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又异于一般员工,导致其需求也不一致。因此,对知识型员工除薪酬激励外,更应侧重于从心理契约层面入手,实行非薪酬激励策略,更有效地激发其发展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知识型员工是企业中重要而特殊的群体,有着独特的心理需求及职业特征。本文针对知识型员工特点,提出了适合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其中包括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文章在阐述知识型员工含义及国内外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知识型员工激励成本最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即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原因分析、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理论分析和知识型员工激励成本模型分析,为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提供了新的视角,展现一个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4.
知识资本在当下经济时代成为较为稀缺的资源,它能增强团队的竞争力。知识型员工是知识资本的载体,掌握着知识、技能和技术,是团队达成目标的主力军,因此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潜能,才能帮助团队实现利益最大化。知识型员工受教育水平较高,自主性强,所以本文以知识型员工特质为基础,从心理契约角度出发,找出符合其特点的激励方式。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内隐关系,影响着员工的行为、期望、满意度及离职率等。为此本文得出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和团队凝聚力的模型,并从心理契约和团队凝聚力的各三个维度方面提出建议策略,使员工与组织清楚了解自己的义务与权力,尽可能达成双方的期望,减少双方彼此间的不满,为组织全面了解员工和团队清楚明白成员的行为、心态,激励员工与成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激励必须讲究只有做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本文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在运用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对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方法和策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促使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希望对企业在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实践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型员工是知识创新型企业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 ,他们的工作具有知识型、创新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本文首先论述了知识型员工激励的五个基本要求 ,在阐明这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心理契约是个体以雇佣关系为背景,以许诺、信任和知觉为基础,形成的关于双方责任的一种理解或信念。本研究对210名知识型员工开展心理契约问卷调查,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效度校验和因子分析,对每个因子进行信度检验和描述性分析。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构建心理契约的结构维度,即:物质与精神奖励维度、发展与机遇维度、工作环境维度、培养与福利维度。按照描述性分析的重要性等级排序建立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其激励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有效地激励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突出问题,文章把激励的一般特点放到知识型员工这个特定对象中进行研究,在分析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激励的基本特点,提出了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基本原则,即分层分类原则、长短结合原则、动静结合原则、公平原则和经济性原则,以此构成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知识型员工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企业中占居绝对地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存在薪酬激励不完善、心理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偏差大等问题,企业应实施全面薪酬战略、推行能本管理理念以及同步实施绩效激励等措施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全面激励.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总报酬模型基础上,从五个激励维度出发,运用相关分析和因素分析的方法,深入剖析了研究对象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及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总报酬模型能够较好地适应中国情境,基本上涵盖了知识型员工激励的重要因素,重要程度排序根据中国本土知识型员工实际略有调整。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逆向选择模型建立在代理人“纯粹自利”的假设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公平心理偏好对激励契约的影响。从个体心理偏好的异质性出发,将作为隐藏信息的公平偏好心理因素嵌入传统逆向选择模型,设计出当代理人能力水平和心理偏好特征均为私有信息时的最优契约,可以发现公平偏好以及双重逆向选择的信息结构对于最优激励契约及其实施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重逆向选择情形下最优契约是“部分混同”的,而公平心理会导致部分代理人通过隐藏其真实心理偏好以获取额外信息租金。最优契约是在信息租金抽取、公平心理补偿与配置效率之间权衡产生的结果,因此与传统的逆向选择情形相比,公平偏好会导致低能力代理人的配置向下扭曲变大,而不同能力代理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会随公平心理强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以关键链项目管理为依托,构建基于效率与创新协同控制的两阶段创新激励机制模型,通过设计包含学习期权的激励路径保证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完成项目的创新绩效。通过建立两阶段委托代理模型,归纳出解析解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模型改进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情景实验加以验证,初步得到以下结论:对早期创新风险的补偿能够帮助项目执行者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更好地利用学习期权,引导员工积极实施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3.
根据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研究和职业生涯阶段划分的研究,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阶段划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其中每一阶段对其适宜的激励因素不尽相同:在探索阶段,适宜的激励因素为团队氛围、个体成长、金钱财富;在立业阶段为个体成长、金钱财富;在维持阶段为工作自主、团队氛围、认可尊重;在消退阶段为认可尊重、金钱财富。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临聘人员的稳定和发展需要良好的激励机制。随着我国高校对临聘人员管理的全面加强,如何调动临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对高校的忠诚度,降低临聘人员的流失等问题,成为当前高校队伍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心理契约理论与高校临聘人员管理的契合等方面的研究,力求构建高校临聘人员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知识型员工流失的深层研究——基于心理契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型员工由于其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一直是企业竞争的主要对象,其流动率也一直较高。知识型员工流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契约违背的必然结果,因此,重构和优化心理契约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在招聘、入职、变动和离职四个阶段,企业应分别采取真实岗位预视、建立动态档案、加强沟通、及时补偿和离职面谈等措施,防止知识型员工流失。  相似文献   

16.
研究激励协同的过程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对知识联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将连续体理论应用到激励协同的过程研究中,通过研究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的互动过程描述了激励协同连续体的内涵;详细阐述了激励协同连续体的产生基础,即激励势差的形成和作用方式;分析了激励协同内生机制,即知识主体竞争合作的产生和影响作用;构建了激励协同模式,即激励连续带,阐明了激励协同的发展过程;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有利于揭示激励协同的本质和掌握知识联盟的运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研发人员心理契约的结构、内容和感知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武汉和深圳两地8家企业160名研发人员的问卷调查,初步探索了研发人员的心理契约结构、内容和感知现状。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研发人员的心理契约由业绩报酬、生涯发展、以及工作/生活平衡三个维度构成。其具体内容与一般知识员工的心理契约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高校雇员制用工因存在身份模糊、同工不同酬、经费保障缺失等问题,给雇员激励管理带来诸多制约因素。文章从雇员内在心理及外部管理机制两方面对高校雇员激励管理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从聘用制改革的视角,进一步对高校雇员激励管理的路径进行再思考。文章提出,应提高对雇员的关注度,构建有利于雇员成长的组织文化;完善雇员制用工管理制度,建设稳定的雇员队伍;以合同制管理为契机,开通雇员转为正式编制员工的通道;强化岗位管理,淡化身份意识,打破身份限制等。  相似文献   

19.
信任、隐性激励与企业知识共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有KM研究成果对知识共享激励的研究多数是对传统激励理论的简单移植,主要的激励合约是报酬激励,在个人产出为公开信息的情况下,传统的显性激励对编码化知识共享有效;当团队产出可以观测,但是在团队成员间不可分割时,如果没有额外的激励,显性激励模型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然而,以信任机制为基础的隐性激励下,只要团队成员具有一定的耐心,就会选择共享,而且对于重视知识的知识员工而言,则只需要具有微弱的耐心,隐性契约就可以有效激励其共享。隐性激励而不是以薪酬激励为代表的显性激励是激励知识共享的最优激励契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独立董事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基于声誉理论与契约理论,建立了一个关于独立董事的声誉激励机制与显性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最优动态契约模型,得出了实现声誉有效激励的条件和提高声誉激励效应的途径,通过与没有引入声誉激励机制的契约模型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优越性.最后对声誉激励机制在中国独立董事激励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