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史记>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精神在唐末颇受诗人瞩目,尤其是咏史诗,更以其"咏以永其言"凝聚了唐末诗人深沉的<史记>情结.周昙、胡曾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两位.他们皆善咏史诗,本文通过对他们诗作<史记>渊源的解析,探求了唐末诗人的<史记>情结.这种<史记>情结正是对<史记>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史记>精神和魅力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2.
李伟 《东方论坛》2021,(1):30-41
作为古文支流的唐末小品文,其创作主体带有鲜明的寒士阶层的特征,这与唐宋之际门第观念渐趋消弭、出身寒微的道德才学之士积极要求晋身的时代趋势是一致的.这些出身寒微的底层文人把社会生活中亲身经历的问题和思考凝练成文,贯彻积极用世、关注现实的创作原则,继承并发扬了中唐古文革新的精神特质,变古文之正统说理为小品杂著之辛辣嘲讽.同时他们注意将充满艺术表现力的小品文编辑成书,以用于科举场屋省卷行卷的关键之时.这种对小品文的重视及其阶层特点所导致的内容趋向,使得唐末小品文作家与当时的古风型诗人群体一起,其创作成就共同构成了唐末寒士文学的主体部分,决定了唐末寒士文学所具有的深广的社会意义,代表了唐宋之际隐含于社会底层的古文脉络的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唐末宋初盛行的唱和诗风为着眼点,解析唐末宋初诗歌中不断强化的交际功能以及愈加盛行的创作竞巧意识和娱乐风习,通过多方位的文化考察,探讨西昆体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在此基础上,以沙里淘金的眼光和态度对西昆体的佳作给予挖掘,力求对之作以全面、公正、审慎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以唐末宋初盛行的唱和诗风为着眼点,解析唐末宋初诗歌中不断强化的交际功能以及愈加盛行的创作竞巧意识和娱乐风习,通过多方位的文化考察,探讨西昆体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在此基础上,以沙里淘金的眼光和态度对西昆体的佳作给予挖掘,力求对之作以全面、公正、审慎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唐末文人顾云两唐书无传,连《唐才子传》也无视之。检视相关材料,见其游宦权门时准备充分,在形象、语言方面表现突出,明显优于同行之罗隐,取得了仕宦先机。他求仕心切,求拔解文心思缜密,干谒文不辞卑微,终以寒素身份四举中第,显示出老道的人生经验。他与杜荀鹤最为相得,杜及第时为时俗非议,自编诗集以求自明;顾云慷慨为其作序,夸大其词,为杜声名计不惜背书。对顾云事迹的探赜,有助于分析更多唐末普通文人个案,从而更为深入地研究唐末文人和文学生态。  相似文献   

6.
唐末诗人郑谷的文学成就和前代的诗人相比,是一个低谷;但是和同时代的诗人相比,他又算是一个高峰。但郑谷经历的生活和心态却可以说是唐末一辈诗人的缩影。本文以郑谷在科举、仕宦生活中所创作的诗词为例,对其心态加以分析,管中窥豹,由此探知唐末一代士人之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
唐末以黄巢起义为主的农民起义战争对此时期的文人产生很大影响,由于战争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久,使得此时期的文人大量进入幕府,规模之大在时限和地域分布上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唐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黑暗的时期。无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还是思想、文学等方面,到了唐末都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前期的宏观风貌。时代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学的主题。哀伤、绝望、矛盾是唐末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主题。在诗歌体式方面,唐末诗人有意识地侧重近体诗的创作,并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9.
唐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黑暗的时期。无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还是思想、文学等方面,到了唐末都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前期的宏观风貌。时代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学的主题。哀伤、绝望、矛盾是唐末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主题。在诗歌体式方面,唐末诗人有意识地侧重近体诗的创作,并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0.
关于《秦妇吟》的评价问题,胡国瑞先生《唐末诗坛鸟瞰》一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过评述: 一、《秦妇吟》,是一幅极为鲜明具体的唐末农民战争的真实图画,这首长诗描写了黄巢攻占长安尚未退出时的实况。诗人立场是站在农民军的对立面的。于是诗中出现了“贼”、“妖气”、“妖徒”、“狐精”、“鼠魅”等等咒骂之词,也对农民军在朝堂的活动极意讥  相似文献   

11.
唐朝诗人孟浩然从东都洛阳出发专程来游越中山水尤其是天台山 ,其路线有两点最为关键 :一是孟氏来天台山是从水路、从北面或北面偏西方向而来 ;二是来天台山的路线附近有一条名为恶溪的水流。这条恶溪非括州的恶溪 ,而是台州的位于天台山不远处的恶溪。因此孟浩然是从越州剡中沿着剡溪、天姥山到达天台山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界关于高句丽有“回葬”习俗的见解存在一定问题,笔者认为长寿王迁都平壤前高旬丽并不存在回葬之俗,国王应以都城为“家”,死后不可能葬于远离都城的地方,虽然长寿王在生前曾为自己在故都国内城建筑陵墓(将军坟),但其死后却安葬于新都平壤。同样,国内城的“五盔坟”4号坟亦不是高建武之陵墓。至于用移居唐朝的高句丽上层人物的“回葬”来证明这是高句丽固有之俗,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移居唐朝的高句丽上层人物的“回葬”,是“入乡随俗”,泉献诚、泉毖之归葬于洛阳北邙“旧茔”,是唐人的习俗。  相似文献   

13.
唐末五代的晋梁之争,在政治策略上,双方开始都打出尊王的旗号,极力利用唐室余威,扩大各自的政治影响,为自身的发展制造声势。前期朱全忠以勤王之名招降平叛、扩张地盘, 特别是在解救昭宗于凤翔之后,曾经达到自己政治声望的顶点。但在朱全忠挟持昭宗迁都洛阳, 并弑君篡代之后,他不仅丧失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尊王伐叛的政治优势,而且自毁形象,失去人心,为其政敌提供了匡复唐室、分庭抗礼的口实,把宝贵的政治资源和政治优势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晋方反而以正统自居,以复兴唐室为号召,赢得了更多的政治资源和政治支持。随后晋梁双方军事形势的演变皆与政治策略的博弈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洛阳地区隋唐离宫遗址调查与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是隋唐王朝的东都 ,隋唐两代在洛阳城周围修建了许多离宫。通过文献考证和考古调查确定了这些离宫的位置和性质 ,其建筑的目的和分布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五代十国时期,归、峡二州前后归属颇有不同,后梁至后唐庄宗伐蜀前,归、峡隶于前蜀;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归、峡二州方始改属南平(高氏荆南),其间又屡有反复,归州归属尤其如此;逮至天成、长兴之际,归州重入南平,南平以荆、归、峡三州为基本疆域范围的格局至是最终得以确立。其后的后晋、后汉、后周三朝,沿而未改,并一直延续到乾德元年(963)南平亡于北宋。  相似文献   

16.
洛阳东南约 6 0公里处的汝州温汤 ,是北魏、唐、金诸代的皇家温汤 ,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帝王后妃经常前来洗浴。特别是女皇武则天率群臣在此洗浴 ,饮酒赋诗 ,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和文物遗迹。  相似文献   

17.
王维转官吴越考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王维一生的宦历中,"转官吴越"是其一次重要的任职行为。王维此行始程于开元十八年秋天的长安,经洛阳、郑州,顺运河而下,抵京口,至会稽,达"穷边"台州,任职于黄岩。翌年春天,辞官告归,由江宁逆长江西上,于浔阳小作停留,然后再由夏口经汉水至襄阳,为孟浩然写真,并创作了著名的《汉江临眺》诗,旋北归长安。  相似文献   

18.
汤显祖途经南安府大庾县(今江西大余县)时,听到了一个非常动人、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后来就写出了千古名剧《牡丹亭》。《牡丹亭》奠定了汤显祖“东方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同时,汤显祖在大余的一段传奇经历和剧作《牡丹亭》,在大余衍生出了一系列景点名胜。  相似文献   

19.
洛阳唐砖主要出土于城址、城门、仓窖、砖瓦窑址、园林遗址、居址、墓葬等。其形状分为长方形、方形、梯形、扇面形等四种,它有包边、铺路、排水、散水、仓窖、窑址、门臼、柱础、墓葬等九种用途。  相似文献   

20.
论南社与同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南社唐宋之争的起因、过程,指出其领导人柳亚子由于主观独断而造成南社分裂的错误,对南社解体负有责任。并试图将南社与同光体在诗歌思想与艺术方面的不同特征作一比较,指出各自的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