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孙强玉篇》,唐孙强修订。宋陈彭年等人《大广益会玉篇》之后逐渐亡佚。今从金人书中发现,辑校成书,共30卷,545部,22872个条目。《韵》,辽人佚名撰。原为韵书,今仅存辽行均《龙龛》和金邢准《新修篇海》的注文中。辑录23547个条目,比孙书规模还大。《小学钩沉三编》,有65种书目、两万多条目为《小学钩沉》和《小学钩沉续编》所没有,《史籀篇》、《姓苑》、顾野王《玉篇》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
学术大师王国维於《说文解字》前之古字书曾作过系统深入的研究,於《史籀》则著有《史籀篇疏证》,於《苍颉》则著有《重辑苍颉篇》,於《急就》则著有《校松江本急就篇》。他用功劬劳,成果卓越,成就其整个学术殿堂中极为堂皇之一部。此论述王国维於《急就篇》之研究,亦可窥其堂奥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南朝梁萧统《文选》,至唐为显学,先有李善注本六十卷,后有五臣注本,仍为三十卷。今行两本合刻之六臣注本及由六臣注本析出之李善注本,均六十卷。至于五臣注本,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及,清徐乾学《传是楼宋元本书目》录“五臣注文选三十卷”。钱曾《读书敏求记》亦记,并见《虞山钱遵王藏书目汇编》。晚近日本岛田翰《古文旧书考》云,敏求记载宋刻三十卷本,今不知存佚。四库称未见。钱侗辑释《崇文总目》,据天一阁抄本录。胡克家撰《文选考异》,近人高步瀛著《文选李注义疏》,均未见是书。沪、京、浙大图书馆善本目亦未见注录。今见台北1981年据“中图”藏影印五臣注本,各卷前题“文选卷第某”,目录前题“重校新雕文选”。书前有开元六年吕延祚《进集注文选表》(与今见六臣注本前附同),并两木记,其一谓:“凡物久则弊,弊则新。文选之行尚矣,转相摹刻,不知几家,字经三写,误谬滋矣,所谓久则弊也。琪谨将监本与古本参校试正,的无舛错,其亦弊则新与。收书君子,请将见行版本比对,便可概见。绍兴辛巳,龟山江琪咨闻”。另一记谓“建阳崇化书坊陈八郎宅善本”。辛巳,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  相似文献   

4.
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 ,鲜于绰《传信录》是记载“元丰后朝廷政事得失、人物贤否”的一部史书 ,而杭州大学 (今浙江大学西溪校区 )图书馆所藏题为鲜于绰所撰的《皇朝中兴传信录》则是记载南宋绍兴初年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本文通过对鲜于绰生平的考订、对历代《传信录》引用、著录情况的调查以及对《皇朝中兴传信录》一书内容、引书的分析 ,断定《传信录》与《皇朝中兴传信录》无论从体例看 ,还是从内容看都是两本不同的著述 ;《传信录》确有其书 ,今已失传。鲜于绰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历史人物 ,不可能撰写南宋时期的历史 ,现在传世的《皇朝中兴传信录》不是鲜于氏的原著 ,纯系后人伪作。本文还对《皇朝中兴传信录》与《三朝北盟会编》相关卷次进行比较 ,认为《皇朝中兴传信录》全篇抄自《三朝北盟会编》 ,而且抄袭手段十分拙劣 ,所抄内容也没有围绕着某一中心问题展开 ,抄袭者不过偶然将它们凑在一起 ,草草成书。论文最后对《皇朝中兴传信录》与《三朝北盟会编》传世诸版本进行对比 ,发现其内容与《四库全书》本最为接近 ,由此推测它可能是清人伪作 ,而假托从《永乐大典》辑出。  相似文献   

5.
<正> 萧穆,字敬孚(敬甫、敬父),安徽桐城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4),卒于光绪三十年(1904)。终身只是一个秀才。更没有做过官。他自幼好学,长而抄、校书,以全部精力用在读书、校书与搜辑明清史料亦即“网罗文献”上。他30岁左右,见到曾国藩,曾国藩称之为“今之读书种子”  相似文献   

6.
天津图书馆从清管延芬《待清书屋杂抄再续编》一书中发现的数页抄自明范大冲编制的《天一阁书目》资料,为研究天一阁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但经与三种有代表性的天一阁书目的核对,管氏摘抄本只占康熙间抄本所录书目的百分之二、三,不能代表范编书目而称之为“现存最早”的天一阁藏书目录.而刘尚恒先生对范编书目的考证文章则一误将黄宗羲字“太冲”与“大冲”张冠李戴;二误范钦的生卒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列目的《古今全史》与李渔的《古今史略》系互有联系的两部通俗史书。《古今全史》本为明人舒弘谔纂辑,记事至万历四十七年,李渔续辑熹、怀二庙史事并附《殉难录》。此后李渔又独力撰辑《古今史略》一书,并将《古今全史》中并非出自于他手的部分批语移之于《古今史略》,故不能完全认定《古今史略》中的批语为李渔的史学观点  相似文献   

8.
马继兴等先生的《敦煌医药文献辑校》以及丛春雨等先生的《敦煌中医药全书》对敦煌医药卷子的整理校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仍有未尽善处。今就敦煌医药卷子P.3930的校录进一步做些补正工作。  相似文献   

9.
鲁迅搜集整理中国古典小说资料的工作,基本上是按资料的历史顺序进行的。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基本上完成了《古小说钩沉》一书的辑校,紧接着又开始校录唐宋传奇文。 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唐传奇的了解主要通过《唐人说荟》一书,此书为明代桃源居士辑,凡一百四十四种。到清代,山阴人莲塘居士陈世熙又从刻本《说  相似文献   

10.
一、本书目收胡适先生的中文著作专书,包括专著,诗集,文集及编校、翻译的书;附录胡适主编或参与编辑的主要刊物。不录散篇诗文。 二、本书目编年排列。各书附简明提要,说明版本情况及大致内容,一般不加评论。 三、一九四九年以后,台湾省出版的胡适著作,只录初版本;版本有异动的重版书在原书初版项下说明。编者未见的台湾版胡适著作,曾参用李家祺先生所辑《专书目录——胡适研究》及徐高元先生所编《胡适先生中文著作目录》的部分资料,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1.
<正> 关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错误,我在《四库提要订误》一书中(1989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订正了二百多则,最近又陆续发现其错误十五则,来不及补入书中,兹撰为此文,作为该书的补遗。一、新五代史记《提要》卷四六云:宋欧阳修撰……其注为徐无党作,颇为浅陋,相传已久,今仍并录之焉。  相似文献   

12.
《文献通考·经籍考》辑录文献的剪裁方法包括将来自某人或某书中的不同文献段落合并到一条解题中的"多条合并",合并不同书目及其解题的"数书一录",以及辑录合并书目时的"省并解题"。考虑这些情况后统计确定《经籍考》全文共辑录有6 074条文献,来自大约140个不同出处,并以宋代学者及其著作为主体,分布在总叙、小序、小计及解题中。《经籍考》辑录的文献中虽有70%的条目出自《直斋书录解题》与《郡斋读书志》,但只占全书不到一半的篇幅。其它138家只占总条数的30%,却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分析可知,马端临所辑录的诸家文献在部类中的分布基本与其学术专长相符,反映了他对诸家学术文献的准确把握与精心编纂,从而提高了《经籍考》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现在一般的读者,大都知道胡思敬所校刊的《豫章丛书》,而不知道陶福履所校刊的《豫章丛书》,即使在杨家骆所编印的《丛书大辞典》中也只著录了胡氏的子目,并在后面附带说了一句:“各丛书书目所录之《豫章丛书》,皆陶氏所刊之二十二种本。”由此可知,他认为胡氏的《豫章丛书》,是可以包括陶氏的,甚至把二者误为一书,著录胡氏的子目,是比以前各种丛书书目的子目要多,因此,便将陶氏的子目删去而不录了。殊不知陶氏和  相似文献   

14.
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又号籀(?)(廎),为晚清著名的经子训诂学家,清代《周礼》学的集大成者。他与德清俞樾,定海黄以周,同为晚清浙江三大汉学家,而章炳麟以为孙氏的成就实过于俞、黄二氏。孙氏一生,著述宏富;毕生所著书,约二十余种。已刊行者,举其要,计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札迻》、《契文举例》、《名原》、《古籀余论》、《古籀拾遗》、《周礼政要》、《籀廎述林》、《温州经籍志》、《大戴礼记斠补》、《周书斠补》、《尚书骈枝》、《九旗古谊述》等多种;未刊行者,或已经着手而未成者,也有十多种。我校古籍研究所鉴于孙氏《玉海楼》藏书,以及孙氏手批、手校各书(包括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书局点校本《周礼正义》第8册存在校对漏误93处:乙巳本正确,因漏校而误从楚本;乙巳本错误,因漏校而从楚本;校语失考;乙巳本、楚本讹脱衍误同而失校(涉上下文而讹,形近而讹,义近而讹,脱文,衍文,倒文,出处错误);乙巳本、楚本不误,排印错讹。  相似文献   

16.
针对《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原名是《高宗系年要录》,今名乃四库馆臣所改的说法,本文分别从作者自称、宣取和奏进时所称、坊刻本和传抄本所题、录入《永乐大典》时所题四个方面,对此书本名究竟是什么作了详细考察。作者认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本是李心传为他计划编纂的南宋编年史所定的书名。首次奏进的虽只高宗一朝,使用的已是这个书名。由于接续修纂的孝宗以下各朝未能最终完成,社会上流传的实际上只限于高宗朝部分,但使用的正式书名,无论刻本还是抄本,仍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另有《皇朝中兴系年要录》,也是正式书名,当是别名。《永乐大典》据以录载的底本,《文渊阁书目》登录其名作《建炎系年要录》,'建炎'疑系'建炎以来'之省。而《高宗系年要录》,则从未用作正式书名  相似文献   

17.
《八朝穷怪录》又称《穷怪录》, 撰人不详, 史志无目。是书古无完整辑本, 《古小说钩沉》未辑, 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虽提及佚文十则, 但李氏并不以文献整理为主, 且仍有疏漏之处。故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作进一步研究, 得《八朝穷怪录》佚文11则, 一一详述, 并加以分析, 以冀得此小说完整佚文文本。  相似文献   

18.
晚清民国时期,存在过一个以词坛名家陈曾寿为核心的湖北蕲水陈氏词学家族,其成员至少还包括陈氏从伯父恩澍、师关棠、次子邦直、从子邦武及婿周伟等五人。《烟沽渔唱》是民国遗民词社"须社"唱酬所结之集,载陈曾寿词十五首,其中有六首为张寅彭、王培军校点本《苍虬阁诗集》所未录,另九首未为《苍虬阁诗集》所取校,兹为补遗、补校,并对《苍虬阁诗外集》辑补自《采风录》的一首《六丑》略事辨正。陈恩澍、周伟二人词,最早似亦仅见载于《烟沽渔唱》,今一并辑出。  相似文献   

19.
孙诒让(字仲容,号籀庼居士)先生(1848—1908)是清季朴学大师,他的学术成就早已有口皆碑,其著述曾经启迪和引导众多青年学子走上成材的道路。四川大学著名教授徐中舒先生回忆说:他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读到孙诒让的《名原》、《契文举例》等书,使他眼界一新,从而认识到掌握古文字知识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必不可少的工具。孙先生又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开拓人,对兴办乡邦各类各级的新式学校作了重要贡献。他的业绩是值得后人永远纪念的。  相似文献   

20.
南朝刘来盛弘之的《荆州记》虽早已古佚,原书不可得见,但引书众多,引者不少。据不完全统计,仅曹元忠所辑盛《记》中,已注明的引书就有42种,引者不下40人,故恒多稗贩,需待澄清,特作是篇。同时,盛《记》辑本也不少,尤以清人曹元忠、陈运溶、王漠的辑本(以下分别简称曹辑、陈辑、王辑)为最详,此篇校考以它们为底本,按曹辑、陈辑、王辑第其先后。本篇以条辨形式校考,每条校文首先摘取辑本有关文句列于其上,然后以“今案”起首加以校考,若一条之中有两误以上需加校考者,则以“又案”另行起首校考。本篇所引辑文后括号内之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