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前期创造社揭起浪漫主义的旗帜,异军突起,和倡导现实主义的文学研究会一争文坛春色。郁达夫是前期创造社的骨干之一,他的前期小说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似乎是不言而喻地成为现代文学史家们的定论了。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说:“创造社的浪漫主义倾向,在诗歌方面最杰出的代表是郭沫若,小说散文方面则为郁达夫。”又说:“郁达夫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就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见之于文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通常被认为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这完全忽视了它的本土渊源。事实上,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是汲取多方文明资源而生成的,中国古代浪漫文学资源是最为得天独厚的本土资源,它奠定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文化基因,更催生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转型和再生。换言之,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历经从古典到现代的蜕变与超越,表征为三个层面的关系形态——表层断裂、深层接续、转型和再生。  相似文献   

3.
似乎已经过了意气用事地争论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三家谁届文学正宗的时代,保守地将现代主义指斥为洪水猛兽,或贬抑为颓废色情,甚至对现代主义此一现代文学史之基本存在事实干脆别过脸去,这样的论者估计已经不会太多。而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主潮相比虽居旁选支流但有力地推进和丰富了新文学的历史进程,已成为稍具学识的文学史家们的不争定论。因此《1900-1949:中国现代主义寻踪》(吴中杰、吴立昌主编;以下简称《寻踪》)一书的出版,作为系统清理和爬梳中国现代主义在本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发展中生成演变…  相似文献   

4.
进化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观之于文学史研究至关重要,而进化文学史观则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它承续了我国古文论中之进化思想因素,又自觉借鉴了西方现代进化文学史观,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进化文学史观,以胡适、茅盾为代表的新文学先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尝试运用进化文学史观研究并书写了外国或中国文学史,显示出进化文学史观的主要功能特点与突出缺欠;进化文学史观用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与阶级论文学史观相比异大于同得小于失,同现代性文学史观相比同大于异失小于得,惟有现代国家文学史观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方可视为科学的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5.
浪漫主义是欧洲文学史上曾经普遍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是现代西方文艺思想的起源。五四时期,在个人发现、个性解放和个人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创造社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潮流,与文学研究会所代表的现实主义潮流构成了双峰并峙、二水分流的形势。五四浪漫主义把情感、想象等视为文学的本质,强调文学与自发性、天才、灵感等特点的联系。浪漫主义的文学观念影响了整个五四一代作家。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创造社开始否定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1928年革命文学运动兴起,提倡新写实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在理论上以现实主义为标帜,并且否定浪漫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尽管把浪漫主义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对浪漫主义进行了重新评价,但实际上,在1930年代,逐渐形成了独尊现实主义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集约性的现代"是德国汉学家顾彬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对于中国现代性的命名。这一概念的提出,理顺了左翼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系,体现了百年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性。"集约性的现代"产生于现代民族国家确立过程中的现实需要,其中集体对个体的遮蔽制约着知识分子主体性的建构与张扬,二者的矛盾成为作者思考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基点。在对主体性的追问与反思中,作者的情感介入反映了一个汉学家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情厚意以及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描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描述刘思谦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夹缝中,浪漫主义这一中外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创作潮流也在默默地萌发、生长,在新时期文学大潮中发出了自己的由微弱到激越的音响。它的运动过程不象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那样总是伴随着种种争议,也很少有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是在汲取多方位、多层面的文明资源的基础上生成的,其中的中国古代浪漫文学资源是最为得天独厚的本土资源,是它奠定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文化基因,同时也是它催生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重生.本文旨在探讨二者之间复杂的关系形态--表层的断裂、深层的文化接续、转型和再生--研究的是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观念从古代到现代的蜕变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倡导生态文明的21世纪,文学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应当成为文学史写作的文学史生态理念,文章对大文学史观的写史理念提出了几点看法。以“现代”作为论述平台,着眼于现代文学史改进和调整的必要性,重申加强被长期被忽视的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在大文学史观的生态视野下构建相对完整的现代中国大文学史。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特别是一个流派的代表人物,都是根据一定的文艺思想进行创作的,雨果也不例外。雨果作为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公认的领袖和最杰出的代表,不但以形式多样、数量众多的文学创作丰富了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实绩,确立了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在文学史上的不可动摇的地位,而且以他一系列出色的浪漫主义文论为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正确评价雨果的浪漫主义文论,不仅对于了解雨果本人的创作和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探究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也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在以启蒙、革命、民主与科学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语境下,五四知识界对浪漫主义的译介,偏重于"革命"的英国(拜伦)浪漫主义,而遮蔽指向民族传统与神秘主义的德国浪漫主义。译介的缺失造成了文学史建构对德国浪漫主义影响的忽略,但德国浪漫主义所滥觞的文学母题与文体实验,却通过其后续的现代主义文学批评与创作以暗流的形式影响着五四文学。以《野草》为个案,通过分辨鲁迅创作中的德国浪漫主义影响,可以追溯五四浪漫主义的另一面:指向内心与传统的德国根源。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文学史的主体性未得到合理认识,在片面强调治史的真实性、客观性时,文学史的主体——文学史家,无疑被压抑了。特别是近二年来,文学编年史叙事已然成为一股新潮,2其所举旗帜是尽可能地重建历史,同时竭力消解书写者的主体性介入,以求达到历史本貌。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几乎是无济于事的。尽管文学史的主体性因素常处于遮蔽之中,却是不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坛,现实主义文学贯穿始终,并且日渐发展,终成为主体的文学流派,而“五四”期间曾与异峰并峙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所经历的时间虽相对短暂,但它却以粗豪奔放、恢奇诡异的风姿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彩。在辛亥革命失败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先进中国人的注意中心从政治革命转向思想革命,从社会解放转向个性解放,这种汹涌的社会思潮对直抒胸臆,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起了催生作用。胡适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中说:“《新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伊始,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逐步得到恢复和发扬,浪漫主义精神仍然滞后。中国西部文学最早扬起了现代浪漫主义的风帆,以自己的“远”与“奇”以及暗藏的各种意象,创作了浪漫自然、浪漫神话、浪漫远村和理想人格四种类型的西部浪漫主义作品。这是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在中国西部的潮音。  相似文献   

15.
鲁迅比郭沫若大十一岁,正式开始文学活动也比郭沫若早十来年。李何林先生曾经把鲁迅的思想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从一九0七年到一九一七年为早期。本文所指的鲁迅早期就是这一时期。从鲁迅这个时期的著译文章看,浪漫主义是他这个时期的主要文学倾向。青年时期的鲁迅发扬浪漫主义文学旗帜,对我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有着重大影响。代表着新文学浪漫主义发展方向的当然是郭沫若。他早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想与他的创作一道,牢固奠定了现代浪漫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6.
由于诗集《女神》,郭沫若获得了“浪漫主义诗人”的称号,而和鲁迅分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大文学潮流的前锋。虽然如此,但看来他似乎无意固守在浪漫主义这个领域之内。他按照自己的意愿走适合于自己个性的艺术之路,而不顾别人的忠告与惋惜。不少研究郭沫若诗歌艺术个性的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只有浪漫主义最适合他的艺术个性,他应该永远浪漫下去才对。黄侯兴同志所写的《郭沫若的新诗和他的艺术个性》(《现代文学讲演集》)一文,就反映了这一  相似文献   

17.
追寻文学流变的轨迹──论建构科学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问题温潘亚,许振敏文学史作为某一历史时代、地域、民族或国家文学发展历史的记录,在具有不同史学观念的文学史家笔下可以从不同角度编写出不同类型的文学史,有以年代为标志,有以流派为基准,有人侧重文学思潮与文...  相似文献   

18.
形成中的表现风格──欧洲十八世纪文学风格研究苏敏在欧洲文学史上,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浪漫主义运动以伟大的否定著称,它一改自荷马史诗以来的欧洲文学摹仿传统,使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摹仿文学风格中断,使一种崭新的主观表现风格占据文坛霸主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自从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出版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已有50余年,其间编写的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不计其数。有什么样的文学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学史。文学史的书写历史与学科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重构的历史过程。华中师范大学王泽龙教授的著作《反思与重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综论》(以下简称《综论》,新华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对近十年来现代文学研究中体现的文学史观作了自己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雪莱是英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和诗剧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雪莱诗作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以期更多的人对诗人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