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20世纪中后期,由于科学哲学家们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还原论倾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批判,人们开始在超越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对立的基础上试图去开辟新的哲学发展道路,希望从整体论的角度上去打破科学哲学的二元对立思维倾向,引入语境实践的相关背景,将事物、现象看作是一种语境之网中的存在,而真理则被视为是一种语境整体作用的结果,语境论的思想因此逐渐凸显出来.多世界解释从对于整体论思想的倚重到对于语境论思想的引入,既是传统量子力学理论应对还原论挑战与威胁的一种被动选择,同时也是多世界解释增强自身理论辩护能力、开拓理论发展空间的必然出路.从哲学的层面上来看,语境论思想吸纳、借鉴并超越了有原则的科学一元论立场,它作为一种包容性极强的基础理论,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当代语言哲学、分析哲学以及认知哲学所共有的方法论优势,从而能够成为量子力学理论研究重要的、基础性的理论背景.多世界解释的语境决定论实际上是一种具有相对性色彩的绝对论,这种决定论在相对与绝对之间保持了适度的平衡,因此它是一种非严格的决定论.在语境论的视域下,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不同立场可以并立与包容,论争焦点能不断集中与凝聚,辩护视域才能日益扩展与交融,论证方法才能相互渗透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理论研究的语境选择是任何理论生存的最基本前提,文化哲学研究的理论语境在于对文化和文化哲学的理解.文化是人的本质的存在,人是文化存在的本质.人们通常在三种层面上理解文化学:关于文化的科学,关于文化学的元理论,哲学的文化哲学.哲学的文化哲学是反思近代科学哲学的产物,其基本问题是关于人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文化哲学作为哲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与van Dijk的话语分析理论都非常重视语境的研究,语境是两个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比分析Halliday与van Dijk的语境理论模式,探讨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为话语分析的工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模式持本体论的观点,更强调语言自身的系统性,认为语境只是语言系统内的一个组成部分;而van Dijk的语境理论非常重视语言与语境的认知属性,更强调语境与语言之间的相互规约性,尤其是认知心理对交际过程与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社会建构主义以其激进的姿态向科学哲学提出了挑战,目的是要用社会实在论来取代自然实在论.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对称性取代合理性、以发现的语境取代辩护的逻辑、以建构论取代实在论.这种挑战打开了科学知识广阔的社会与文化分析语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却牺牲了科学赖以存在的自然基础.摆脱这种困境的出路在于走向科学的实践观.  相似文献   

5.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从分布视角对语言进行科学描写,扭转了美国模仿欧洲语言学研究的局面,对后来语言研究产生很大影响.有研究认为Harris的分布假说和功能语言学的语境论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有研究认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分布分析存在缺陷.通过回顾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分布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分布的描写运用,并对比分布假说与社会语境论,分析发现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分布视角在推动语言的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历史价值,但由于语言观相对封闭,存在重描写(音位与语法),轻解释(意义)等局限性,而且在语言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与社会语境论存在不同.分析认为,分布分析高于方法论范畴,但又算不上一种理论(假说),作为一种研究视角较妥,不能简单等同于社会语境论.重新认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分布视角有助于当前我们以更开放的语言观来审视语言.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释了测量理论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和意义,描绘了测量理论未来发展的走向,提出语境化的测量理论是最合理、最有说服力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7.
王希杰语境理论将语境纳入到四个世界、零度与偏离、潜性与显性的框架中,注意到语境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将其作为一条暗线串在全部修辞学理论体系之中而又自成体系,颇具特色。王希杰语境理论是在继承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拓展、创新和突破,具有导向性和方法论意义。这一立体式研究,对于我们较全面地认识王希杰语境理论的来龙去脉及其价值、影响大有裨益。提出王希杰语境理论中尚需进一步完善的方面,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英语语言帝国主义的历史渊源与理论构建.作者通过分析语言帝国主义概念产生的三个依据,阐述了西方学术界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语言学在英语作为外语和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对语言帝国主义理论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语言帝国主义与应用语言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提出了英语全球化语境中外语教学如何在理论和方法上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9.
作为认知和交际的重要理论,关联理论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方面重新审视了语境研究。在认识论上,关联理论将语境视为一种动态的心理假设,是认知和交际的基础;在方法论上,关联理论对语境的研究从注重分析过渡到侧重综合,从描写性研究转变为解释性研究,从而引发了语境研究的范式嬗变。  相似文献   

10.
范弗拉森在反驳科学说明的“覆盖律模型”和“统计相关模型”的同时,基于对“为什么-问题”和它的预设及语境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关于科学说明的语用学模型。它表明了说明是一种活动,是理论、事实和语境的三元关系,而不仅仅是理论与事实的符合,它还与认识主体在一定语境下的需要有关。但此模型的诸多特征显示,与其说它是科学说明,还不如说是历史说明。  相似文献   

11.
维索尔伦关于交际双方在语言选择上的语境顺应模式,解释了交际过程与语言选择相关的各种因素和心理特点,给人以重要的启示。翻译也是交际,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受维索尔伦语境顺应模式的启发,构建了翻译语境顺应模式。詈语是语言不可分割的部分,它有着别类语言不可替代的语用功能,通过对霍克斯英译《红楼梦》中詈语翻译典例的语用分析和解读,证明了翻译语境应用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建立了充分的理论检测正误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实质就是经济增长理论。从科学发展的视角解读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会发现它至今仍闪耀着经典理论的光辉。它对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兼具理论与实践双重意蕴的科学命题。如果把“大众化”的理解仅仅限定在理论宣传的层面上,仅仅归结为语言表达方式的问题,那么,这种对“大众化”的态度是片面的和肤浅的。从理性、科学解读的角度看,“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实践指导的内在要求。因此,从理论根基、精神实质和问题意识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对于全面、科学地把握“大众化”这一科学命题的深刻内涵,确保“大众化”实践的路向正确、收获善果,是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拉图尔认为科学知识社会学反对和解构科学社会学,用“社会”的一极代替“自然”的一极,两者都只注重了科学事实的解释。拉图尔运用人类学方法研究科学家们在实验室的行为和行动,行动者网络理论更是实验室研究成果的提升和超越。深入阐释和理解行动者网络理论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拉图尔的学术思想,把握当代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知识科学已经产生了研究成果,如知识转化理论、知识系统化方法和知识创造力开发方法.预计近期研究者将在重大自然科学领域,在现有知识科学的协助下,获得创造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此,必须建立一个"Ba"或者一种情境,它可以支持科学知识创新的发展和实践.文章在i系统和三重螺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研究能力和研究环境的一览表,旨在设计和评价学术团体技术创新的"Ba".文章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象是知识和信息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及其环境.文章运用模糊对应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向管理人员提供有益的数据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路径,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却人言人殊的问题。在这方面,罗伯特.考克斯构建批判理论的基本做法及所取得的成功,对我们有如下启示:一是在理论上切实采取开放性态度;二是高度关注当今国际关系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对两者进行有学理深度的回应或解读;三是既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勇气,更要具备相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著名昆曲理论家王季烈在《螟庐曲谈》中首次提出“主腔说”。“主腔说”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理论意义。后人在王季烈“主腔说”理论基础上,对其作了更详尽和科学的阐释,并放之于实际创作中,切实地解决了昆曲曲牌的联套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并形成 ,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是其内在生成的方法论基础 ;关于社会形态的学说是其直接的理论依据 ;群众史观则是它的价值观根基 ;而当代西方发展理论的积极成果 ,则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不可或缺的理论准备。只有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它的深邃要义  相似文献   

19.
探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际理论渊源,是当前研究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独特视角。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二是对国外发展理论的吸收和借鉴;三是取西方人本主义的理论精华,揭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深邃的世界眼光和广阔的国际理论视野,进而拓宽人们研究的思路,增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西方知识资本计量理论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知识资本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准确计量企业的知识资本成为企业界和理论界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大量的文献回顾及分析研究,梳理出西方知识资本计量理论的发展演进过程,提炼其基本理论框架,可为我国知识资本计量理论及实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