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个代表”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意蕴,本文从三个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人民利益至上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的道德核心。同时,“三个代表”思想也蕴含着在当前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相结合的道德评价标准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意蕴,本文从三个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人民利益至上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的道德核心.同时,"三个代表"思想也蕴含着在当前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相结合的道德评价标准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它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深刻的伦理意蕴中国共产党是新道德的先驱、公民的道德表率和集体主义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涵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其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蕴含着社会主义的道德基础;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蕴含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蕴含着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目的。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合规律性,而且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道德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涵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其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蕴含着社会主义的道德基础;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蕴含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蕴含着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目的.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合规律性,而且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道德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核心体现。共产党员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践行者。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表现在许多方面,主要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要始终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要在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努力推动先进文化建设,要忠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要成为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楷模,要加强学习、增强本领,要在各…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秉持传统伦理精神中的尚俭理念提倡和践行节俭,发挥了传统节俭之德应对现代化进程中诸问题的“道德锁匙”作用。党提倡和践行节俭的道德实践涤荡了奢靡之风和浪费现象,磨砺了党的奋斗意志,密切了党群关系,彰显了党的德性,诠释了“知行合一”的党德价值观,体现了党的道德自信精神。同时由于中国传统节俭之德内蕴着丰富的生态爱护情怀,党提倡和践行节俭的道德实践还具有继承和拓展传统生态伦理意蕴,以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把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学校作为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将思想教育融入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 ,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是先进文化的发源地、示范区和辐射源。高校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播和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充分理解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 ,把握高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深入挖掘高校文化的育人功能、社会功能、传承功能和创新功能 ,发挥高校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并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 ,加强高校文化创新 ,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社会环境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传承与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当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侵蚀,出现许多行为道德失范的现象。在新形势下,针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必须探讨如何重新建构合理的、时代感强的教师职业道德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4.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是"与"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语言表达"命题"或判断时,无论使用系词与否,无论使用何种起系词作用的句式,都摆脱不了先验的x=/()γ思维结构.无论在何种语言中,系词本身都没有独立的语义,只起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符号作用;而"在"或"存在"却具有独立的语义,甚至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谓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即便在印欧语中,"是"与"在"在语义上也没有必然联系.希腊语ousia一词的语义与其说是从einai一词抽象得来的,毋宁说是借着einai从x=/()γ实验思维结构中抽象得来的.einai并没有为这种抽象提供确切的语义,而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符号.人类语言发展趋势是清晰化和准确化,故而汉语不应像某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逆势而行,把"存在"、"在"和"有"等语义移植到一个本无这些词义的"是"字里.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8.
19.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20.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