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已经成为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也是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从事管理服务育人的关键能力.由于职业性质和工作对象的特殊性,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较之其他社会公众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比如:信息识别具有鲜明的政治敏锐性,信息传播具有正确的思想引领性,信息处理具有丰富的知识传递性,信息交互具有融洽的情感沟通性.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开展和实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国家社会、高校和辅导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并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全面、立体的网络,不断推动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传播将信息传播与数据积累汇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将每一个人裹挟其中。个人在大数据传播中既承担着信息生产和传播的首要职责,也扮演着数据生产与累积的主要角色;然而数据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是相分离的,个人仅拥有零散数据的所有权,大数据使用权却被网站运营者和软件供应商垄断。这不仅对信息传播造成深远影响,也为媒介素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数据拓展了媒介素养教育的传统内容,挑战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既有形式,也改变了媒介素养教育的语境。大数据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实现技术素养、数据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执行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媒介素养教育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市场经济时代,大众传媒是我国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何认识传媒,正确而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通过对我国某以理工科背景为主的"985"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内容了解模糊,对媒介的批判能力较弱,对媒介的使用不够深入.因此,我国高校应营造媒介素养教育氛围,培训专业师资,增加高校与媒体的合作,强化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网络,进而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媒介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新媒介素养语境下的大学生媒介教育应遵循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认知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受动教育与主动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新媒介素养语境下,大学生媒介教育应加强案例教学,还应加强媒介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媒介化时代的到来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学校、社会和家庭必须共同努力、多元合作,为中小学生构建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媒介环境,保障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使他们学会利用媒介来服务自我和完善自我,以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以电视、网络、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媒介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交流方式,媒介素养是二十一世纪合格公民必需具备的素养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媒介素养的定义、目的、内容以及公民媒介教育的意义和实践路径等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梳理国内外媒介素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发现当前国内外学界对媒介素养的研究尚存在着一些缺陷:缺乏对老年人群媒介素养的研究、本土化研究程度不足、将媒介素养教育上升到全民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等。在媒介素养后续研究中,应加强对社会其它群体媒介素养的研究、强化媒介素养理论研究的本土化、树立全民媒介素养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现代传媒环境下青年的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大众传媒通过每日每时不间断的信息传播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的成长和发展。传媒环境已成为继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之后又一个影响青年健康发展的十分重要的社会环境。大众传媒对青年的影响具有正负两面性,如何正确发挥其积极作用,规避其消极影响,除了大众传媒自身加强行业自我规范,政府对其加强引导和调控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青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其媒介素养,帮助他们正确甄别、接收和利用媒介信息,学会积极地接触媒介,批判地消费媒介产品,使大众传媒成为自己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假新闻泛滥已经成为一个事实。在蜂拥而至的信息大潮中,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传媒人的媒介素养、受众的媒介素养、政府公民的媒介素养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指出公众媒介素养匮乏是虚假新闻泛滥的一大诱因。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养实践的途径是对符号表征的信息化处理。符号表征有"所指"与"能指"之分,信息表征有"意义"和"意向"之分,所指的意义与能指的意向将人、媒介、信息相联系,作为文化层面的媒介素养由此展开实践的可能性。本文以索绪尔提出的符号任意性原理对大学生媒介素养表意实践的内因性开展研究,力图揭示表意实践何以开展的可能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很大的负面效应。山西高校的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时存在着深度依赖新媒体环境、信息评判能力和自媒体运用水平不足、媒介道德法律素质不强等媒介素养缺失问题。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既有主观上大学生自身对媒介素养的认识不足,也有客观上学校教育缺失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高校要从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净化媒介素养培育环境和提升高校教师媒介素养三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沟通思想最重要的渠道。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人们对媒体也更加依赖,由此产生的媒介素养成为当代人的重要素养之一。应廓清媒介素养的内涵,追溯媒介素养的产生和发展轨迹,梳理媒介素养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现状,以提高我国新闻传播者的媒介素养水平,最终实现推动我国受众整体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出现以后,对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西方学界对媒介可能产生负面效应的担忧,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由此产生,依次经历了四种研究范式,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受到中国学界广泛关注与研究。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兴起以来,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陷入困境,借鉴信息素养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开展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融合研究已渐成学界共识,将是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媒介识读的核心是批判性解读媒介信息的能力。媒介识读教育在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是国外实施媒介教育的一种常见模式。作为抵消大众媒介对少年不良影响的手段 ,媒介识读教育逐渐受到日本社会各界的重视。日本的媒介识读因电视的介入而得以推广 ,但也因此被打上了深刻的媒介意志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博客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主要的网络行为之一。然而,大学生在博客传播过程中与博客固有的传播属性发生种种行为偏差,表明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着媒介技术落后、知识结构不完善、信息处理能力弱和主体意识淡薄等欠缺。基于此,我们试图寻找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博客之间的契合点,从而确定基于博客来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个人生活、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深远,对新媒体及媒介素养的定义进行概述,探讨新媒介素养的内涵,分析信息时代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学校、媒体和学生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媒介素养:一种正在兴起的教育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影响不断加大的背景下,20世纪早中期西方一些国家首先提出媒介素养教育的话题.本文清厘了媒介素养的概念,并具体分析了所包含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概述其在一些国家的实践和推广.由于在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基础,本文还将两者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进展与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素养研究的进展主要集中在:主体媒介素养研究的视阈不断拓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实践性日益凸显;网络媒介素养研究方兴未艾;媒介素养研究译介成果丰富;媒介素养研究开始应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媒介素养研究的缺失表现在:研究视野中存在着盲点;基础理论研究中概念混乱;研究中存在着失衡现象;研究方法相对匮乏和单一。深化媒介素养研究应明确研究范畴,厘清基本概念;提升研究层次,深化研究理念;关注失衡领域,加强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带给人们不仅仅是信息的及时与便捷,它是一把双刃剑,虚假、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在网络中占有极大市场,这就需要提高人们的媒介认知能力.媒介素养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导人们如何认识媒介和使用媒介.应该在掌握媒介素养自身属性的基础上,结合理工科学生的学科背景及知识结构,建构理工科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模式,这是提高其使用媒介能力的切实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网络媒介素养测量研究现状的分析,笔者提出了现阶段网络媒介素养的测量存在的问题:网络媒介素养测量研究领域和研究主体比例存在问题,包括以网络媒介素养为研究领域的文章所占比重过大和网络媒介素养研究主体所占的比例不平衡;网络媒介素养测量研究的具体内容存在问题,包括研究前提的缺失:网络媒介素养操作性定义缺失;研究题目拟定的乏味:批量复制的麦当劳化式的题目;研究方法的单一:问卷法一统天下;研究结论的泛化:研究得出的结论空泛没有针对性。最后笔者提出了测量研究生网络媒介素养的一种可能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