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人力资本产权流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研究正处于深化发展之中 ,大量内容有待于研究拓展。人力资本产权流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对人力资本产权流动及其特征、流动的影响因素、流动的成本、流动的途径和效率、流动的要素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有重要理论价值的。它可以完善和发展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为市场经济实践中人力资本产权流动提供理论依据 ,进而优化人力资本配置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产权化 ,就是赋予劳动者与其人力资本对等的产权权能、产权权益和产权权责 ,使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等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和承担风险。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化 ,对于促进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制度创新 ,推进整个社会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最终将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率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产权实质上体现为对人力资源资本地位的承认与重视,在本质上反映的是要素资本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权利配置关系。人力资本产权问题产生的根由在于发挥人力资本产权的激励效应,降低企业制度成本,提升企业效率。而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效应能否真正发挥,则取决于人力资本产权初始界定与动态调整过程及其运行机制能否将人力资本所有者切身利益与企业价值增值紧密捆绑起来。同时,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效应的发挥还受法律及制度环境、人力资本市场及金融资本市场完善程度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及其经济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人力资本具有"人力"和"资本"的双重属性,这个特性决定了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应遵循人力资本的特殊性质.人力资本产权包括所有权和收益权,承认人力资本所有权的私有性和人力资本收益权的可交易性是界定人力资本产权的基础,科学界定人力资本产权可以提高人力资本效率,优化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5.
由于对激励对象固有特性关注不足导致传统人力资本激励方式激励效应有限。欲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必须充分结合人力资本固有特性建立动态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机制。动态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机制包括人力资本股权初始确认机制、人力资本股权动态调整机制、人力资本风险担当能力强化机制和基于动态产权的收益分配机制四个子系统,它能将人力资本存量、质量、实际输出量与股权份额进而经济利益有机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调动人力资本所有者价值创造积极性,释放人力资本价值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6.
在人力资本管理研究对象扩展性和企业产业与要素可交易性的研究假设下,人力资本产权考核从员工岗位价值评价和员工工作表现评价,综合计量员工提供要素“死劳动”和“活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考核员工执行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效果。人力资本产权考核是一种经济学和管理学相结合的人力资本价值衡量新视角,通过计量人力资本相对价值动态地运用非价值指标衡量人力资本价值,既扩展了现有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理论研究,又完善了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收益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开发和培育人力资本的目的在于使用,而使用人力资本的目的在于获得收益。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一样是企业的产权主体,诚然,物力资本是资本,能给企业创造价值,但如果没有人力的作用,“增大了的价值”就无法实现。如果物力资本是企业利润的索取者的话,那么人力资本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剩余利润的索取者。  相似文献   

8.
对人力资本产权的概念 ,学术界观点不一 ,相应地 ,对有关人力资本产权的几个问题的回答也各不相同。但人力资本产权概念的确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 ;对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的讨论 ,本身说明我国开始重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 ,而且人力资本产权的定价问题关系到我国未来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人力资本产权的内容界定为人力资本使用权束、积累权束和收益权束,把财产权纳入到人力资本权束的体系中。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下的涉农制度对农民人力资本产权安排及其经济效率的影响,认为进一步完整农民人力资本产权是新形势下涉农制度变迁的趋势,并进一步提出了涉农制度改革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产权。在改革开放中,人力资本作为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并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争夺的主要资本,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尊重人力资本的产权,才可能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企业才有发展潜力和后劲,才能够赢得竞争的主动权。于是,人力资本产权及其制度创新问题就成为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自引入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这两个概念以来,理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两个概念的研究和讨论。但是在这些研究和讨论中,学者们对二者的内涵、外延、联系和区别的理解都莫衷一是,有必要对有关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种种说法进行归类分析,从这两个概念的起源出发,找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转化关系,以形成较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的价值是其定价的基础,体现在为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实践中,人力资本的价值由于缺乏显现的指标信号及由配置主体认识的局限性而形成错误的配置等原因,呈现出不确定性的特征。在对影响人力资本定价的两个核心要素——人力资本的价值性与独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属性特征,选择与之适宜与匹配的定价策略,可以实现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对企业收益的合理分配及人力资本收益结构的有效安排。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人力资本进行了剖析,说明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共性决定了人力资本应与实物资本一样享有股权分配的权利,特性又决定了它与实物资本参与股权分配的形式不同.本文在对人力资本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本股分为管理型人力资本股和技术型人力资本股,对这两种股权提出了各自的分配模式.指出必须运用有效的股权分配机制,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企业的效益,并实现与国际人才制度的接轨.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进入了 2 1世纪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但又是一个人力资本相对匮乏的国家。我国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必须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 ,扩大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5.
性别人力资本理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舒尔茨和贝克尔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难以解释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差异 ,比如 :人力资本投资为什么向男性倾斜 ?人力资本投资额相同 (比如学历相同 )的劳动者 ,为什么男性的工薪收入一般高于女性 ?为什么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中男女两性的投资回报有所不同 ?从传统工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 ,男女两性的就业率和工薪收入为什么在不断接近 ?究其原因 ,是因为传统人力资本理论缺乏对人力资本“投资对象”和“投资环境”的研究。性别人力资本理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 :人力资本投资之所以向男性倾斜 ,是因为在目前“人力环境”中男性比女性更有投资价值 ;男性工薪收入高于教育投资相同 (学历相同 )的女性是因为存在“性别租金” ;男女两性相对投资价值的变化是因为“人力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人力资本角度分析研究了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通过对人力资本内涵的阐释和女性人力资本在社会发展中的效用认识 ,分析了我国当前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状况 ,对如何加大女性人力资本投资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人力资本的会计确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作为生产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对经济增长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也将成为企业投资的主流形式,由于传统的会计模式尚未把人力资本纳入会计体系加以核算和管理,因此研究人力资本的会计核算尤其是会计确认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本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通过培训和教育等方式投入形成的人力资本,也即企业自行开发的人力资本,具有资产的属性;二是劳动者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本,具有权益的属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的是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中国现行的政策更多的是侧重于支持物质资本投资而不是学校教育投资,是侧重于支持城市的人力资本投资而不是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现行的移民政策对移民的孩子们是歧视的。必须确立城市与农村之间、各种类型的投资之间更趋平衡的投资战略。应当鼓励私人资本通过学费和杂费投入到教育中,这样可以弥补政府教育投入的不足,还能够提高学校实现财政自给自足的能力。但是,如果要颁布执行这项政策,就必须同时发展资本市场中的教育资金信贷市场,以帮助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也能够获得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人力资本定义的分析,界定了人力资本的内涵。基于人力资本的定义,对目前人力资本存量计量的主要方法进行评价。在对人力资本存量计量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新的方法建立了宏观人力资本存量计量模型,并指出了当前人力资本存量计量方法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人力资本价值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作为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对人力资本涵义及其特征分析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人力资本的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