有基本词的命名过程,必定具有某种共同点,并且是在一个完全同词源的系统中形成的;外来借词则不具备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济水原是一条独自入海的河流,因曾与黄河、长江、淮河并称为"四渎"而名扬天下.但在"四渎"之中,惟有这条河流被历史湮没了,成了一条"名存实亡"的河流.那么这条河流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流向及流经的区域如何?济水与黄河的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10.
西辽河为辽河的正源。其干流为西拉木沦河,主要支流北有查干木沦河、乌尔吉木沦河,南侧有老哈河和教来河。整个水系流域处在大兴安岭南行余脉和燕山北麓的夹角地带,大致位于东经117°至122°,北纬41°至45°之间。在燕山北麓和老哈河中间,夹有一条独立的河流,这就是大凌河,虽然这条河流不属于西辽河水系,但历史上大凌河流域与西辽河流域始终属于一个共同的文化区系之中,故本文以下将要讨论的西辽河原始农业诸问题,包括大凌河流域在其中。  相似文献   

11.
悠悠古运河     
《阅读与作文》2010,(3):30-33
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生息的这块古老的神州大地,地势西高东低,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主要大河都是由西向东流,东西的水上交通比较方便,但是南北的水运却困难很大,所以有必要在南北之间开凿人工河道。再加上上述西东走向的主要河流的支流多是南北走向,而且各条大河的支流之间往往相距很近,这些大河的中下游又地势平坦,湖泊星罗棋布,也就非常便于开凿人工河道。因此,聪慧而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天然的内河、湖泊和海洋航运的同时,很早就设计并开挖人工运河,接通天然河道,扩大了航运范围。  相似文献   

12.
夏水在先秦时期就分江入沔,明代后,在地貌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下,其上源逐渐演变为建阳河与长湖水系,下游逐渐由入沔演为入江.杨水自古以来就是汉水的一条支流,其源头由西汉时的沮漳河下游分枝演变为南北朝时期的荆门上游山丘来水;唐代后杨口湮塞.至明清时杨水已演变为建阳水水系,但与原来的杨水已大相径庭.夏杨水在南北朝时为分杨水入夏水的一条枝河,后随杨口的湮塞而消失.东荆河是明万历间汉江夜汉堤溃口后,沿河百姓在夜汉河下游各枝河堵支塞汉、围堤筑垸,才使"形如瓜蔓"的东荆河形成单一河道.东荆河口泽口既非杨口,东荆河经行又非夏杨水古道,因而可断定"夏杨水非东荆河".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08,(7):12-13
千光百色的倒流河、冷热河、酸河、甜河、香河、彩色河…… 在我国以及世界各地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河流,了解这些河流,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在我国湖北神农架的山上有一条潮水河,它像有人定时操纵一样,每天早中晚涨潮3次,每次半小时,从不晚点。原来,它源于一个潮水洞。涨潮时,只见流量倍增,汹涌而去,迅猛异常,  相似文献   

14.
由于水土资源有限,中国历史上常常发生争地争水矛盾。以往对清代华北、西北争水矛盾的研究中,发现争水矛盾的主体一般比较简单。清代直隶永定河下游,东淀、西淀等河淀区,至少有八种争夺河淤地、淀地的矛盾。从气候和政治经济等方面入手探讨争地问题,可以发现,除气候变化外,根本原因在于清初直隶八旗贵族的圈地活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变迁,如拨补地、民户租种旗地、直隶州县旗民杂处等。对这一问题重新认识,有助于人们了解清代八旗圈地对直隶地区社会稳定和人地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满洲里是中国东北的重要边境城市,在国际上也很著名。关于满洲里名称的由来,有一种意见认为是来源于满语,是满族人自称的译音(见《实践》1980年8期)。这种意见与满洲里城市形成的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的,实有望文生义之嫌。 满洲里一带地方,在清代是新巴尔虎蒙古的游牧地,其本名为“布鲁金宝勒格”,这是蒙语,意为泉水旺盛的地方。在满洲里市郊小龙沿山下,原有一泉,其水甚旺,积为沼泽,称作小北湖。小北湖水东溢,又形成了一条十余里长的小河。泉、湖、河使这里成为水草肥  相似文献   

16.
汴水考     
汴水,又名汴渠、汴河,是我国中部黄淮之间的一条古老的河道,也是豫、皖、苏三省人民开挖的一条新河.它自古至今,随着时间的流失,历史的演变;由于自然的原因或人为的作用,河道曾发生过多次变迁.但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它对于黄淮之间的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和工农业生产,都起到过并且还正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汴水,在不同的时代,流经不同的地区,也有过不同的名称.本文对汴水名称的演化和位置的变迁作一粗浅考证.汴水,这条河流的最基本特征是河道平直,坡降平缓,流速平稳.这些特征表明,汴水最早是一条渠道.河者,是天…  相似文献   

17.
79等     
《新少年》2020,(1):1-1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这里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是我国降水量最低、蒸发量最大的地区之一。有人说柴达木盆地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也确实如此。但很多人不会想到,中国内陆河数量最多的盆地竟然是柴达木盆地,这里有大小河流79条,包括常年有水且水量较大的河流和季节性河流,最后都汇入盆地中的湖泊。其中那陵格勒河为柴达木盆地流量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昆仑山北麓,汇入台吉乃尔湖。  相似文献   

18.
褒斜道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的一条交通要道。这条道路沿褒斜河谷而成,北起郿县之斜口,南至褒城县之褒口,全长470里。穿越险境,傍山伴水,凿石架木,下撑以柱,上覆以板,是为栈阁,因名褒斜栈道。东汉永平年间在栈道南口人工开凿了一段隧道,世称石门。长16.3米,通宽4.2米,南口高3.4米,北口高3.7米。石门内壁及其南北数里的断崖间以及  相似文献   

19.
永定河,《水经注》称之(氵纍)水。它的上游即桑乾河,下游原名芦沟河,也叫浑河。这条河自古以来经常泛滥成灾,素有小黄河之称。历代虽有修治,但工程规模小,作用也不大。元、明定都于今天的北京,治河之事显得重要起来,但真正治理这条河还是在清康熙年间,永定河之称也是从这时定下来的。过去人们在论述康熙治河时,只注重于他对黄河的治理,不大涉及永定河,即使涉及到了,也往往一带而过。其实,治永定河一事对研究康熙是很有关系的,他的政见、才能,他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都有所体现。尤其是他那励精图治的作风,对我们今天仍有启发。因此,专门论述一下他对永定河的治理,也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汉代黑河(删丹河,或名张掖河,又名弱水)与北大河(金河,又名呼蚕水)交汇入注居延海,汉代以后直到唐代之前都没有记载.<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两水分流,金河流注白亭海,张掖河流注居延海.敦煌文献记载晚唐时金河与张掖河交汇流注居延海,使居延海湖面出现一个恢复期.此外,金河和黑河流域地区居民结构变化、农业人口和用水量减少、黑河径流量增加也是居延海湖面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