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易斯·卡罗尔的两部“爱丽丝”童话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与《爱丽丝镜中历险记》)具有鲜明的自我解构特征。以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观之,卡罗尔打破传统儿童文学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采用去中心化叙事方式,建构开放性文本,并通过大量实验性文字游戏延异文本的终极意义,建构了多元共存、开放包容、意蕴无穷的儿童世界,既解放了儿童游戏的天性,也为成年人提供精神回归的家园。卡罗尔的解构之旅颠覆了以宗教训诫和道德说教为主流的儿童文学,推动了张扬幻想、追求快乐天性的儿童文学从边缘向叙事主潮的中心游弋。  相似文献   

2.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弥漫着童心在亲近自然后的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梦幻透着生命的灵动,同时,主人公也遭遇着与自然共处时的尴尬和困惑。童年的梦幻也许会永远绽放在记忆的深处。面对并不完美的现实,后人不断地演绎着爱丽丝走出困惑、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谛,最终成为一个勇敢正直的人的过程。而《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在伴随着历史百变的进程中,也一直在传递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人类自身命运的忧虑和深切的反思,也许这正是这本书及系列作品魅力永恒的一个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维多利亚时代的道格森在寻找以作家确立自己在世界的位置的过程中,创造了刘易斯.卡洛尔,卡洛尔创造了英语儿童文学中的经典小说《爱丽斯漫游奇境记》。小说中,强烈的好奇带着爱丽斯逃离不能满足自己的这个世界。但在奇境中,对真相和秩序的追寻只能是假象。小说不仅开启了儿童文学的新时代,颠覆了维多利亚人的阅读经验,自1865年以来的一百多年里,它更召唤着无数读者掉进卡洛尔生活的"奇境",刘易斯.卡洛尔这个名字,变成了一个象征符号,变成了人们在世界、在自身的虚无中试图抓住的这种或那种渴望。  相似文献   

4.
接受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重视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了西方文论由以作者、作品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的转变。《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作为西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被译入汉语,其译本的接受主体一儿童的特点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词语、句式以及修辞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小句复合体角度出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原著及其简写版为语料,对比分析两者在句际关系上的差异,从中探讨原著被改编为简写版后对中学生阅读理解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翻译家,赵元任最得意的是他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个译本译笔精彩,译技高明,语言地道,是"一本值得后人认真研习的翻译典籍","在中国口语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文章简要谈谈赵元任及其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并以此文缅怀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重译现象十分普遍。本文以儿童文学名著《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三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类型译本的风格和不同的翻译策略,探讨原作、译作和重译过程中的各自的风格和特点,并尝试性地提出重译过程中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青岛市儿童文学翻译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在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大量复译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众多儿童文学经典复译作品在秉承初译优点、取得不同程度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较普遍的是漏译、误译和文字中英夹杂、有失规范等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儿童文学翻译的文学性没有质的提高,没有从根本上超越初译。我们认为,儿童文学的复译应该遵循批判性借鉴和实质性超越的原则,真正实现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双关语的翻译策略探讨译者的儿童文学翻译观,我们发现大部分译者采取的是舍弃双关语的翻译策略,反映出译者在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等认识方面的局限性和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翻译观.儿童文学的译者应该解放自己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在充分把握目标读者特点的基础之上,尊重并信任儿童,以译作与儿童建立起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儿童本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赵元任是第一个将《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介到中国来的人。这部译作能够历久弥新,成为儿童文学译作中的经典,与赵元任先生在翻译上的创造性是分不开的。文章从语体选择、文化策略、语言的音乐美与形式美三方面讨论赵元任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审美再现过程中表现出的主体性,以期深化翻译审美再现和翻译审美主体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在欧美家喻户晓。在中国,它也堪称儿童翻译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这与第一个将它译介到中国的人——赵元任是分不开的。文章回顾了《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译本的翻译过程,探讨了译本背后的翻译规范和社会文化因素,以表明译本的最终面貌取决于文化、翻译目的和读者、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2.
"牵着我的手,"刘易斯·卡 罗尔(Lewis Carroll)的《爱丽丝镜 中奇遇记》中的红皇后说道,"我 来教你些东西。"爱丽丝牵起红皇 后的手。"跑吧,"红皇后说。爱丽 丝就跑起来了。"跑快些,再快 些,"红皇后说,于是爱丽丝越跑 越快。 1999年12月,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对低收入国家的减贫和发 展尝试也是这样开始的,从而进  相似文献   

13.
从指称的分类与远近特征入手,对英汉双向语料(《阿丽斯漫游奇境记》)进行统计分析,描述了英汉远近指称不对称的基本表现,论证了不对称性的语用根源———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批评的视域来看,《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爱丽丝在兔子洞中的奇幻之旅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爱丽丝代表的是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者的立场,在与动物们的交往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未能顾及动物们的感受,因而无法与它们和谐相处。第二个阶段,在见证了人类世界的荒诞不经和动物王国的公正有序之后,爱丽丝拉近了和动物们的心理距离,更加尊重和理解它们,把它们当作平等的伙伴,她也最终被动物们所接纳。爱丽丝的神奇经历佐证了生态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人类只有自觉摒弃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以更加谦逊和平等的姿态对待自然万物,才能最终摆脱生态危机,构建人类和非人类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代初,当我们还系着红领巾的时候,我们曾被《小布头奇遇记》深深地吸引过,孙幼军的名字与这部童话所引起的快活亲切的微笑一起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十年动乱中,我们曾到处寻觅,却再难找到象《小布头奇遇记》这样打动孩子心灵的童话了。粉碎“四人帮”以来,荒芜了十年的童话园地重又绽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在这姹紫嫣红的花丛中,我们又欣喜地发现了那风姿别具的一束,那就是孙幼军的童话近作。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文化的合流与互惠,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方向。"这是英国哲学家和思想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最为憧憬的大结局,它对赵元任译学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翻译完美演绎了"合流"与"互惠"的译学文化战略观,启迪着当今翻译创作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通过分析照应这一语义关系的语法资源对衔接的贡献,探讨《爱丽丝漫游奇遇记》原著节选在改写成八个版本后的易读度变化问题。文章扩展了Lassen与黄国文、刘衍以Halliday语言复杂度为基础的研究,提出一系列与照应相关的易读度指数。研究以这些指数为依据对小说原著节选及其简写版本进行研究,并未发现各版本易读度呈现相同的趋势。研究提供从词汇语法的语法端上升到语义的易读度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8.
张天翼是在威人文学和儿童文学方面均取得重要成就的作家之一,幽默的语言是实现严肃主题的一种艺术技巧。他在童话和小说中运用幽默艺术各有取舍和侧重:其童话作品多采用明快的红色幽默和荒诞的黑色幽默;而小说则更多地运用单纯明晰的原色幽默和沉郁犀利的灰色幽默。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乔伊斯·卡洛尔·欧茨擅长描写暴力和女性,其获奖短篇小说《你去向哪里,你来自何方?》讲述了一个迷失了生活方向的少女康妮在童话的梦幻中找寻自我身份的悲剧历程的故事。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中童话元素的分析,揭示康妮迷失人生方向及造成她最终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翻译界常言的“诗人译诗”之说实际上预设了译者多元身份对翻译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翻译本质的分析揭示出译者多元身份的必要性,并以赵元任先生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为个案,阐发了译者多元身份对翻译理解与表达的准确性、文体风格传达的贴切性和重构译文经典性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