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毛诗序》文本的考察,认为《毛诗序》在解诗中寄寓了以民为本、为政以德的德政思想,其旨趣在于引古匡今,以道制君,有其历史进步性。本文又分析了《毛诗序》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学术,《毛诗序》虽然存在严重的附会政教的弊端,但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其价值尚有待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2.
论及清初学术,学界多以对理学的批判为起点,实际上,理学在清初仍然是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学术形态.康熙朝纂修<明史>时,因徐乾学兄弟条陈<修史条议>主张设立"道学传"而引发一场大的争议.此场争议实际上是朱陆之辨在清初的继续.宗朱学的张烈反对设置<道学传>,并将王阳明与陆九渊联系起来,视"陆王学"为一体加以批判;宗王学的毛奇龄则据理力争,对王烈所言"心即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诸问题进行逐条辨析;而黄宗羲也移书史馆加入争议,主张"一切总归儒林",试图调融朱学与王学.这场争议实际上是论辨各方对自己学术主张的申论,同时亦有争夺话语权的意味.由于引发争议,史馆最终决定不设<道学传>.  相似文献   

3.
国学研究与中国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研究与中国的现代化李存山国学,顾名思义,乃中国传统之学术;然而,某一时代有某一时代之国学。当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时,先秦诸子与两汉经学是国学;迨至隋唐以后,儒、释、道三教之学便已都是国学;近代以来,研究中国传统学术而卓有成就者,莫不兼综中西,西学实已...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道学之名的形成与北宋谈道风气、道学一词的褒义使用、儒家道统说的提出之间的关系。认为,正是这些关系使宋代儒家学术被冠以道学之名。此外,文章还论述了从张载到朱熹,道学一词的含义由笼统到确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社会对道学这种学术形态的认识过程,也是道学的自我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5.
阮元<儒林传稿>记载的浙江经学状况是其学术论述的重点之一,与章学诚及其"浙东学术"有密切联系.一般认为,章学诚及其浙东史学派被埋没一百多年.<儒林传稿>有关浙江学术的记载显示了章学诚的影响,阮元实际上将浙东学术名义和黄宗羲一系学人谱系写入了清代学术史.<儒林传稿>提示我们关注该书的学术价值以及浙东学术在清代学术史中的实际遭遇.  相似文献   

6.
论清代辞赋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辞赋是融合儒林与文学、介乎诗文之间的文体,清代辞赋体式变化虽已穷尽,但辞赋堪称中兴。清人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变革:一是在辞赋史内部,兼容历代赋艺,提倡以古赋为律赋;二是在辞赋史与学术史结合的层面,辞赋面向学术,以清代学术入赋,使辞赋具有现实性;三是在辞赋史与文学史关系的层面,提倡以秦汉之文、韩柳之骨为赋,清代的股文也使清赋具有新特色。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作为影响力日益显著提升的发展中大国,既强有力地影响着此一大变局的形构与走向,又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面临、经历着其带来的全面深刻的影响.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城市化(城镇化)、全球化(逆全球化)以时空高度交织、挤压的形式前所未有地冲击、型塑着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生态作为一时代之社会(文化)生活面貌的重要构成,自然深置其中,不可避免地广受时代潮流的卷挟与影响,同时又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影响时代风貌的构建与塑形.  相似文献   

8.
正有人说,一份刊物可以代表一个时代,比如人们提起五四就常会想到《新青年》一样,刊物有时可以成为一个时代文化精神的表征。也有人说,要了解一时代之学术,翻刊物是不可少的,比如你要了解民初的古史讨论就免不了要翻翻《努力周报》的副刊《读书杂志》。一  相似文献   

9.
袁中道尝誉李贽为"今之子瞻",李贽与苏轼二人并论之基础及其意义何在实有值得探讨之处。苏轼备受晚明文人推崇,而李贽正是当中彰扬苏轼之第一人,研究之初首先引证李贽对苏轼之推重,其次讨论李贽在晚明苏学盛行之风潮中的代表性地位。晚明文人与道学家对立之意识,可上溯至北宋之洛蜀党争,故李贽被视为"反道学"之文人,实亦承继了苏轼蜀学与洛学对立之精神。然李贽学术乃阳明嫡传,而阳明心学尽管与程朱理学相颉颃,却无疑仍属道学一脉,以性命之学为依归。由此进一步考察李贽之"反道学",仅在反程朱之一尊;而其表彰苏轼,亦正代表了阳明心学涵融洛、蜀之精神,今日重新正视李贽与苏轼之学术,对儒学之过去与未来亦将有更开阔之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与陆王心学的兴起演进相伴而生的便是心学批判史的展开,而王船山即此心学批判史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首先,基于心性之辨,批评陆王“心即理”说,克服心学“主体性形上学”,在超越与内在之间保持均衡;其次,承继朱子“格物始教”,并积极回应阳明之问,批评陆王“第一义工夫”;最后,对心学之社会政治风气影响的批判显然属“外在批判”,但针对李贽、陶望龄等对当时文风影响的批判,却也言之成理。可见,船山的心学批判有其思想效力,但亦有其限度,与陆王心学共享“仁义固有”,这决定其在人性的看法上仍属于广义道学,且其“外在批判”存在苛评。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环境下实现知识的组织和提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国学大师陈寅恪说过,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情报学是20世纪40年代为克服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情报危机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其目的是将知识信息组织有序化,为用户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学术有经学与道学之不同.自西汉末年以降,经学内部乃有今古之争,其争论的焦点主要体现为<公羊>与<左氏>之争.至清代晚期,此种争论愈演愈烈,直接影响到晚清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传统学术到现代学术的转型.刘逢禄作为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其对<左氏>的研究,以及当时学者对刘逢禄的综述与批评涉及社会、政治的各个方面,影响到晚清社会思潮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但任何时代的文学决不会是突然产生的,而总是前一时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晚清文学是这样,五四文学也是如此。前几年,有人曾提出,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只有五四文学是横的移植,没有纵的继承,因而成就巨大,其他时期则由于强调继承传统,而使文学失去了光彩,并以此事说明,必须否定中国文学的传统,必须移植西方文学,只有这样,中国的文学才会有出路。这至少是一  相似文献   

14.
陈寅恪“预流”说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的"预流"说是在西方汉学的直接诱导下形成的。陈氏以西方汉学为标尺,将寄身于西方汉学的敦煌学奉为世界学术之新潮流。"预流"说固然指示了学术演进的某种法则或通例,但在史学发展中新旧史料、问题与史料的关系上,却也不免片面和失察之处。敦煌学虽蔚为一时之显学,但就整个世界汉学的发展趋势而言,并不足以代表时代学术新潮。1930年代以后,陈寅恪本人已对"预流"说有所匡正和超越,今人也不宜过分拘泥其说。  相似文献   

15.
文体、文体批评、批评文体这三个概念都可以说是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我们仔细探究这三者可以发现它们的构词成分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所以文体、文体批评、批评文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性。王国维曾经说过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同样的一时代也有一时代之文体。我们要想理清批评文体和文体批评,首先得明确文体这个概念。约翰.米德尔顿.默里认为“一场关于文体的讨论,哪怕只伴有科学考察的某些严密性,就必然会涵盖全部文艺美学和批评理论。”我们姑且先不论这句话是否有失偏颇,但是文体讨论的重要性还是十分明了的。“文体”在中西方都有渊源的历史。在西方,文体最初是源于修辞学,是隶属于修辞学的一个概念。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修辞学》中就明确表述过修辞学与演说艺术有关,而演说艺术主要靠的就是语言的表达。那个时候文体的服务目的就是如何使语言表述能够运用得更加恰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虑见解的逐步完善,文体跳出囿于修辞的成见,逐步将它的涵盖范围扩展到诗学等方向,不再是思维的从属物而是思维的独特表现方式,这就奠定了现代文体学的基础。二十世纪初文体学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研究者们将文体学与语言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试图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中国古代文体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6.
作为张载与二程的门人,吕大临的思想既显示出道学理论指向的共性,也有独具一格的个性。由解释《中庸》而得出的“中者道之所由出”,集中地反映了吕大临以工夫贯通本体的理论特点,而“通经践礼”则既表现了他通过义理重释和社会教化以复兴儒学的努力,也呈现出将经学和礼学融入身心修养之“为己之学”的道学实践特点。  相似文献   

17.
借洋款,筑铁路是晚清洋务派的重要举措,论者多以“屈从列强”论之,笔者以为似不全面。本文试对洋务派借款筑路的动机、过程及作用发表一管之见,以求教史界同仁。一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深重,国弱民穷,反对侵略、发展国力成为最重大的社会课题。借款筑路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借款筑路倡导者的初衷恰与时代需求相吻合。19世纪60年代便有人呼吁:“火轮车惟中国当行而不容稍缓。”1880年,刘铭传建议“借款筑路”,得到了李鸿章等人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老庄哲学本意并非论艺术技巧,而是论"道"。"道"是他们为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自由而找到的一种实现精神自由的方式。先秦学术文、史、哲不分,老庄的艺术技巧理论就融汇于其道学思想,其本体是其哲学范畴之"道"向艺术层面的演化。老庄没有直接论艺术技巧,但其道学处处展示着如何实现自由的技巧和方法,对文艺创作技巧产生直接影响,甚至相通。"道"之"无"的特性揭示了艺术技巧的本质与表现形态;通过无目的而达到目的技术创造论阐发了艺术创作主体理论,触及了艺术技巧的实质;"道"的社会实践性理论阐发了艺术技巧的社会实践基础,并论述了背道的艺术技巧反面存在。因此老庄的"道"技论也就演变成了艺术技巧论。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 90年来的历史 ,在中国现代学术建设的过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业绩 ,久为世所公认。应该注意到 ,2 0世纪中国的许多学科 ,是在清华发轫萌生 ,清华的前辈学者为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理工科如此 ,文科也是一样。大家记得 ,陈寅恪先生说过 ,一个时代的学术有其潮流 ,在潮流间的学者为预流 ,不居于潮流的为不入流。清华文科的不少先生正是站在时代潮流之前沿 ,“能开拓学术之区宇 ,补前修所未逮 ,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 ,而示来者以轨则。”[1] 勇于站在学术前沿 ,建立新的学科 ,正是一种创新的精神。我在这里想谈一下中国考古…  相似文献   

20.
学术史是对学术研究本身的研究.它的功能,首先是存史,即记录学术发展的历程,让人们知道一个时代学术发展的状况,从而使过去时代的学术研究不至于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湮没;其次是评价,即对学术研究家、学术研究著作、学术研究现象进行价值评判,分清是非得失,以为当下及未来学术研究之借鉴;其三是彰显,即挖掘学者在学术著作中的创造性成果,加以宣扬,使其更为人所知,更好地发挥作用.学术界发表的学术作品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有同等的学术价值,反常的现象在各个时期倒比比皆是:拥有广泛世俗名声的学者及其作品却未必有实质性贡献,而那些埋头苦作的学人及其真正为人类知识增长和学科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的成果却因他们不善营谋而罕为人知.因此,把那些湮没在俗世喧嚣和众多平庸著述中的原创性成果发掘出来,对学术史研究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